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旬
你以為會投付費工具、會報平臺活動,客流與現金流就源源不斷了?
電商的本質,只是“補缺渠道”而已。顧名思義,補缺渠道就是把原來渠道的短板補上。
你的大牌之前就有無數線下顧客?把電商渠道補上吧,你不做的話對手就把你的顧客搶光了。
你的初創品牌獨創品類對手少受眾多?把電商渠道補上吧,讓你的早期受眾有地方買買買。
如果你不是大牌而是初創品牌,競爭對手眾多,產品普通,沒體驗與傳播價值,指望電商還不如指望在北京十八環外的壩上草原無人區搭草棚賣大碗茶暴富——反正結果是一毛一樣啊!
你以為會投付費工具、會報平臺活動,客流與現金流就源源不斷了?
那你試試花1萬塊錢,看能回來個1000嗎?
不要侮辱平臺的智商,如果淘寶、京東等平臺不靠付費工具與平臺活動一茬一茬割你韭菜,收入從哪來?
不要侮辱大牌的榮耀,同樣的首頁、頻道大資源,給大品牌能成交1000萬元妥妥的,平臺憑啥給你勉強成交1萬塊還未必發得出貨的?
你以為花個幾十上百萬元買斷平臺流量,就賺得盆滿缽滿,再拿出20%買流量,客流與現金流就都良性循環了?
不要侮辱買家的智商,瞅你那可有可無和其他十萬家沒啥差異化的產品,人家看你一眼,你都得感謝人家十八代祖宗,買你你就得給人家養老送終了。
不要侮辱買家的情商,任何購買行為,都得經過一個“認知品牌”“認可產品”“買單產品”的過程——“微博/微信”與“淘寶”之間,還真的隔著一個“什么值得買”。
所以,別以為一兩次事件營銷、廣告投入有什么鳥用。
要想受眾認可產品、買單產品,還真得在產品、品牌上開脫進去,深入基層,揚鞭奮進,真抓實干,才能萬事如意呢!
有人說了,你唱衰電商是你不行。呸,之前就是操盤某芙的,現在開著代運營公司,合伙渠道品牌糖妝第一年年銷就過千萬元,可不比那些文案狗、廣告狗、培訓狗略懂點電商?
但我敢以我自己的代運營公司起誓,所有的電商代運營公司都是騙子——通過電商熱銷你的產品、品牌、品類,才是“雪中送炭”,代運營那點推廣、報名、頁面、顧客維護的破事只是“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