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國信
『神秘買家』制度需全方位細化落實
● 劉國信

為加強網絡食品安全監管,進一步規范網絡食品交易行為,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值得注意的是,該辦法在強化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和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自律責任和主體義務的同時,規定可在抽檢過程中引入“神秘買家”制度。在網絡食品市場日益繁榮而又魚龍混雜的當下,與時俱進地創新監管手段,全方位落實相關制度,對進一步規范與不斷提升網絡食品安全水平,無疑有著非常積極的重要意義。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食品生產經營是一個新生的服務業態,其既有很強的便捷性和低成本優勢,又有入行門檻低和網絡交易固有的虛擬性、隱蔽性和復雜性,在龐大的第三方平臺上,一邊連著的是成千上萬的食品生產經營者,另一邊連著的是數以億計的食品消費者,在目前社會誠信、商業誠信相對欠缺的條件下,如果單靠固有的監管制度和原始的監管手段,不僅成本高,效果差,而且很容易陷入“一管就死”的怪圈,不利于新生業態的成長發展。而網絡銷售是基于互聯網由第三方提供網絡銷售平臺實現的,因此只有緊緊抓住第三方交易平臺這個“牛鼻子”,才能起到釜底抽薪、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為了防止網絡食品交易無序發展“野蠻生長”,保證網絡食品交易的可靠性與安全性,該辦法明確對網絡食品交易實行備案制,即第三方平臺和通過自建網站交易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在通信主管部門批準后,分別向所在地省級、地市或縣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取得備案號。管理部門完成備案后及時向社會公開相關備案信息。
同時,為了全面掌握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基本情況,保證網絡食品交易的公開透明和便于追溯,該辦法規定,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建立審查登記制度,窮盡審查義務。根據相關要求,要對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的相關生產經營許可、營業執照等材料進行審查,如實記錄,在主頁面顯著位置公示,并及時更新;對入網交易食用農產品的個人身份證號碼、住址、聯系方式等信息進行登記,如實記錄并及時更新。同時,建立健全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檔案,記錄保存交易信息,確保交易數據和資料真實可靠,以便于追溯。
此外,為了強化自律責任和自查義務,及時制止違法違規行為,避免造成不良后果,該辦法還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設置專門的網絡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或者指定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對平臺上的食品經營行為及信息進行檢查;發現存在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向所在地縣級食藥監管理部門報告;發現入網食品生產經營者有嚴重違法行為的,應當立即停止向其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同時,該辦法還細化了責任約談和嚴重違法行為的具體情形,明確了違法行為的管轄,強化了法律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該辦法針對網絡食品交易特點,在細化抽樣程序的基礎上,明確可在抽檢過程中引入“神秘買家”制度。業內人士表示,在互聯網時代,為了應對在線購物的虛擬性、信息的不對稱性,“神秘買家”是一項很有用的監管措施。抽樣人員以顧客身份還原模擬消費者現場購買的場景,而商家在送貨的時候不知道是送給監管部門的,可以更加真實地還原消費者所購買食品的安全衛生狀況,充分保證真實性、公正性,從而有利于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其與以往的線下抽檢或事后檢查相比,“神秘買家”抽檢制度可以大大擠壓商家造假應付的空間,避免專為抽檢擺樣子;同時,也使商家在網絡食品銷售過程中“防不勝防”,從而能夠有效提高監管抽查的威懾作用,倒逼企業時刻注重食品安全,降低消費者食用風險。
不過,鑒于網絡食品體量龐大業態復雜,參與者眾多且分散流動,特別是餐飲供應鏈中以家庭式作坊為主,加之食品消費具有品種眾多、次數頻繁的特點,各環節間多為短暫的交易行為,“神秘買家”的制度安排也需要有更為細致的考慮。
首先,“神秘買家”制度設計要掌握重要的時間節點,對買樣過程和樣品送達前后既保證“神秘性”,又要及時進行證據鏈固定,使之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即抽樣人員雖然是以顧客的身份買樣,在這個時間節點前需要保證一定程度的“神秘性”,但在購買樣品送達買樣人后,則要詳細記錄樣品名稱、類別、數量以及付款的賬戶、注冊賬號、收貨地址、聯系方式等,并留存相關票據。只有采取拍照、錄像等手段來記錄全過程,并依法進行查驗、封樣,及時固定證據鏈,使之具有法律效力,才能避免紛爭,使商家心服口服,進而產生良好的社會共治效果。
