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香
【摘要】 目的 分析復發性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的臨床特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36例復發性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36例患者經搶救治療后, 34例痊愈, 且皮損痂皮脫落, 5例存在輕度色素沉著, 但未見無瘢痕形成, 各項實驗室檢查指標均恢復正常。2例患者死亡, 死亡率為5.56%。結論 把握復發性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患者的臨床特點, 及時給予大劑量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 并結合對癥支持治療, 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關鍵詞】 復發性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臨床分析;特點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128
復發性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是一種藥物引起的嚴重皮膚過敏反應, 其以皮膚紅斑或者表皮脫落、黏膜糜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 并可伴隨高熱、頭暈乏力、關節疼痛、咽喉疼痛等全身性癥狀, 甚至有患者合并內臟損害。如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則其死亡率可以達到5%~15%[1], 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把握患者發病時的臨床表現、了解其病情及臨床特點, 準確診斷復發性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 并迅速找到致敏藥物, 給予脫敏治療是治療的基礎和關鍵[2]。本文就2010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復發性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患者36例作為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 并對其診斷治療情況進行了解。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復發性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患者36例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皮膚病學》中關于復發性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的臨床診斷標準。其中, 男21例, 女15例, 年齡12~76歲, 平均年齡(40.7±3.9)歲。
1. 2 臨床表現 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彌漫性紅斑、丘疹, 且丘疹的邊緣清晰, 呈圓形或類圓形, 大小不等, 中心多為暗紅或紫紅色, 常伴有大皰, 壁薄, 在紅斑基礎上表現出松弛現象。同時, 患者還伴有重度的眼、口、外生殖器黏膜損害情況。其中, 32例口腔黏膜損害的患者主要表現為口唇以及舌尖出現疼痛性潰瘍、糜爛等情況;22例眼結膜受累的患者主要表現出結膜充血, 眼內的分泌物增加甚至睜眼困難;18例外生殖黏膜損害的患者主要表現為糜爛和滲出現象。此外, 28例患者還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體溫升高、發熱、頭痛、乏力、關節或肌肉疼痛的情況。
1. 3 實驗室檢查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實驗室生化檢查, 19例患者出現白細胞計數升高情況, 13例患者有中性粒細胞升高表現, 3例患者有嗜酸性粒細胞升高表現, 分別占52.78%、36.11%、8.33%。經凝血四項檢查, 3例患者纖維蛋白原水平升高, 占8.33%;經肝功能指標檢測, 谷丙轉氨酶和谷氨酰轉肽酶、膽堿酯酶升高的分別有18例和6例、3例, 分別占50.00%和16.67%、8.33%, 直接膽紅素水平升高的有7例, 占19.44%。經腎功能檢查, 可見尿素氮、尿酸、肌酐升高各有7例, 均占19.44%。經尿常規檢查, 6例患者尿潛血陽性, 占16.67%。
1. 4 治療方法 對可疑致敏藥物及其潛伏期、并發癥等進行分析后, 先停用致敏藥物, 做到非必須藥物盡量避免使用。同時給予糖皮質激素、免疫球蛋白以及肝胃保護藥物進行治療;對合并電解質紊亂、應用不足的患者, 可以給予補液, 糾正電解質紊亂, 營養支持等一系列對癥支持治療。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一般使用地塞米松, 開始給予大劑量用藥, 并聯合奧美拉唑靜脈滴注, 思密達口服, 對患者的胃黏膜進行保護;同時給予抗組胺藥、護肝藥等。如患者合并創面感染的情況, 則需在藥敏試驗的基礎上給予抗生素類藥物。待患者的癥狀得到有效控制后, 可以逐漸減少糖皮質激素的用量, 每次減藥量為前次1/4~1/8, 至每天用藥量減至5 mg后, 改行潑尼松口服治療。但單純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無法有效控制病情的情況下, 可以聯合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過程中, 要做好消毒與隔離措施, 避免發生繼發性感染的情況。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 并了解其并發癥發生情況。
2 結果
36例患者經搶救治療后, 34例痊愈, 且皮損痂皮脫落, 5例存在輕度色素沉著, 但未見無瘢痕形成, 各項實驗室檢查指標均恢復正常。2例患者死亡, 死亡率為5.56%。
3 討論
本文對36例復發性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患者的臨床資料、診斷及治療情況進行了回顧分析, 結果可見, 患者多有典型的臨床癥狀以及眼、口、外生殖器黏膜損害的伴隨癥狀, 而通過實驗室診斷則多數患者存在白細胞計數升高、谷丙轉氨酶檢測水平升高的情況, 而腎功能異常、尿潛血陽性等的檢出率并不很高, 且總體上缺乏特異性, 要與患者的臨床表現、既往病史、用藥史詢查結果相結合進行綜合性分析, 及時做出診斷。
在治療上, 在停用致敏藥物的基礎上, 給予糖皮質類激素藥物治療及對癥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糖皮質激素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抗炎及抗過敏藥物, 早期足量應用是治療的關鍵。本文結果顯示, 36例患者經搶救治療后, 34例痊愈, 且皮損痂皮脫落, 5例存在輕度色素沉著, 但未見無瘢痕形成, 各項實驗室檢查指標均恢復正常。2例患者死亡, 死亡率為5.56%。周晴等[2]的研究還對單純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和聯合應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后的糖皮質激素劑量、皮疹停止發展時間、住院天數等進行了比較, 結果發現聯合用藥組在前兩項指標的比較上均顯著更優, 這與人免疫球蛋白可以發揮中和抗原和抗毒素, 抑制FC受體產生, 組織細胞因子炎癥介質釋放有關, 其可以對患者的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活性進行有效調節, 促進自身抗體產生量的減少, 還可以同時發揮抗感染作用[3], 安全性好, 可以與糖皮質激素聯用發揮良好的效果。
總之, 把握復發性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患者的臨床特點, 及時就診并給予足量糖皮質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 結合積極的支持治療, 是成功救治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王江濤. 12例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臨床分析. 貴陽醫學院學報, 2015, 40(5):540-542.
[2] 周晴, 邵敏華, 施和建, 等. 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23例回顧性分析. 中國婦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5, 6(4):801-803.
[3] 李蕾, 鄒先彪. 重癥多形紅斑型藥疹的診治進展. 世界臨床藥物, 2013, 34(6):321-323.
[收稿日期: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