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利
【摘要】 目的 通過實驗對輔助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 對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最佳方案進行確定。方法 100例經過腹腔鏡治療后被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與對照組40例。觀察組實行腹腔鏡術后輔助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治療, 對照組腹腔鏡術后不實行輔助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完全緩解36例, 部分緩解16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完全緩解16例, 部分緩解10例, 無效14例, 總有效率為65.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1年后觀察組黃體生成素(LH)(2.59±0.73)U/L、促卵泡激素(FSH)(1.83±0.68)U/L、雌二醇(E2)(93.12±13.98)pmol/L均低于對照組的(6.91±1.58)U/L、(4.87±1.32)U/L、(185.54±27.35)pmol/L(P<0.05)。結論 腹腔鏡術后輔助GnRH-a對子宮內膜異位癥進行治療, 臨床療效顯著, 可改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
【關鍵詞】 腹腔鏡;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21
根據2000年婦產科醫師協會發布的公告,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并發率已經達到了70%, 絕經前的婦女占據的比例在一半以上。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惡性行為。其主要的治療方式就是手術治療, 在臨床上的治療效果不佳[1]。本文探討腹腔鏡術后輔助GnRH-a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通過腹腔鏡治療的100例患者, 術后經過診斷都有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表現為腰骶痛、痛經、肛門憋墜感和性交痛。手術前經過B超檢查都有附件腫物, 經盆腔檢查有包塊出現。38例穹窿和韌帶都帶有觸痛結節。前3個月患者均無抗子宮內膜異位癥藥物治療史, 無子宮、盆腔和附件炎癥等疾病。100例
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年齡25~45歲;r-AFS分期:Ⅱ期11例, Ⅲ期32例, Ⅳ期17例。對照組年齡25~45歲;r-AFS分期:Ⅱ期9例, Ⅲ期20例, Ⅳ期11例。兩組年齡、r-AFS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在氣管插全身麻醉的狀態下, 通過CO2人工氣腹, 在臍部穿入Torcar, 直徑10 mm, 通過腹腔鏡的引導, 在左右下腹麥氏點水平穿入Torcar, 直徑5 mm。在腹腔鏡下切除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病灶電凝, 剝除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輸卵管通液和盆腔粘黏松解術, 術后用鹽水沖洗盆腔, 如果有組織取出, 需要送病理進行檢查, 術后要加強抗炎治療, 專科護理, 加強營養支持, 維持酸堿平衡和電解質平衡。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在術后月經期前5 d注射GnRH-a, 每次注射3.75 mg, 每個月注射1次, 連續注射半年。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對比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 對兩組患者治療1年后生殖激素水平(包括LH、FSH、E2)進行檢查并對比。療效判定標準[2]:完全緩解: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消失;部分緩解: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減輕, 但未達到完全緩解的標準;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緩解甚至加重。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完全緩解36例, 部分緩解16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完全緩解16例, 部分緩解10例,
無效14例, 總有效率為65.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年后觀察組LH
(2.59±0.73)U/L、FSH(1.83±0.68)U/L、E2(93.12±13.98)pmol/L
均低于對照組的(6.91±1.58)U/L、(4.87±1.32)U/L、(185.54±
27.35)pmol/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臨床上比較容易復發的雌激素依賴性疾病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在病理學上有良性的特點, 在生物學上其行為和惡性腫瘤類似[3]。通過輔助治療可以使其復發得到延緩, 使患者的癥狀得到改善, 這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關鍵, 在臨床上最常見的疾病就是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盆腔組織容易形成, 最后導致的結果是出現不孕癥。在我國科技不斷發展和成熟的大環境下, 我國婦產科臨床開始廣泛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現階段, 我國很多婦科患者普遍接受的治療方式就是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異位手術。通過腹腔鏡手術對肉眼可見的病灶進行去除。如果有一些病灶肉眼不可見, 就不能對殘留進行去除, 術后激素會繼續影響殘留病灶。如果腹腔鏡術后不通過藥物控制, 會升高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復發率。根據國內相關報道, 患者進行腹腔鏡非根治手術, 如果沒有用藥, 術后的復發率高達38%~51%。
天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同工異質體就是GnRH-a, 可以雙向調節垂體, 通過藥物切除卵巢, 萎縮內膜, 達到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目標。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研究, 人機體的免疫逃避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癥。通過輔助GnRH-a治療, 輔助性細胞的有絲分裂活性呈增加趨勢。因此, 一般認為可以通過GnRH-a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具體來說, 可以對免疫功能進行有效的調節。經過大量臨床研究證明, 通過GnRH-a可以直接抑制卵巢和其他部位的異位內膜。同時, GnRH-a對卵巢分泌性激素有充分抑制的作用, 會出現暫時性絕經的現象, 導致萎縮和退化殘留的內膜異位病灶, 是內膜細胞調亡的催化劑。如果激素水平處30~45 pg/ml的范圍, 對異位病灶的子宮內膜增長不會有任何刺激。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腹腔鏡術后輔助GnRH-a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對血清LH、FSH、E2有顯著降低的作用, 與單純腹腔鏡手術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術后的殘留病灶可以進行抑制, 表明腹腔鏡術后輔助GnRH-a治療可改善生殖激素水平。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86.7%高于對照組65.0%(P<0.05), 表明腹腔鏡術后輔助GnRH-a治療可提高臨床療效。
總之, 腹腔鏡術后輔助GnRH-a對子宮內膜異位癥進行治療, 臨床療效顯著, 可改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愛平. 腹腔鏡術后輔助GnRH-a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婦幼保健, 2011, 26(4):620-622.
[2] 王靈彬, 李辭妹. 腹腔鏡術后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周期及療效的臨床探討. 中國婦幼保健, 2013, 28(7):1084-1088.
[3] 吳麗蘭. 腹腔鏡術后輔助GnRH-a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分析.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4, 35(10):1486-1487.
[收稿日期: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