其二,“神秘買家”仍具有隨機性、偶發性。抽樣人員不可能窮盡一切食品領域,有關部門不妨擴大“抽檢人員”的范圍,或者直接吸納部分消費者參與“神秘買家”,這樣既可以減輕監管部門的壓力,降低監管成本,也能釋放消費者維權打假的熱情,相當于增加了巨大的監管終端,布下了“天羅地網”。
第三,“神秘買家”制度還應該增強透明度,并輔以相關配套監管措施,實行嚴厲的追責制度,否則也會使商家心存僥幸。監管部門不僅要模擬消費,更要在每次抽檢之后,及時如實向公眾公開相關抽檢信息,并加大追責查處力度,采取停止生產經營、封存不合格食品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風險。
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對食品交易帶來了極大的共享便利,同時也對食品安全治理帶來極強的挑戰。面對網絡食品交易服務新業態,必須貫徹社會共治、全球共治以及發揮網絡技術優勢的理念。只有根據其特點,與時俱進創新監管手段,全方位落實相關制度,有的放失強化引導,提高監管的有效性、合理性,才能使之規范運行健康發展,不斷提升網絡食品安全水平?!?/p>
8月15日,備受行業關注的《2016中國凈水行業消費白皮書》與《2016中國空氣凈化行業消費白皮書》(以下簡稱“兩凈消費白皮書”)在南京蘇寧集團總部正式發布。結果顯示,消費者在購買凈水產品和空氣凈化產品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排名前三分別是凈水效果、品牌、售后服務和凈化效果、品牌、價格。
據介紹,“兩凈消費白皮書”分別為行業背景分析、消費市場分析、用戶行為分析、兩凈品牌消費者滿意度調查、消費者選購指南等章節,內容上由淺入深,力求為消費者帶來最通俗易懂和最為有趣的指導。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凈水設備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兼秘書長鄧瑞德表示,該會與空氣凈化設備專業委員近兩年來在引導企業規范生產、組織凈水行業標準制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繼2015年首次發起消費白皮書編寫,2016年則力邀國內更多權威機構與行業領導品牌參與白皮書工作中,給予企業、消費者更專業的指導,也是為了打破凈水消費市場無權威消費指導的“囧境”,希望白皮書能夠帶來權威消費指導,也希望更多的品牌參與到消費白皮書中來,讓行業走向健康發展、市場規范化發展之路。
“兩凈消費白皮書”顯示,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消費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大引擎,“新消費時代”的到來,正在改變著中國消費新局面,凈水設備與空氣凈化產品作為健康家居近幾年在我國發展增速較快,備受矚目。據中怡康研究數據顯示,2016上半年我國家用凈水設備售出541萬臺,零售額達135億元;空氣凈化產品售出237萬臺,零售額達56億元,凈水設備與空氣凈化設備增速分別為19.2%和17.2%,在我國整個家電市場中,兩凈行業發展搶眼。
中怡康品牌中心總經理左延鵲指出,盡管“兩凈”產品增速相對前兩年有所回落,但市場占有量逐漸增大,“兩凈”市場的消費局面也逐漸趨向理性。空氣凈化器新國標的出臺、消費者需求升級,都在倒逼企業不斷發展創新,但“兩凈”市場品牌眾多,且中小規模企業居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因缺乏權威科學的購買指導而難以做出理性選擇。
據悉,“兩凈消費白皮書”由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凈水設備專業委員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空氣凈化設備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等聯合編撰。萊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艾歐史密斯(中國)熱水器有限公司等9家行業領軍品牌共同參與編寫。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8月8日,里約奧運女子100 m仰泳半決賽后,中國游泳女選手傅園慧接受采訪時說:“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边@句話迅速在網絡上爆紅。8月10日下午,河北保定音樂人慶雨正式將“洪荒之力”在國家商標總局注冊成商標。
慶雨說“傅園慧的洪荒之力一出口,就萌翻了天,這種釋放的個性行為是另一種賽場之美?!?月9日凌晨三四點鐘,他在創造《洪荒之力》說唱搖滾歌曲時突發奇想,這完全可以注冊成功能飲料等的商標。8月10日上午,他通過一家商標代理公司從國家工商總局查詢得知,“洪荒之力”尚未有人注冊。當天下午2點,他立即提交了商標申請。在3點的時候,他花費4 000多元成功搶注了該商標。慶雨注冊的這個商標涉及4大類:維生素制劑、藥物飲料、藥酒、醫用麥乳精飲料等功能飲料;魚肉制食品、水果罐頭等;游戲機、玩具、鍛煉身體器械、拳擊手套等體育用品;廣播電視節目制作、音樂制作、組織教育或娛樂競賽等項目。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國家質檢總局近日發布的《“十二五”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顯示,去年,我國食品進出口額已分別達到1 159.2億美元和706.8億美元。監管結果同時顯示,幾乎所有種類的進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情況。
