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晶/本刊記者

▲插畫/張珍珍
易觀調查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醫療旅游的市場份額達到4386億美元,到2017年這個數字將達到6785億美元。而與廣闊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多數人對醫療旅游并不了解。什么是醫療旅游?醫療旅游包括哪些項目?這些項目針對的目標群體分別有哪些?消費標準如何?醫療旅游者可以享受到怎樣的服務?日前,記者就此展開調查。結果顯示,醫療旅游自2000年前后開始興起,屬新興產業,重癥治療是醫療旅游服務機構的主要經營內容;海外體檢的優勢在于優質服務;南亞發展醫療旅游主要依靠價格優勢;目前我國在建的醫療旅游項目主要以中醫為特色項目。
根據WHO的定義,醫療旅游就是通過出境的方式以醫療護理、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修養為主體的旅游服務,有健康旅游、保健旅游之稱。我國醫療旅游自2000年前后開始興起,最初是由患者主導,以美容、抗衰老和治療為主要內容;2010年之后逐漸形成了會所式海外醫療旅游模式,相關機構以高端小眾為市場定位,主要為具有高消費能力的高端用戶提供定制化海外醫療旅游服務,核心用戶年齡55~65歲,屬絕對高收入群體,年薪百萬以上。
目前,醫療旅游主要分為重癥治療和醫療體檢兩大部分,其他還有醫療美容、生育輔助等。易觀調查發布的《中國海外醫療旅游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6》顯示,參與醫療旅游的人群以重癥治療為主,約占40.80%,其次是海外體檢為24.60%,醫療美容排名第三位為12.80%。重癥醫療的目標國主要是美國、日本及歐洲等地;體檢主要涉及美國、日本、新加坡;瑞士、韓國是美容、抗衰老者的首選;南亞依托價格優勢,也是熱門的醫療旅游目的地。

▲某醫療旅游服務機構發布的日本某醫療機構護士站照片
重癥醫療旅游中,腫瘤患者是主要的服務對象,多患有國內沒有更好治療方案或被國內告知無能為力的疾病。目的地主要為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治療手段主要有重離子線療法、質子線療法、細胞免疫療法、基因療法等。在費用方面,據國內知名醫療旅游服務機構盛諾一家副總經理王舜介紹,出國尋求治療的重癥患者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出國明確病因和制定治療方案,花費在30萬元左右;另一種是需要出國治療,相對來說費用會比較高,一般需要準備100萬~150萬元。另一家知名醫療旅游服務機構的報價顯示,重癥醫療旅游的費用一般在100萬元以上,僅有少數國家如德國費用可以控制在100萬以下。
王舜說,醫療旅游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世界各國的醫療發展水平不均衡。美國每年投入到醫療研究領域的費用是我國的數百倍,所以他們的研究成果、新技術也不是我國能比擬的。除了美國,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也有非常領先的治療技術,所以對于海外醫療旅游服務機構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從專業的角度出發,為患者在世界范圍內匹配最適合的資源,找到最適合的方案。目前海外旅游的優勢在治療方案和新藥使用兩個方面。以美國為例,美國的疾病治療是團隊協作,如:肺癌治療在胸科中心,其內部內科、外科醫生都有,任何一位患者的治療方案,都是這些專家討論得出的結果。在藥物方面,美國原研藥上市較國內早6~8年,如:精準靶向治療藥物阿法替尼,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和晚期肺鱗癌有較好的治療效果,2013年就在美國批準上市了,在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也已上市,但在中國大陸還沒有上市。
盛諾一家在接到客戶的重癥醫療旅游申請后,會安排工作人員從疾病出發,根據患者病情為其匹配適合的醫院和醫生,如果患者病情過重不適合遠行,或者國內醫院馬上要安排手術,工作人員會建議患者不要在現階段出國治療。業內人士也提醒重癥患者,出國看病有風險,出國前需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能否經受得住長途跋涉;同時要權衡病情,是否還有治療的價值;還要權衡自己的經濟能力,到國外看病所需要的各項花費,遠遠高于在國內。患者也需要認清,任何醫療機構和醫生都不能保證治療結果一定令人滿意,即使美國也不例外。此外,游客在選擇醫療旅游服務機構或項目時,要綜合考量,謹防上當。
調查中,北京市某知名醫療旅游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記者。他介紹,日本體檢內容包括常規檢查、心腦血管疾病篩查及早期癌癥篩查等。具體包括:身高、體重、呼吸系統檢查、消化系統檢查、血液檢查、生化學檢查、腫瘤標記物檢查、腦部精密檢查、腹部精密檢查等共24項檢查。每位體檢者所選的內容略有不同,費用也不盡相同,為2萬~5.5萬元。其中,男性體檢價格較女性略低。如果客戶需要旅游期間的翻譯、用車服務及醫療簽證等服務,還需要另外付費,單項費用在2000~5000元不等。一家專門經營赴日本體檢的中介機構提供的價目表顯示,包括心腦血管和癌癥早期篩查的體檢套餐費用為男性78萬日元,女性82萬日元,折合成人民幣分別約為4.72萬元和4.96萬元。如需旅游陪同,機構可根據需要制定方案再額外收取費用。
一位醫療旅游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實日本的體檢設備與國內不相上下,關鍵的差別還是在人。這位工作人員說:“日本在體檢方面比我們起步早,特別是早期癌癥篩查方面。近30年,日本癌癥死亡率下降了27%,癌癥早期篩查已經覆蓋全國。而且日本人做事認真也是出了名的。同樣的體檢報告在日本,分析得會更加仔細,一點細小的疑點都不會放過。日本的服務態度就更不用說了。”
南亞國家以醫療價格低,上市早、價格低的新型藥品,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患者。以丙肝治療為例,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很多醫療旅游服務機構以去印度治丙肝為主營業務,很多大型醫療旅游服務機構也設有這一服務項目。
丙肝癥狀較輕,但極易慢性化,可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細胞癌,有“沉默的殺手”之稱。目前沒有有效預防的疫苗。經典的治療方法是干擾素加利巴韋林,治療時間為半年到一年,對約60%的患者有效。應用新藥索非布韋(sovaldi)、吉2代(harvoni,二聯復方藥丸,一粒含索非布韋和來地帕韋兩種藥物)等或可將治療時間縮短至3個月。但這些新藥在國內尚未通過審批,美國的原研藥價格又十分昂貴。根據某醫療旅游服務機構公布的數據,經典的干擾素加利巴韋林的治療費用約為2800美元/4周,常規療程費用3.36萬美元(42周);1瓶28粒裝的索非布韋,在美國的售價為2.8萬美元,常規療程12周的費用為8.4萬美元,吉2代的月均費用3.115萬美元,常規療程費用9.4萬美元。而印度授權生產的仿制藥,價格大約為美國售價的1%。國內各醫療旅游服務機構公布的報價為3天3萬~3.5萬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患者告訴記者,2015年他通過自助游的方式去過印度阿波羅醫院就診,7天花費2萬多元。其中,往返直飛機票7000元,檢查費用6000多元,吉2代2盒(28粒/盒,8周用量)5萬盧比,折合人民幣7340元左右。

