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偉,況福民,王 鵬
(衡陽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湖南衡陽 421002)
?
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
——以湖南常寧水口山經濟開發區為例
賀 偉,況福民,王 鵬*
(衡陽師范學院城市與旅游學院,湖南衡陽 421002)
以湖南常寧水口山經濟開發區為研究對象,采用多因素綜合評價法,對其土地集約利用水平進行評價。結果表明,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土地集約度分值達到84.89,土地集約利用程度較高,土地利用狀況良好,管理績效較好,但用地效益有待提高。提出了制定集約標準、設立開發區用地門檻等提高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土地利用強度和用地效益的對策與建議。
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水口山
我國自1984年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來,開發區在推動區域與城市經濟發展,對外窗口,對內輻射等方面均發揮了積極作用[1-3]。目前各類開發區用地一般情況下均存在著利用粗放和閑置等現象[1,4-5]。將開發區發展轉變成以效益為中心的內涵式土地利用和開發新路徑,對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展開連續性和規范化評價,已成為各級政府解決開發區土地利用問題的重要措施[6]。科學合理地評價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程度,對監管開發區土地利用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并可作為開發區擴區升級的科學依據[7-8]。筆者以湖南常寧水口山經濟開發區為研究對象,以2013年12月31日為評價時點,評價其土地集約利用程度,深入分析評價結果,從而揭示開發區土地利用中的經驗和問題,以期為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制定土地管理政策、建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機制提供依據。
水口山經濟開發區位于常寧市北部,湘江以南,設立于1992年6月,1994年3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確立為省級開發區,2006年9月經國家發改委公告保留為省級開發區。
根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規程(2014年度試行)》(以下簡稱《規程》)要求,以及《開發區發展方向區劃定實施方案》,2014 年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在開發區東側劃定了一片發展方向區。發展方向區也在此次研究范圍之內。
水口山經濟開發區總面積647.12 hm2(主區218.06 hm2,發展方向區429.06 hm2)。2013年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已建成城鎮建設用地占比53.22%,未建成城鎮建設用地占比46.78%,不存在不可建設用地(表1)。

表1 開發區土地利用狀況統計
2.1評價指標體系依據《規程》,結合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實際,水口山經濟開發區評價類型為工業主導型,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土地利用狀況、用地效益、管理績效等3個方面指標,包括3個層次:評價目標層3個、子目標層5個、指標層10個(發展方向區只有9個指標)(表2)。
2.2評價指標權重及理想值確定參照《關于統一確定2014年度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權重及理想值的通知》(湘國土資辦發〔2014〕147號)中規定的湖南省統一的指標權重及理想值,結合開發區特色,采用目標值法確定水口山經濟開發區指標權重和理想值。水口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主區的建筑密度,發展方向區的工業用地率,這2項指標現狀值高于湖南省統一確定的理想值,以現狀值作為理想值(表2)。
表2湖南常寧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理想值和集約度分值
Table 2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weight,ideal value and intensive degree in Shuiko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Changning,Hunan

評價范圍Evaluationrange目標Target子目標Subgoal指標Indicator現狀值Presentvalue理想值Idealvalue標準化值Standardizedvalue子目標分值Subgoalscore目標分值Targetscore評價范圍分值Evaluationrangescore綜合分值Compre-hensivescore主區(0.8)土地利用狀況(0.75)土地利用程度(0.20)土地供應率(0.40)98.9210098.9299.5791.2685.5484.89Primary土地建成率(0.60)100100100area用地結構狀況(0.25)工業用地率(1)57.886096.4796.47土地利用強度(0.55)綜合容積率(0.25)0.7417485.87建筑密度(0.15)68.8368.83100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0.28)0.760.984.44工業用地建筑系數(0.32)49.385589.78用地效益(0.15)產業用地投入產出效益(1)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0.50)1635.93300054.5347.3147.31工業用地地均稅收(0.50)160.3840040.1管理績效(0.10)土地利用監管績效(1)土地閑置率(1)00100100100發展方向土地利用狀況(0.75)土地利用程度(0.20)土地開發率(1)92.349597.297.280.4982.29區(0.2)用地結構狀況(0.25)工業用地率(1)62.2262.22100100Development土地利用強度(0.55)綜合容積率(0.25)0.6216265.55directionarea建筑密度(0.15)28.763289.88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0.28)0.610.967.78工業用地建筑系數(0.32)30.235554.96用地效益(0.15)產業用地投入產出效益(1)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0.50)2559.85300085.3379.579.5工業用地地均稅收(0.50)294.6640073.66管理績效(0.1)土地利用監管績效(1)土地閑置率(1)00100100100
注:括號內為相應指標權重。
Note: Data in brackets are index weights.
2.3土地利用集約度分值計算為統一量綱,采用理想值比例推算法對評價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參照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模型(表3),應用多因素綜合評價法,按照加權求和的方式分別計算主區和發展方向區子目標集約度分值、目標集約度分值,最后匯總得到開發區集約度綜合分值,分值范圍為0~100。