《白皮書》顯示,“十二五”期間各地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出的不合格食品來自109個國家(地區),其中超七成來自歐盟、臺灣地區、東盟和美國。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林偉介紹,“十二五”期間,各地檢驗檢疫機構共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一共是6.8萬噸,1.5億美金。這些不合格產品涉及幾乎所有的食品品種,其中一半是糕點餅干、飲料、糧谷及制品和乳制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污染、品質不合格、食品添加劑不合格等等?!?/p>
乳制品特別是嬰幼兒配方乳粉安全是進口食品中被關注的焦點。“十二五”期間,乳粉年均進口量突破100萬噸,約占國內乳制品供應量的兩成左右。嬰幼兒配方乳粉年進口量增加了2倍以上,2015年達到17.6萬噸。林偉介紹,在嬰幼兒配方乳粉方面,有15個國家的67批不合格的嬰幼兒配方乳粉被檢出。這67批嬰幼兒配方乳粉主要來自于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法國、韓國等15個國家。這些產品涉及一共是133.6噸、217.6萬美金。不合格主要的原因是標簽品質不合格、污染物超標等等。
對于檢出的不合格食品,各地檢驗檢疫部門均按照規定,做了退運或者銷毀處理,未流入國內市場。
今年7月份以來的罕見強降雨致長江中下游地區汛情告急,淹死、沖走大量畜禽。公開信息顯示,安徽死亡或沖走生豬近8萬頭、家禽1 200余萬只;湖北因災死亡豬超8萬頭,禽類逾360萬只;江西死亡家禽520余萬只。一個多月過去了,這些死亡畜禽去哪了?如何處理的?會不會“上餐桌”?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一部分仍泡在水中,一部分“下落不明”
安徽省農委的統計顯示,截至7月底,當地死亡或沖走生豬約8萬頭、家禽超過1 200萬只,倒塌損毀畜禽圈舍150多萬平方米。在江西省,也有6.6萬平方米畜禽圈舍在洪水中倒塌損毀,約7 000頭生豬、520余萬只家禽因災死亡。
記者在洪災重點地區發現,目前部分畜禽仍浸泡水中。在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萬興圩,懷寧縣畜牧獸醫局局長朱淑清表示,此次該縣受災養殖場(戶)230余個,死亡或被大水沖走家禽超15.7萬只,豬死亡1.7萬余頭,目前尚有數千頭死豬仍浸泡水中無法打澇。
除了仍浸泡水中的,還有相當一部分畜禽被水沖走不知所蹤。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凰崗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張道卉告訴記者,在今年的一次洪水災害中,當地有6家養殖場、3家養雞場被淹,其中有6頭牛、100多頭豬被洪水沖走,至今“下落不明”。
死亡畜禽有規定,必須無害化處理
記者調查發現,受災各地均高度重視死亡畜禽的處理工作,對打撈、搜救出來的死亡畜禽的處理作出明確規定。以安徽為例,對砸死、淹死、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要提請各級政府立即組織力量收集并采取“四不準一處理”的處置措施,即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對死亡畜禽必須按規范進行無害化處理。
江西修水縣征村鄉獸醫站站長鄭廣才說,一家養殖戶的239頭生豬被淹死后,他們第二天就組織人員對其進行深埋處理,“按照要求,死亡畜禽深埋一般需埋到2 m以下,因為死豬較多,我們請挖土機挖了3個5 m深的大坑才埋完?!北M管相關部門和大部分養殖戶都表示,對死亡畜禽進行了無害化處理,但記者調查發現也存在未嚴格按照流程操作的情況。
一些畜牧部門干部道出了養殖戶未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緣由”。江西省一畜牧水產局負責人稱,一頭豬幾百斤重,死后要深埋,養殖戶不僅要請人搬運,還要雇人、雇設備挖坑,費時費事不說,還要花不少錢,所以不如直接丟掉。但是,死亡畜禽體內帶有大量微生物,如不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容易引起人畜疫病流行。

既要?!安妥腊踩?,也要幫養殖戶減損
相比亂丟亂埋,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水災死亡畜禽“上餐桌”。安徽食藥監部門一位負責人認為,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風險一是死亡畜禽直接被打撈宰殺,逃避監管流入餐桌,二是流入肉制品加工生產環節。
為此,安徽、江西等地都下發了緊急通知,針對死亡畜禽可能流入食品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環節的情況,要求各級食藥監部門立即行動、開展全面排查,嚴防死亡畜禽流入市場,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受訪人士表示,在災后,除要管控好死亡畜禽外,有關部門還需幫助養殖戶做好災后恢復生產、盡快發放畜禽無害化處理補助、拓寬農業保險覆蓋面等工作,減少受災養殖戶的損失。
養殖戶反映,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國家會給予80元/頭的補助,但申請手續繁瑣,資金遲遲不能到位,他們普遍面臨“有政策難享受”的困境。他們希望,今后農業保險能根據農民需求擴大險種范圍,將雞、鴨等死亡畜禽覆蓋進來,并適當提高賠付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