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根據《基金法》的規定,非公開募集基金只能向合格投資者募集,不得做公開宣傳推介。在此背景下,基金的營銷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基金規模能做多大。
在搶奪市場份額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各家私募也都是卯足了勁,使出各式絕招以爭取更多的用戶。他們中有的依托在公募界培育出來的良好口碑,“轉私”后依舊擁有大量的追隨者;他們中有經常露臉在大眾媒體、新媒體,以經久不衰的話題性,打造粉絲經濟,通過粉絲購買的方式進行營銷;他們中還有以團隊的方式進行分工合作……在花樣百出的營銷大戰中,也不乏有違規現象的出現,這使得投資者更要擦亮雙眼。
“公轉私”后追隨者買單
都說干私募的苦,每天盯著屏幕雙眼近視到550。但是在私募界有一類人活得比較滋潤,他們就是那些公募精英“轉私”的。
近年來,公募界上至老總,下至基金經理、研究員等紛紛出走私募已是家常便飯了。他們中不少依靠在公募時期積累的人脈、資源,以及名氣,成立了新的私募,而其中不少客戶也都是原來長期工作中所形成的。這類私募的營銷要比其他的顯得容易不少,因為名人效應往往讓他們擁有不少追隨者。
2012年,原公募一哥王亞偉離開華夏基金,新成立千合資本一時吸引著市場的目光。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千合資本旗下首只私募基金昀灃一發行就創下了多項紀錄,其投資門檻定在了2000萬元,規模則達到20億元,同時創造了規模最大的單只私募基金和投資門檻最高的私募基金兩項紀錄。雖然以后常有媒體曝出王亞偉所管理的基金業績不佳等負面,但是其基金的銷售卻仍然不受影響,目前千合資本管理的規模超過200億。
原南方基金的投資總監邱國鷺2014年初加入高毅資本,在南方基金時候的名氣奠定了其在私募開局順利。2015年2月,高毅資產一口氣發了20只產品,而在去年公司一共發了75只產品。嘆為觀止!
曾經的公募一姐王茹遠于2014年11月離開公募,創辦了上海宏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雖然此后飽受基金業績巨虧的質疑,但其短短時間公司旗下產品數量就達到35只,也足以說明名人效應的威力。
近年來公轉私的精英不勝枚舉,包括原華商基金孫建波加盟景林資產;原泰達宏利劉青山成立北京清和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原景順長城王鵬輝創辦深圳望正資產管理公司……這些公募精英們可謂含著金湯勺出來,其擁有強大的號召力,其前期產品的發售根本不愁,也就基本不用找渠道,都是渠道主動來找。不過,業績往往是最好的試金石,特別是隨著去年以來的幾次大股災,一些曾經輝煌的明星們有些星光黯淡,未來恐怕得在渠道上下功夫了。
“網紅”時代粉絲經濟變現
在這個人人都在談論“網紅”的年代,私募界也早有一批“網紅”,通過各種媒體曝光的方式,讓自己的知名度大增,以由引發粉絲效應,同時其私募產品的銷售也水道渠成。
提到但斌,業內人士一定會把“中國巴菲特”、“時間的玫瑰”等元素與這位大佬聯系起來。多年以前但斌憑著這本《時間的玫瑰——但斌投資札記》的書讓自己火了一把,同時其在不同場合反復提及自己價值投資的理念讓大家把“中國巴菲特”的頭銜直接帶到了自己身上。雖然但斌管理的深圳東方港灣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基金業績平平,但是但斌自己頭頂光環卻是閃著金光。
新浪知名博主“葉榮添”可謂一個傳奇的存在。2008年他的新浪博客開通,其以狂放不羈的文風短時間內吸引了眾多的粉絲,網絡影響力超過很多財經名人。通過網絡聚焦到的足夠人氣后,他開始現身公眾場合,在報上發表專欄文章、參加衛視股評節目等,目前他的身份是山東創世紀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而其精忠報國私募基金也在一大幫簇擁下得以順利發行。
事實上,雖然“網紅”是近年來才開始興起和發酵,但在新媒體未占據市場前,已經有一類民間炒股人士通過傳統的媒體渠道將自己打造成“名嘴”,從而達到“網紅”的效果。早些年的林園、趙笑云、阮杰等就是他們中的代表。
“網紅”擁有一批固定的粉絲,這批粉絲中又有一部分是所謂的“死忠粉”,他們愿意為“網紅”推銷的產品買單。因此,私募界的這批“網紅”其產品銷售的重要渠道就是粉絲經濟的變現。
團隊合作打造“噱頭”
當然,如果你既不是“明星”,又不是“網紅”,但私募產品又想賣得多點,那就得下點功夫了。這可能也是目前大多數私募所面臨的問題,而大多數私募也是采用了這樣的方式來進行營銷,即團隊運作模式,公司中設定專門的銷售團隊進行渠道的開拓和對接。不過,由于每家公司的情況不盡相同,因此做出自身的特色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星石投資在這方面就有技高一籌的表現。在私募基本上被男士包攬的時候,星石投資打出了“最美私募”的噱頭。作為星石投資總經理,楊玲經常出席各種公開場合接受采訪、發表觀點,這位集“美貌和智慧”于一體的女性為星石投資的品牌塑造增添了光茫,為產品的銷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5年上半年,倚天投資因為拿下上半年陽光私募冠軍而異軍突出,備受關注。其總經理葉飛也開始在全國拋頭露面,到處宣傳公司的投資理念和市場看法。葉飛的演講功力了得,說話語速極快,這與他激進的操作如出一轍。同時他以敢說出名,201 5年他曾大喊“創業板看萬點,主板到8000就去旅游”。雖然此后的大跌行情讓他旗下的基金虧損得一塌糊涂,但是倚天投資的名氣算是打出去了。
不過,在魚龍混雜的私募行業,也有一些私募通過虛假宣傳甚至欺詐手段假私募之名,行掠奪大眾財富之實,極大地損害了私募行業聲譽,投資者需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