●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董江愛 張嘉凌
《社區環境管理要求》地方標準解讀
● 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董江愛張嘉凌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現代城市居民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追求物質財富的增長,對居住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區是城市基層社會最基本的治理單元,優美的社區環境、完備的社區基礎設施、良好的社區管理都是現代社區必備的先決條件。整潔的社區環境和良好的社區生態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具體體現,也是推進社區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加強社區環境管理,拓展社區服務內容,對于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意義重大。
山西作為典型的資源型省份,資源的開發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其中人居環境問題是資源型城市面臨的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加強社區環境管理已成為社區服務的主要任務。為了加強社區環境管理,改善人居環境,山西省2016年計劃投資2 700億元,實施改善人居環境工程項目。山西省《社區環境管理要求》地方標準,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基于山西省社區環境管理的基本情況而制定的。
制定本標準的主要目的,旨在于發揮政府的主體責任和各成員單位的指導監督作用,也在于建立完善的社區環境管理制度、培養專業化的社區環境管理人員、提高社區環境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實現維護城市形象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社區環境管理要求》地方標準的制定,是建立在廣泛收集全國各類有關社區環境管理的內容和深入調研山西省社區環境管理現狀的基礎之上進行編制,初稿完成后,在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指導下,召集專家、相關部門領導和有經驗的社區管理者,先后召開兩次專家討論會,對初稿進行修改和完善。該標準的制定堅持以下原則:
1.堅持與國家標準一致的原則
山西省《社區環境管理要求》地方標準的制定,參考GB/T 20647.2-2006《社區服務指南 第2部分:環境管理》GB 14554-1993《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T 17242-1998《投訴處理指南》、GB/T 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GB/T 19004-2000《質量管理體系 業績改進指南》、GB 18599-2001《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 5749-2006《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CJJT 102-2004《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及其評價標準》、GB 3096-1993《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民政部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的通知 (中辦發〔2000〕23號)等內容,以國家標準和政策法規為導向,對本標準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
2.體現山西特色的原則
山西省《社區環境管理要求》地方標準是建立在現有國家標準相關要求的基礎上,立足于山西省社區環境管理的現狀,以國家和山西省相關政策法規為依據制定的,標準對規范社區環境管理行為,引導社區環境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
《社區環境管理要求》明確了山西省社區環境管理的總體目標、組織體系、工作職責、凈化管理、綠化管理、美化管理和環境管理人員的任職要求等內容。
山西省社區環境管理的總體目標是維護城市形象、建立環境友好型社區。
社區環境管理組織體系包括:設立負責環境衛生管理專職委員;建立從事社區環境保護人員的培訓制度;建立社區環境保護的檔案制度;完善社區污染防治措施;完善社區資源節約措施;對社區居民進行環境保護的宣傳與教育;建立環境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機制。
社區環境管理組織工作職責主要包括:制定并實施社區環境保護的相關制度;為社區環境保護提供必要的資源;培養從事社區環境保護的人員;組建環境保護的志愿者隊伍;組織社區居民參加環境保護活動。
社區環境管理包括社區凈化管理、社區綠化管理、社區美化管理3個部分的內容。其中社區凈化管理的內容包括了衛生管理制度、水污染、大氣污染、垃圾污染、噪聲污染的治理;社區綠化管理的內容主要是植物配置和設施配置;社區美化管理的內容是實現“環境清潔、生態良好和美麗大方”三位一體。
社區環境管理人員的任職要求包括:基本知識、工作態度、服務技能、培訓、考核與評價。
山西省《社區環境管理要求》地方標準與國家標準相比較,其內容更加細化,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強,特別是在社區環境管理人員的任職要求方面作了明確規定,對于社區環境管理的實踐更具有指導作用。同時,標準在制定的過程中,充分征求了山西省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和社區管理者的意見,使得這一標準更加符合山西實際,也更加有利于社區環境管理目標的實現。
《社區環境管理要求》發布實施后,需要省、市、縣三級政府文件逐級傳達落實,通過媒體向社會廣泛宣傳,并組織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盡快熟悉、了解和掌握本標準的內容和要求,并盡快將本標準應用到社區環境管理的工作實踐中,以推進全省社區環境管理趨于科學化、規范化。同時,在加強和改善社區環境管理的過程中,要賦予社區居民對社區環境的知情權,增強社區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治理參與意識,讓社區居民與社區工作人員攜手共建美好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