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穎 段彬 郭勁
【摘 要】本文就科研院所實驗室日常管理工作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梳理與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實驗室管理與改革措施。總結了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理念,為管理制度改革、如何加強合作交流、資源共享、提高儀器設備使用效率等提出了具體的管理措施。
【關鍵詞】實驗室管理;制度改革;儀器設備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實驗室作為從事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的實體,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傳統的實驗室管理存在“重建設、輕管理,重規模、輕效益,重獨立、輕共享”等問題[1]。如何管理實驗室,高效的利用實驗室資源進而促進實驗室可持續發展是現階段各種類型、各種級別實驗室亟需面對的問題,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實驗室管理進行探究與改革。
1 改革實驗室管理制度
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保障實驗室日常管理科學有序,人員崗位職責明確,研究資料完整等等,是實驗室創新能力建設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證,更是做好實驗室管理工作的源頭。實驗室應強化規章制度的制定,注重管理制度的落實,力求管理促發展。目前實驗室管理制度存在滯后、模板化、欠缺完善等問題,所以制定與實驗室相配套、適合室情的規章制度顯得尤為重要。規章制度絕不是掛在墻上的“一紙空文”,要注重制度的可執行性,不斷地改革不合理、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制度,要不斷創新,使制度更加符合實驗室建設與發展的要求,實驗室作為依托單位內實行人財物相對獨立管理的科研實體,儀器設備和科研用房相對集中,完善的管理制度還應該包括激勵創新的政策措施,這將極大地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使實驗室真正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基地。
2 樹立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理念
在實驗室的管理與建設過程中,應樹立“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理念。實驗室領導者和學術帶頭人要通過不斷學習與思考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充分調動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完善員工績效管理機制,加強人力資源管理,促進實驗室又好又快地發展[2]。
1)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實驗室應樹立以科研人員為中心的思想,強化一切為科學研究服務的意識,提高管理與服務水平,努力營造寬松民主、潛心研究的學術環境,注重學風建設。把建設一支科研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中青年人才隊伍視為實驗室良性發展的關鍵。極大人才引進力度,做好穩定人才、培養人才的工作,為實驗室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強學術帶頭人培養和科研隊伍建設。實驗室在各個研究方向均應有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其應是本領域有影響的學者,對本領域的科學現狀和發展有深刻理解,學術思想活躍,注重頂層設計、能組織團隊開展對主要研究方向上的重大科學問題持續深入、系統研究,支持原始創新的研究。可通過不斷改善實驗室的科研工作模式和條件、營造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完善人才引進機制,提供外出學術交流與學習進修機會等方式,多渠道加強學術帶頭人的培養工作。
一支結構合理、穩定,并在長期合作基礎上圍繞主要研究方向形成的活躍創新團隊是實驗室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實驗室要配套引進和培養優秀青年人才的政策措施,聚集和穩定優秀的青年人才以加強科研隊伍建設。
3)加強實驗室文化建設,提升實驗室軟實力。加強實驗室文化特別是創新文化建設,對營造創新氛圍、激發創新思想、培養創新人才、促進實驗室發展起到了積極、良好的促進作用。
3 加強交流與合作、資源共享
為提高實驗室的科研效率,發揮公共研究平臺的作用,應按照“開放、流動、聯合、競爭”運行機制的要求,秉持“開放交流、合作共贏”的理念,擴大對外開放的力度。
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是實驗室快捷獲取國內外科技新信息和科技資源的重要渠道。作為本領域國內研究中心,實驗室對學科領域發展起到了輻射帶動作用,積極組織、參與國際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通過開展合作研究,促進協同創新與產學研相結合。
對于創新能力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1)加強國際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積極開展與國外相關領域著名實驗室、科研機構、國際組織的項目合作。還可通過主辦或承辦本領域學術會議、舉辦學術論壇等方式來擴展國際學術交流的機會,邀請和吸引本領域優秀的科學家來訪問交流。
2)加強與國內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的科技合作與交流,實驗室學術帶頭人要做好學科規劃,圍繞主要研究方向設置開放課題,實驗室要確保開放運行費中固定比例用于開放課題,吸引本領域優秀人才來實驗室開展合作研究,產出高質量開放研究成果。此外,還可利用已有實驗平臺為國內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提供科研條件,協作開展實驗研究。
3)統籌好“引進來”和“走出去”,支持國內外的專家和學者進入實驗室工作、強化訪問學者和客座研究員制度,以開放和交流促發展、以聯合和競爭促創新。
4 提高儀器設備管理與使用效率
近年來,隨著各實驗室儀器設備購置資金的投入力度不斷增大,實驗室已購置大量先進儀器設備。另外,開展項目研究的同時也研制或改造出一批具有實驗室特色的專用設備。但這些設備維護費用高,加之缺少切實有效的管理措施,導致無法保障這些儀器得到充分的使用,造成實驗室管理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雖多,卻收效甚微的尷尬局面[3]。為解決這一難題,建議制定并實施一些切實有效的儀器設備管理措施。
1)專人管理。首先,聘請具備良好設備管理與維護能力的技術人員專職管理并維護大型、使用效率高的儀器設備。其次,定期對設備使用人員進行操作流程與注意事項等方面的培訓。此外,還要在職稱晉升、工資待遇等方面確保設備管理人員的利益,使他們能夠安心于儀器設備的管理和維護。
2)專款專用。為設備的維護、維修以及耗材設立專項經費,做到專款專用,堅決杜絕亂花錢、挪用經費等問題。實驗室要加大該經費的監管力度,使經費的使用更加科學合理,全力保障各儀器設備正常運行。
3)信息化管理,提高儀器設備利用率。建立信息化的儀器設備管理系統,網絡共享,實現儀器設備互通有無,避免重復購置。信息化的儀器設備管理系統包括網上查詢、網上預約、設備基本情況、設備狀態、是否可借等等。不僅提高了儀器設備的利用率,還大大節約了科研人員的時間和精力,保證了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和有序進行。
5 結語
實驗室管理與建設遇到的問題非常多,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化,以上幾點只是這幾年從事實驗室管理工作以來,對一些共性問題的粗淺看法,希望我們能夠進一步對實驗室管理工作進行探究,為實驗室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叢蕾,蔣家慧,郭恩棉,等.實驗教學平臺運行機制與管理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2):117-125.
[2]徐冠華.加強高校原始性創新能力建設[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2(8):10-13.
[3]唐沈,曾鴻鵠,李艷紅.地方高校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管理利用初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11):56-57.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