表3 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模型
2.4評價結果分析經計算,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土地集約度綜合分值為84.89(表2),基本達到了土地集約利用的要求,但大多數指標與理想值之間還有一定差距,土地資源潛力未得到充分發揮。主區土地集約度分值(85.54)高于發展方向區(82.29),表明主區土地集約利用程度略高于發展方向區。
2.4.1土地利用狀況。水口山經濟開發區主區和發展方向區土地利用程度均較高,主區土地利用程度集約度值99.57,發展方向區土地利用程度集約度分值97.20。各項土地利用程度指標方面,主區的土地供應率標準化值達到98.92,土地建成率標準化值達到理想值100;發展方向區土地開發率標準化值達到97.20。
用地結構方面,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工業用地率較高,主區和發展方向區工業用地率標準值均達到96以上,發展方向區的工業用地率更是超過了湖南省統一確定的理想值。
土地利用強度方面,主區和發展方向區的集約度分值均不高,主區為85.87,發展方向區僅為65.55。主區土地利用強度各項指標均好于發展方向區。主區綜合容積率標準化值為74,其余各項指標標準化值均在84以上,主區的建筑密度超過湖南省統一的理想值。發展方向區各項指標僅建筑密度標準化值為89.88,其余各項指標標準化分值均較低,工業用地建筑系數標準化值僅54.96。這主要是因為發展方向區為新區,各項建設尚未完全完成。
2.4.2用地效益。水口山經濟開發區用地效益有待提高,主區用地效益集約度分值僅47.31,發展方向區用地效益集約度分值79.5。主區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標準化值54.53,工業用地地均稅收標準化值40.1。發展方向區工業用地固定資產投入強度標準化值85.33,工業用地地均稅收標準化值73.66。各項指標均與理想值存在較大差距。
2.4.3用地管理情況。開發區用地管理績效較好,不存在閑置土地。經調查,截至評價時點,水口山經濟開發區不存在閑置土地現象,完全達到理想值,土地利用監管績效較好。
3.1結論該研究采用多因素綜合評價法,對2013年12月31日水口山經濟開發區的土地集約利用情況進行了評價,結果表明:水口山經濟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較高,集約度綜合分值為84.89,主區集約度分值(85.54)高于發展方向區(82.29)。開發區土地利用狀況良好,管理績效較好,不存在閑置土地,但用地效益有待提高。
3.2建議針對評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3.2.1制定集約標準,提高土地利用強度。應具體從開發區的綜合容積率、建筑密度、工業用地綜合容積率、工業用地建筑系數等多個方面分別制定具有開發區特點的高、中、低3個集約標準來詳細規范區內的土地集約利用度。
3.2.2設立開發區用地門檻,提高用地效益。在開發利用土地的過程中,應符合規劃及國家的相關政策,在供地的同時,開發區應結合國內和國外對工業項目的準入門檻規定,科學合理地設定集約用地的標準。嚴格審核入區項目,對不符合國家有關產業政策和集約用地指標的項目一律不予供地。同時,對于部分不符合開發區產業方向且用地效益低下的企業實行“騰籠換鳥”戰略,向區外轉移,最終確保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
[1]吳旭芬,孫軍.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的問題探討[J].中國土地科學,2000,14(2):17-21.
[2]盧新海.開發區土地資源的利用與管理[J].中國土地科學,2004,18(2):40-44.
[3]郭凱路.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及其優化:以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5(1):59-65.
[4]賈琨,常勇.山東省經濟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1):285-288.
[5]周玉.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影響因素分析[J].廣東土地科學,2011,10(3):23-27.
[6]張曉平,陸大道.開發區土地開發的區域效應及協同機制分析[J].資源科學,2002,24(5):32-38.
[7]楊重光.調整用地結構是21世紀初中國城市土地管理的主要內容[J].中國土地科學,2001,15(1):8-9.
[8]張憲濤,丁峻強,雷霞.新常態下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2):35-42.
Evaluation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Development Zones—A Case Study of Shuiko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Changning,Hunan Province
HE Wei,KUANG Fu-min,WANG Peng*
(College of City and Tourism,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Hunan 421002)
Taking Shuiko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degree of intensive land use was evaluated,by means of multi-factor assessment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ee of land intensive use of Shuiko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reached 84.89.The land use status was good and th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of land use was superior while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was inferior on the contrary.Sever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land use intensity and efficiency in Shuiko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re proposed: formulating intensive standards,establishing land use threshold in development zone.
Development zone;Land intensive use;Evaluation;Shuikoushan
衡陽師范學院科學基金項目(13B51);衡陽師范學院省級平臺開放基金項目(JL15K04)。
賀偉(1985- ),男,湖北鐘祥人,講師,博士,從事土地資源評價研究。*通訊作者,教授,博士,從事區域土地資源與環境研究。
2016-07-04
S 28
A
0517-6611(2016)25-1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