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小飛
在近20年的研發生涯中,周安德追求的是動車組安全快速抵達終點,但對他而言,創新卻永沒有終點。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米軌鐵路上,世界最高速米軌動車組以160公里/小時的速度駛過。看慣了時速300多公里的高鐵速度,大家一定覺得這個速度很一般,但這對米軌上的高速列車來說,已經是目前世界最高速。
世界鐵路標準軌道都是1435毫米寬,而米軌是指1000毫米的軌距。馬來西亞因之前是英國殖民地,現行的大部分軌道只有一米寬。米軌動車組因軌距窄,堪比平衡木上跑百米賽,要在高速運行時保持平穩性、舒適性,研發難度很大。
該款動車組的研發者之一周安德是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動車組系統研發部部長。在近20年的研發生涯中,他追求的是動車組安全快速抵達終點,但對他而言,創新卻永沒有終點。
追夢米軌動車
記者來到世界最高速米軌動車組的“搖籃”—周安德的實驗室,他正在一個隔離的空間內進行高速米軌動車組的噪聲測驗。這個實驗室凝聚著他辛勤的汗水,也見證了其米軌動車夢的實現。
時光追溯到1958年,鐵道部株洲機車車輛工廠(中車株機公司的前身)生產的第一臺電力機車“韶山號”讓世人為之一振,此后很多年它的“傳奇”故事都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20世紀70年代出生在湖南的周安德從小是聽著“韶山號”故事長大的,這激起了他對電力機車的探索欲,夢想的種子就這樣悄悄生根發芽了。
因對電力機車抱有濃厚興趣,周安德在大學報考志愿中果斷選擇了電力牽引專業。2000年,他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后就進入株洲電力機車廠,該廠在2015年更名為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位于中國湖南株洲的從事電力機車、城軌車輛、城際動車組、磁懸浮列車、新技術軌道車輛等業務的企業。
剛進公司后,周安德便被派到廣深鐵路項目負責售后技術服務,這是他第一次接觸動車組。伴隨著株機公司創新制造的“藍箭”(投入廣深線“公交化”運營)、“中華之星”(曾以時速321.5公里創下當時中國鐵路最快速度)動力集中型動車組的問世,周安德也在不斷蓄積動車組的研發經驗。
然而,周安德的研究軌跡不久便發生了轉折。隨著中國城市群和城市客運發展規劃的提出,周安德將研究方向投向城際動車組,這為后來世界最高速米軌動車組的問世奠定了研發基礎。“高鐵當時已在中國被引進,但還沒有人去研究動車組在城際線路上的運行。城際動車與高鐵不同,它采用公交化的運營方式、線路距離短、客流量也大。”他解釋說。
蟄伏多年創新探索后,周安德迎來了實現夢想的機遇。2010年,株機公司獲簽馬來西亞近40億元人民幣城際動車組訂單,這是中國電力牽引型城際動車組首次出口海外。向馬來西亞出口的“首單”38列動車組就是米軌動車組。記者在中車株機城軌事業部總裝車間看到,出口馬來西亞的米軌動車“子彈頭”設計、流線型車身、伊斯蘭風格、仿穹頂設計的內飾都格外吸引目光。
“首單”項目在2013年一結束,馬來西亞又馬上向周安德所在公司下了第二個動車組訂單。周安德和同事們依托為其研制城際動車組的經驗,創新設計了世界首列最高速度的米軌動車組。
攻克技術難關
周安德說,當時接到研制任務后,壓力很大,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是:馬來西亞天氣非常熱,常年在35度以上,靠海濕度大。尤其是馬來西亞方要求車內溫度控制在20度左右,這意味著對動車組的空調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術不過硬的話,車子一開,空調的冷凝水就在車外嘩嘩地流。”周安德說。面對挑戰,他帶領研發團隊應用創新技術對空調的制冷能力、除濕、排水做了很大提升,最終滿足了對方要求。
之前,馬來西亞舊車過分相會斷電,讓當地的民眾感到很頭疼。而周安德應用光伏一體化變流技術,保證動車組經過沒電的地方也能持續供電,車內的空調、燈、電視全部正常運行。
另外一項挑戰是:該城際線路客流量大,6節編組的列車需要滿足1200多人的載客量;線路運營時間密集,7-15分鐘一班車,“這對動車的動力系統、轉向架等性能是極大的考驗”。
經過多個日夜的研發奮戰,周安德帶領團隊成功運用輪盤制動米軌轉向架技術,實現1分半鐘在1公里距離內停車,這在世界屬于首創技術。“與舊車相比,我們的轉向架更輕、更緊湊,制動和運營性能更好。”他介紹說,轉向架相當于車子的底盤,起著導向、支撐車體、減震運行的作用。
周安德還舉例說,列車采用高強度鋁合金車體技術。整列車啟動從0加速到160公里只要2分鐘。除了設計本身充分保證列車安全可靠之外,列車還加裝有軸溫報警系統、橫向穩定裝置、車外狀況監控系統等先進安全裝備,為其高速運行提供保障。
集成多項先進技術的米軌動車組在設計上還特別注重融入馬來西亞文化元素。列車專門設置女士車廂,客室配置有祈禱間,符合伊斯蘭教徒在長途旅行中的祈禱需要。
“技術創新是我們在馬來西亞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周安德總結說。在他看來,技術創新就像一個人的造血功能。“人沒有造血功能就活不下去。如果沒有創新,中車株機就不會在馬來西亞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為了拿到更多訂單,周安德說,必須在產品技術性能上不斷創新,“中國的產品和技術跟外國巨頭站在同一水平,但我們車的技術性能更貼合用戶的需求”。對于國際上認為中國動車、高鐵“山寨”國外技術的看法,周安德反問道:“動車、高鐵經過技術引進后比別人做得更好,那叫‘山寨嗎?”據他介紹,動車組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歐洲標準和國際鐵路聯盟標準,整車從設計、生產、試驗全面通過了第三方的認證。在10000公里無故障運行測試中,動車組創下176公里/時速的米軌鐵路世界速度之最。
走向海外
周安德剛到馬來西亞時,當地民眾很詫異:“中國不是很落后嗎?怎么還能賣動車組給我們?”這讓他感到很不是滋味。
初來乍到,馬來西亞政府對株機公司也不是很信任。“車子調試時一出點小問題,他們就開始擔心中國產品技術不過關。”周安德回憶說。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車子在線路上運行時跟馬來西亞線路的信號出現干擾、不兼容問題,車子運行不了,馬方認為是動車有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技術上的問題,周安德帶領技術人員到現場查看鐵軌上的電纜,最后找到了原因:鐵軌上的電纜大都是銅線,但這些銅線很多被剪掉拿去賣銅了,電纜的缺失導致一些干擾信號。“馬來西亞那么熱,我們沿著鐵路線,像巡道工一樣,去找每個地方丟失的電纜,哪里缺了就給它補上。”周安德說,線補上后所有的故障消失,動車組正常運行,這些細節都讓中國的機車徹底贏得了馬方的信任。
信任提升合作。目前,中車株機的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已占據馬來西亞超過80%的市場份額,并且公司已有三個子公司落地馬來西亞,子公司90%的員工來自馬來西亞當地。
除馬來西亞外,中車株機還獲得新加坡、土耳其、印度、南非、馬其頓、埃塞俄比亞等十余個國家機車、地鐵、輕軌、動車組等的項目訂單,訂單金額累計達300多億人民幣。目前,中車產品出口到全球101個國家和地區,覆蓋六大洲的11個市場區域。而這一切成果,都是在創新基礎上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