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1 監測情況簡述
太子河是流經遼寧省本溪市的主要河流,它發源于本溪縣東營坊鄉羊湖溝草帽頂子山麓(南支)和新賓滿族自治縣平頂山鎮鴻雁溝(北支),兩支匯合后流經本溪市區,然后進入遼陽。太子河本溪段是本溪市區90萬人口的主要飲用水源,也是本溪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去向。太子河興安斷面是國控斷面,控制太子河流出本溪市的水質狀況。
“十二五”期間,2011年和2012年興安斷面水質為Ⅴ類,屬中度污染,沒有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Ⅳ類水質標準的要求,超標因子是揮發酚,其年均濃度值分別為0.0460毫克/升和0.0248毫克/升,超標倍數分別為3.6倍和1.5倍。
2013年至2015年興安斷面水質為Ⅳ類,屬輕度污染,所有監測項目年均濃度值均達標。
2 監測結果分析
2.1 主要污染因子篩選
“十二五”期間興安斷面水質沒有達到水功能區劃Ⅳ類水質的要求,超標因子是揮發酚。“十二五”期間興安斷面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及污染貢獻率見表1。
2011年和2012年興安斷面揮發酚年均濃度值均為Ⅴ類,2014年的年均濃度值為Ⅳ類,2013年和2015年的年均濃度值符合Ⅲ類水質標準。因此揮發酚是興安斷面首要污染物,其五年平均污染貢獻率為34.84%。
其次是氨氮,其五年平均濃度值為Ⅳ類,五年中有四年的年均濃度值為Ⅳ類,只有2014年年均濃度值符合Ⅲ類水質標準,五年平均污染貢獻率為16.47%。
石油類2012年和2013年的年均濃度值為Ⅳ類,五日生化需氧量2013年的年均濃度值為Ⅳ類,其余各項污染物各年年均濃度值和五年平均濃度值全部符合Ⅲ類水質標準。
“十二五”期間出現一次值超標現象的污染因子還有總磷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2.2 主要污染物變化趨勢
采用spearman秩相關系數法對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興安斷面主要污染物濃度變化趨勢進行分析,選取顯著性水平α=0.05作單側檢驗[相應的臨界值Wp(n=5)=0.900,Wp(n=10)=0.564],檢驗結果見表2。
結果表明,2006年~2015年興安斷面主要污染物揮發酚和氨氮濃度均呈總體下降趨勢。
2006年~2015年興安斷面主要污染物濃度變化趨勢見圖1、圖2。
3 水質變化原因分析
3.1 首要污染物揮發酚污染狀況得到改善
縱觀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揮發酚濃度呈下降趨勢。“十二五”期間,2011年和2012年興安斷面揮發酚年均濃度值為Ⅴ類,2013年~2015年年均濃度值為Ⅳ類和Ⅲ類,污染狀況有所改善。2011年~2015年興安斷面揮發酚和氨氮污染貢獻率計算結果見表3。
由表3可見,興安斷面揮發酚污染貢獻率由2011年的61.73%減少到2015年的10.01%,下降明顯。這是因為揮發酚主要來自工業企業排放的生產廢水,揮發酚的濃度和污染貢獻率均降低,說明“十二五”期間本溪市工業廢水截流入污水處理廠的相關工程卓有成效。
3.2 氨氮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由表3可見,“十二五”期間興安斷面氨氮污染貢獻率明顯上升。這一方面是由于工業廢水處理率提高,揮發酚等工業廢水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其污染貢獻率下降;另一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量和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濃度均有上升,原有的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的需要,應當加大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同時做好面源污染控制的工作。
[責任編輯:王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