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重點正從傳統的紙質文獻逐漸轉向電子書。文章主要通過分析館配市場需求主體(高校圖書館)對中文電子書的需求情況和館配市場中間渠道(館配商)中文電子書平臺的發展狀況,提出作為館配市場供給主體的大學出版社應該盡快進行數字出版轉型工作,并且充分利用中文電子書平臺加強探索合作。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大學出版社;中文電子書;館配
【作者單位】張建民,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6年4月,湖北省圖書館召開了第六屆全國文獻采訪工作研討會,會上來自全國的圖書館采訪老師代表積極探討了數字時代圖書館資源建設采訪工作的新發展、新變化和新思路。而出版社作為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內容的重要保障單位,尤其是大學出版社與高校圖書館,理應認真學習研究這些新動向,順應并滿足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新趨勢下的新需求,在中文電子書館配市場上搶得先機、有所作為。
一、高校圖書館的需求分析
1.用戶導向
現代高校圖書館是根據學校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需要等進行文獻資源建設的,圖書館為學校廣大師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服務,在文獻資源建設中完全以用戶需求為根本考慮原則。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整個閱讀環境已經悄然發生變化,人們的閱讀需求、閱讀條件和閱讀習慣都發生了轉變。高校圖書館的讀者用戶也不例外,傳統的紙質文獻資源已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他們對數字資源、網絡資源的需求在不斷增長。據調查統計,近幾年高校圖書館用戶從借閱和使用上對數字資源尤其是電子書的需求都遠遠大于紙質書,對數字資源的需求呈明顯上升趨勢,而對紙質資源的需求呈逐漸下降趨勢。如北京大學圖書館(見表1)。
2.經費配置
近年來,由于高校圖書館用戶對電子書等數字資源的需求增大,電子書正逐漸成為高校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源的主體,因此,高校圖書館也要相應地調整資源采購經費的結構比例,逐步加大電子書的采購經費比例(見表2)。
另據一份來自圖書館界的數據顯示,2006—2014年高校圖書館的紙質資源購置費有所下降,與之相比,高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購置費卻不斷攀升。有人估算,目前中文電子書館配市場大概不足10億元,總體規模還不算大,但是一定會成為電子書發展潛力較大的市場之一,中文電子書的館配市場前景廣闊。
由于教育部在新一輪的教學評估工作指標體系中,對電子書、電子期刊等數字資源的學生擁有量做出了明確要求,因此高校圖書館對中文電子書的需求會更加迫切。市場需求決定市場供給,高校圖書館對中文電子書的需求決定了館配市場未來發展的方向。
二、電子書平臺的發展狀況
1.傳統公司平臺的問題
從高等院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發展狀況報告(2005—2013)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大概了解,我國109 所教育部“211工程”高校圖書館的中文電子資源購置統計情況(見表3)。
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圖書館的中文電子資源建設主要還是以采購數據庫、期刊、論文為主。而現在的中文電子書館配市場基本被超星、方正阿帕比、書生之家等公司平臺所壟斷。這些電子書平臺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并不能真正滿足高校圖書館的需求。
(1)平臺的電子書品種數不少,如超星就有超過120萬種的電子書,但是圖書新品缺失,內容的學術性、專業性不夠,與高校圖書館中文電子書的需求不相符。
(2)平臺的電子書銷售模式比較單一粗放,一般都采取統一打包銷售的方式,造成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的重復浪費,同質化現象嚴重且沒有特色,不能與學校的學科專業特點相結合。
(3)平臺與出版社合作大都是一攬子方案,出版社在這條產業鏈上幾乎是不參與的,版權問題始終是這些平臺不可回避的問題。
可以說,高校圖書館一直處在有需求、有經費卻無合適中文電子書可買的尷尬境地,尤其是占據了傳統紙質書館配市場較大份額的大學出版社和科技出版社的電子書。
2.館配商的平臺介入
傳統的紙質書館配商作為館配市場的中間渠道,已經非常敏銳地意識到了高校圖書館中文電子書的市場需求及市場前景,還發現了目前電子書館配市場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紛紛推出自己的電子書平臺,迅速介入中文電子書館配市場,抓住轉型發展的機會。
(1)北京人天書店集團從2014年開始就把發展中文電子書館配業務作為其核心業務之一,并于2015年4月正式上線“暢想之星”電子商務平臺,發力中文電子書館配市場,力爭3—5年成為國內圖書館數字文獻資源主要的館配商。
(2)湖北三新于2015年9月正式上線“田田網”電子書平臺,在全國的出版社和圖書館中力推中文圖書的紙電同步,以互聯網思維立志成為國內最大的圖書館領域知識服務商。
