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敬 張友巖

【摘要】 目的 對白內障手術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探討超聲乳化術對白內障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和應用價值。方法 100例白內障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觀察組采用超聲乳化術進行治療, 對照組采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視力狀況、角膜散光值。
結果 觀察組術后第1天、第1周及術后3個月視力(0.8±0.2)、(1.2±0.2)、(1.5±0.2)優于術前(P<0.05), 對照組術后3個月視力(0.8±0.3)優于術前(P<0.05), 且術后第1天、第1周及術后3個月觀察組視力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3個月角膜散光值(0.5±0.2)D優于術前(P<0.05), 且術后第1天、第1周及術后3個月觀察組角膜散光值(0.9±0.6)、(0.8±0.5)、(0.5±0.2)D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超聲乳化術治療白內障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視力狀況和角膜散光狀況, 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 超聲乳化術;白內障;手術方法;臨床有效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18
白內障屬于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 具有致盲性的特點, 發病率較高, 并且目前沒有特效藥物能夠有效治療, 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1]。在本文中主要通過對本院白內障手術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 探討超聲乳化術對白內障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和應用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白內障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55例, 女45例, 年齡55~75歲, 平均年齡(65.5±3.5)歲, 均屬于單眼患病病例, 排除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手術禁忌證患者、嚴重眼底疾病患者、眼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等。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 觀察組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齡55~75歲, 平均年齡(65.3±3.5)歲;對照組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齡55~75歲, 平均年齡(65.2±3.5)歲。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超聲乳化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操作如下:在患者眼角膜邊緣制作平面側切口, 寬度為1.2 mm, 注入粘彈劑, 在上方使用穿刺刀進行鞏膜隧道切口, 長度為3.0 mm。一直分離到透明角膜內部, 穿刺到達前房, 注入粘彈劑, 進行連續的水分離和水分層。使用超乳頭把囊袋的核塊進行乳化, 吸出, 注入粘彈劑, 置入人工晶狀體, 封閉切口, 手術完畢。對照組:采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操作如下:在患者的眼角膜上方進行水平線切口, 長度為3.0 mm, 深度為眼角膜厚度的1/2。使用穿刺刀進行穿刺, 直入前房, 對患者進行側切。把內切口進行擴大, 把晶狀體核托起轉移出前房, 沖洗殘留的皮質, 注入粘彈劑, 最后植入人工晶狀體。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視力狀況、角膜散光值。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視力狀況 術前兩組視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第1天、第1周及術后3個月視力優于術前(P<0.05), 對照組術后3個月視力優于術前(P<0.05), 且術后第1天、第1周及術后3個月觀察組視力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 2 角膜散光值 術前兩組角膜散光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個月角膜散光值優于術前(P<0.05), 且術后第1天、第1周及術后3個月觀察組角膜散光值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白內障屬于一種常見的致盲性眼科疾病, 多發于老年患者,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眼球晶狀體的正常代謝功能受到影響, 致使晶狀體清晰度下降[2, 3]。白內障手術作為徹底治療白內障的有效方法, 給患者帶來一定的感染風險。目前臨床治療白內障的主要方法是手術治療, 通過手術治療可以對白內障進行徹底的治療, 有效的改善患者視覺下降的癥狀。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筋骨, 超聲乳化術在白內障治療中獲得愈加廣泛的應用[4]。本文研究分別采用超聲乳化術和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進行治療, 結果顯示, 術后第1天、第1周及術后3個月觀察組視力及角膜散光值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超聲乳化術比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超聲乳化術治療白內障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視力狀況和角膜散光狀況, 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奕志. 微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的發展及現狀. 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10, 31(6):731-735.
[2] 朱明明, 朱劍鋒, 鄒海東, 等. 上海市白內障手術率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 中華醫學雜志, 2013, 93(47):3737-3740.
[3] 鮑永珍, 曹曉光, 黎曉新, 等. 西部四地50歲以上農村人口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手術狀況調查. 中華醫學雜志, 2009, 89(35):2454-2457.
[4] 劉文潔, 劉巨平, 李筱榮, 等. 云南省貢山縣高海拔多民族聚居區40歲及以上人群白內障手術狀況調查.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2, 33(4):386-390.
[收稿日期: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