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俊達
【摘要】 傳統設計開發硬PLC,由于需要在硬PLC中添加監控系統及軟件與外界的信息交互性,因此在硬PLC設計中需要較高的經濟成本作為保證。科研人員為了能夠降低PLC硬設計成本,提高PLC應用質量。設計出基于PC控制技術的軟PLC技術,其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擁有較為開放性結構體系,不僅僅能夠能夠在網絡環境下通信,還能夠大量處理信息數據,滿足現代化建設對其要求。
【關鍵詞】 軟PLC 體系結構 編輯系統 運行系統
一、軟PLC應用技術簡介
1.1軟PLC產生的背景及其技術優點
軟PLC技術在基于PC控制技術所研發設計出,在設計中使用開放式體系對其結構設計,因此軟PLC在實際應用共中具有優良的通信功能,對于不同環境都能夠精準性控制,滿足現代化工業建設中對于自動控制系統的需求。現階段,軟PLC在工業領域已經廣泛應用,并且擁有良好的發展情景。軟PLC技術實際應用時間較短,相關技術并沒有傳統硬PLC技術那樣成熟,因此還是一項新型的技術。
軟PLC技術與傳統硬PLC技術相比,在實際應用中與工業化建設更加吻合,具有更多的優勢,例如軟PLC技術中的開放系統結構設計形式;工業實際應用標準與國際標準完全吻合;大量信息數據科學處理儲存;操作更加便捷;通信功能十分優良;經濟成本低廉。
1.2國際標準對于軟PLC應用技術的影響
國際上對于可編程序控制器在設計中主要是從五個方面判斷,分別為硬件、安裝、試驗、編程、通訊。每個生產廠家對于本廠產品生產中,產品不僅僅在硬件設計上存在一定差異,編程系統也是種類繁多。人們是應用不同PLC時,首先就需要對于其硬件結構全面掌握,進而學習該PLC軟件的編程方式。
人們對于PLC標準化十分關注。國際電工委員在1993年對于PLC設計編程提出了相對應編程標準,進而規范廠家產品生產。
1.3軟PLC的發展現狀
現階段,世界范圍內已經開始重點關注對于基于PC控制系統的研發設計,設計真正滿足國家標準的PLC。我國市面上主要的控制產品較多,例如西門子公司所研發設計的WinAC及德國KW公司多研發設計的MULTIPROG,這兩種都是最為典型的基于PC的PLC。
我國在基于PC的軟PLC方面的設計時間較短,僅僅是對于基礎性技術研究,并沒有相對于成熟的產品推出。
二、軟PLC上位機系統的體系結構及工作原理
2.1體系結構
軟PLC在編程中有兩部分構成,分別為編程系統與運行系統。編程系統主要承擔的是軟PLC應用程序的設計研發工作,運行系統主要承擔的是軟PLC中應用程序運行中的執行與管理工作。軟PLC兩個系統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基于PC所開展,因此二者之間的數據溝通模式就可以創建數據庫。
2.2編程系統
軟PLC系統中的編程系統實際應用具有就有對于軟PLC調試編譯的設備,具有重用如下:
1、保證整個軟PLC應用程序編輯語言的標準行,讓軟PLC產品與國際標準一致,能夠通過多種語言結構編程,不同編程語言在實際編程中可以相互轉化。
2、拓寬軟PLC控制模塊的多樣性,能夠支持多種計算方式控制。
3、軟PLC設計中的開放式結構,能夠讓用戶在實際應用中根據自身實際需求添加控制算法模式。
4、仿真性運行,對于軟PLC實際運行精準監控,用戶應用中可以在線對于編程語言中存在的錯誤進行調整,繼而完成編譯工作。
2.3運行系統
基于PC的軟PLC中核心部分就是運行系統,在實際應用中主要負責數據信息的傳輸、應用程序的執行等任務。正常情況下運行系統是由通信接口與系統管理器共同組成。其中通信接口能夠讓運行系統與編程系統之間進行信息數據溝通,完成數據交換需求。系統管理器主要對于軟PLC中不同任務進行協調性處理,應用程序的執行要求,進而將編程內容變為可讀模式。
三、基于PC的軟PLC上位機系統實現
軟PLC在設計中通過使用開放式系統結構方式,保證其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優良的通信功能,對于復雜的控制任務也能夠精準完成,滿足現代化工業建設對其要求,為工業化建設提供技術上的支撐。軟PLC在實際應用中將傳統硬PLC存在的缺陷有效彌補,因此軟PLC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四、結論
本文僅僅對于基于PC的軟PLC相關性理論知識及體系結構簡單性設計,了解軟PLC在實際運行中的工作原理,希望能夠幫助我國科研人員對其研究。
參 考 文 獻
[1]羅燕華,何嶺松,張登攀.一種軟PLC技術的研究及實現[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13,35(2):168-171.
[2]陳輝,裴海龍.基于梯形圖語言的軟PLC技術研究與實現[J].微計算機信息,2013,(09):266-268.
[3]許世法,秦付軍.基于PC平臺的軟PLC技術的實現[J].儀器儀表標準化與計量,2013,(2):19-21.
[4]譚錦潔等.嵌入式PLC中梯形圖到AOV圖的映射[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4,12(10).993-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