還有北京社館直通車、山東中教、北京臺湖、浙江省店等民營新華系的電子書平臺也不斷涌現。這些平臺在很大程度上向出版社開放,使出版社成為電子書館配市場的參與主體,如電子書的定價、上下架、并發數控制、版權加密保護等都可由出版社自己決定。大學出版社和科技出版社的加入將會較好地滿足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對高層次、高品質中文電子書及電子新書的需求。
目前,我國還沒有像全球最大的圖書館電子書服務商美國OverDrive(賽閱)這樣的第三方電子書平臺,但越是在起步階段就越需要作為內容提供商的出版社積極參與支持,如此才有可能出現屬于中國自己的館配第三方電子書平臺,才能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
三、大學出版社與電子書
1.中文電子書的無源之水
就產業鏈而言,高校圖書館作為終端用戶一直都是館配市場的需求主體,學術類、專業類的文獻資料都是他們重點收藏的對象,而這也正是產業前端的內容提供商(大學出版社)的主打和優勢,可是現在的中文電子書館配市場卻成為無源之水,供需矛盾明顯。
大多數傳統出版社擔心電子書會沖擊紙質書的銷量,影響出版社的利潤收入,因此對電子書市場大多持觀望和謹慎態度。具體表現為:出版社大多不愿意把全部圖書品種進行電子化銷售,這樣電子書館配市場的圖書品種就會少而不全;出版社一般都在紙質書發行后幾個月才授權電子版,導致電子書館配市場的新書品種很少。
2.大學出版社的策略
一般情況下,下游的圖書館對電子書的需求是存在的,中游的館配商電子書平臺條件是具備的,似乎電子書館配市場發展的問題都集中到了作為上游的內容提供商出版社身上。
單從館配市場而言,在圖書館需求和采購策略都已經發生轉變,紙質書的平均復本已經降至極點的情況下,館配電子書與紙質書其實并不存在明顯沖突。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建設實際上給出版社帶來了新的商機,也帶來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國外電子書一般同步或先于紙質書發行。根據高校圖書館對學科資源使用的時效性和目的性,大學出版社至少可以在紙電同步方面做些嘗試,考慮不同類別圖書用不同出版策略。
(1)對于一般理工科類圖書,如計算機、醫學、生物、化學等,由于其技術更新速度較快,圖書的使用半衰期相對較短,圖書館更愿意優先選擇電子書。因此,出版社在出版此類圖書時就可以考慮紙質書和電子書同時出版,甚至不出紙質版只出電子版。
(2)對于一般文科類圖書,由于文史哲等基礎學科圖書使用的半衰期相對較長,圖書館會傾向于選擇此類圖書的紙質書,電子版一般用來回溯補藏為主。因此,出版社在出版此類圖書時就應以紙質版為主,電子版為輔。
(3)對于學術圖書,尤其是經典的學術圖書,無論文科、理工科類別,無論電子版還是紙質版,都非常受圖書館尤其是高校圖書館歡迎。因此,出版社在出版此類圖書時就可以考慮紙質書和電子書同時出版。
(4)對于基礎研究型的圖書,圖書館傾向于選擇紙質書,而對于技術類、學習考試輔導類、教學參考書、消遣娛樂類、連續出版物類、標準專利報告類等圖書,圖書館則傾向于使用電子書。因此,出版社在出版時就應相應地考慮選擇出版紙質版還是電子書。
(5)對于具有檢索特點的工具書等,因電子書具有方便、快捷的檢索功能,圖書館肯定更傾向于選擇電子書。因此,出版社出版此類書時應直接選擇電子書。
(6)對于合作出版、包銷、內部發行、不對外發行的一些圖書,為了滿足圖書館的需求,出版社可以考慮出版電子書。
大學出版社在電子書出版的同時,只要印刷少量的紙質書,這樣不僅可以滿足紙質書的市場需求,而且可以讓出版社緩解紙質書庫存和退貨壓力,為避免國家資產浪費,向低碳、環保出版做出積極貢獻。
3.圖書館的讀者決策采購
讀者決策采購(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也稱按需購買(POD:Purchase-On-Demand)或需求驅動采購(DDA:Demand-Driven Acquisition),是圖書館基于讀者的實際瀏覽與閱讀情況,決定購買與否的資源建設新模式。這種采購模式最早是在美國大學圖書館興起并成為購買電子書的主要模式,國內高校圖書館從2011年開始研究并探討實踐這一資源建設的新模式。這種只有在讀者使用的時候才會被購買的電子書采購模式,不僅滿足了讀者信息需求的及時性,降低了采購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的資金利用率、圖書利用率等,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資源采購模式。
針對高校圖書館正在使用或未來將要使用的這種采購模式,出版社要做到的就是盡可能完整地提供圖書marc數據并導入圖書館的檢索系統中。出版社提供的電子書數據越多、越全,可供讀者選擇的書目范圍就越大,相應地也就增加了圖書館購買概率,從而提高電子書在圖書館的銷量。這種模式對出版社出版的內容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過來看,這種模式也能讓出版社根據圖書流通情況知曉讀者的閱讀偏好,為出版社未來選題提供了較好的決策依據。
不管載體形式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建設中看中的永遠是圖書內容本身,看資源是不是符合高校學術需求和專業需求,這才是根本。因此,大學出版社必須回歸到以內容為王的道路上,緊密結合高校,做專業價值的發現者和整合者,多出學術精品,建立相應的電子書學術品牌。如此,大學出版社才能打破電子書館配市場的瓶頸,為圖書館提供更好更有價值的資源與服務。
[1]劉茲恒. 電子書館配的前路[N]. 出版商務周報,2015-10-11.
[2]張美萍. 紙質圖書與電子圖書的協調采訪[N].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5-03-17.
[3]任殿順. 館配商入局電子書生變[J]. 出版人,20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