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第四軍醫大學校長趙銥民如是說。趙銥民認為,我國農村生態環境惡化情況嚴重,垃圾圍村、河流污染、飲用水不達標等問題已嚴重影響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導致農村地區慢性病的發生率和嬰兒出生缺陷率顯著上升。要實現全民健康,首先就要解決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問題。

▲插畫/李萍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李曉林如是說。李曉林認為,完善基層衛生院(室)建設和解決縣級醫院救護車不足問題是農村群眾看病就醫的第一道保障線,也是避免“小病拖成大病”的重要條件。我國農村四類地區中,距最近醫療點的距離平均在5千米及以上的比例為11%,有些西部邊遠地區農村距最近醫療點的距離更達到30~40千米,甚至更遠。這對看病群眾來說無疑是“難比登天”,甚至只能聽天由命。如果在大大縮短就醫半徑的同時,爭取寶貴的院前急救時間,必將有效地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累族群”等循環致貧現象的發生。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葵花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關彥斌如是說。關彥斌認為,藥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如果沒有好的療效和高質量作保障,即使價格再低,對老百姓也是嚴重的傷害。既然國家已全面放開藥品的價格,那就應當遵循市場規律,而不應該再進行人為的、行政的二次議價,否則將嚴重影響行業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副院長史大卓如是說。史大卓認為,高血壓患者是慢病危險因素中最為龐大的人群,且多數患者分布在基層、農村,但由于醫療科普知識普及不到位,多數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的危害認識嚴重不足,甚至很多患者直到患上更嚴重的疾病才到醫院就診,最終導致了我國慢性病發病率不斷上升。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大學副校長宋余慶如是說。宋余慶認為,整個社會都非常關心患者的醫療狀況,竭力采用各種手段維護患者利益,有的甚至不惜損害醫生的權益,然而大家卻忽略了醫生在維護患者利益中的根本性作用。如果醫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有效發揮,就不能解決好醫療質量問題,更無法保障患者利益。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鄭珊如是說。鄭珊認為,當前我國兒科領域嚴重缺乏資金,兒科疾病專項研究基金投入低、兒科醫療服務價格低、兒科醫生薪資水平低、大型專用設備缺乏,這些因素都使兒科成為我國醫療資源的短板。政府加大對兒科的資金投入才是走出兒科醫療資源短缺困境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