▲印度的阿波羅醫院是目前印度、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民營醫院,開放床位已超過1萬張,是國人醫療旅游的目的地之一
資料顯示,國務院2009年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培育新的旅游消費熱點”,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醫療健康旅游。2010年,發改委《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提出“進一步擴大醫療機構對外開放”,允許境外資本舉辦醫療機構。2013年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到“發展健康文化和旅游,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面向國際國內市場,發展養生、體育和醫療健康旅游”。2014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規定規范服務流程和服務標準,發展特色醫療、療養康復、美容保健等醫療旅游。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旅游業不僅是服務業,也是綜合產業,強調通過高質量服務做優做強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目前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包括中醫、腫瘤治療在內的20多個項目已落地開工。一直以來,北京、上海、四川、廣東等地也在積極打造中醫旅游等醫療旅游線路。
2015年某國際醫療平臺上線,這一平臺將客戶年齡層定位在35~50歲之間,是擁有一定社會地位和經濟基礎的中產階級,這也是近兩年醫療旅行的發展趨勢。易觀調查發布的《中國海外醫療旅游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6》顯示,近兩年醫療旅游服務機構正逐漸進入平臺化發展模式,平臺依托更加頻繁的海外市場交流,更加成熟的互聯網技術,通過平臺化市場策略溝通國內外醫療機構,有的平臺還在國外建立了醫療機構,也有的平臺將國外的優質醫療資源引入國內。這些平臺引入了互聯網遠程會診服務,去除頭等艙、五星級酒店等高附加值服務,只專注于用戶關注的醫療服務項目本身,出行、住宿、餐飲等服務可定制化,大大降低了費用,從而將目標群體轉向70后、80后、90后相對高收入一族(家庭年收入50萬元),這也是業內普遍認可的發展方向。王舜說,醫療旅游最初是為了讓有能力的人接受到世界上最好的醫療服務,提高生命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醫療旅游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