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軍 陳佳印/本刊記者
根據國家衛計委最新公布的數字,目前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達到2.2億,占總人口的16.1%。其中,65歲以上的人口是1.44億,并且近1.5億老年人有慢性病,近4000萬人處于失能和半失能狀態。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和養老問題備受矚目,當前我國老年衛生事業發展如何?未來又應解決哪些問題?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醫院黨委書記王建業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王建業表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應先談醫療再談養老,與其他學科相比,老年醫學診療更加復雜,老年病專科專醫的需求更顯得尤為迫切。專業的老年科門診需要很多老年病相關的學科經驗為基礎,或需要專門從事老年醫學研究的臨床人才。作為有豐富診治老年人臨床經驗的王建業對此深有感觸,“18歲的年輕人和80歲的老人做同樣的手術肯定是不一樣的,老年人心功能、腎功能、肺功能都比較差,所以同樣的疾病在不同年齡患者身上處理起來是不一樣的。”他接著說,“但目前老年健康和醫療的專業隊伍人才十分匱乏,能專門看老年病的醫生太少了。應該盡快建立起完整的老年醫學的專業學科,以及老年醫學專科職稱的評定標準。”

另一方面,王建業指出,目前我國關于老年醫學的基礎性研究還有待加強,且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老年醫學的交流平臺。因此,王建業列舉出一些具體內容:“比如常見老年病發病過程和特點的研究,要知道,很多疾病是老年人特有的,如前列腺肥大,老年癡呆等,還有很多腫瘤也只有老年人才有。”再比如衰老機制的研究,“由于人口的老齡化,有些疾病譜會改變,涉及到流行病學的研究,老年人重要器官退行性變的一些機制的研究。還有常見一些老年病的風險因素,面對某些疾病的處理,以及關于老年人合理用藥問題等方面的研究,都應得到更多關注,目的也是為了能夠使老年人健康的時間更長。”同時,王建業還說,老年醫療的研究方向不能僅停留在單病種上,“臨床分科多是以單病種疾病劃分,而老年疾病的突出特點便是綜合、多系統多病共存的,老年醫學往往需要多科并聯。”
老年人是龐大的疾病群體,關注養老肯定要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除了基本生活消費,老年人很大一部分花銷就是醫療花費。如果建立起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慢病防治體系,加大對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關注,不僅可以節約醫療資源,也減輕了兒女的負擔。”因此,王建業提出:“強化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可以分幾個層次,如針對不同老人進行不同管理。健康老人提供一般的健康管理,亞健康老人就要預警,高危老人降低患病風險,患病老人就要對其提供專業的服務,比如建立個人檔案,進行健康評估等。健康管理的目的是達到老而少病、病而不殘、殘而不廢的目標,能使老年人多數都是健康的,即使患病也能病而不殘,保證生活質量。”他接著說,“如果有一定的殘疾,但是部分功能還是可以維持的,就是殘而不廢。一定程度失能以后還能有生活和醫學的護理,直至老有所終。”
此外,王建業還談到,4000萬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醫療需求,正倒逼健康服務業做出根本性改革。目前我國關于健康服務的政策規范還應進一步完善,并且要重視健康宣教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口老齡化對衛生事業的要求。“比如老年人的運動、飲食,常見病危險因素預防的知識,重要器官如何保護,外傷跌倒和慢病的自我管理等,都是應該向老年人普及的知識。”不僅如此,王建業還提到健康與疾病風險的評估,“這些工作在社區都是可以完成的,對健康的老人和有一定疾病的老人要有一定的風險評估,以及進行對疾病的干預。”最后,王建業還透露,國家衛生計生委已經著手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