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利
大興安嶺地區為適應木材停產和經濟轉型的新形勢、新常態,只有依托自身的生態、資源、區位和環境優勢,將全域生態旅游業作為大興安嶺地區未來發展的戰略支柱產業去謀劃,才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惠及民生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更是全面保護生態資源的客觀要求。
一、發展全域生態旅游業的分析
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改革思路,自2014年4月1日起,大興安嶺林區全面停止商品性木材生產,“獨木支撐”的經濟模式從此成為歷史,經濟轉型迫在眉睫。大興安嶺地區擁有富集的生態旅游資源,傾力發展生態旅游經濟是實現區域發展與資源保護雙贏的有效路徑。
(一)發展全域生態旅游業的優勢
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大興安嶺地區是中國最北、緯度最高的邊境地區,與俄羅斯隔江相望,行政區面積8.3萬平方公里,素有“神州北極”之美譽。森林資源優越豐富,至今仍保存著完整的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高達81.86%,pm2.5接近于零,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4.8~5萬個,夏季平均氣溫為19℃左右,空氣、土壤、水都達到了3S標準,純凈的生態環境使大興安嶺具有極強的旅游吸引力和極高的生態旅游價值。依托“神州北極,神秘源頭、神奇天象、圣誕世界、最美濕地、最冷小鎮”,以及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濕地和大氧吧等優勢資源,打造了諸多精品旅游景觀。全區擁有A級旅游景區23個,其中5A級1個,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國家濕地公園8個,4s滑雪場1個。旅游品牌初具影響,通過近幾年的宣傳營銷,大興安嶺地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明顯增強,先后獲得“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目的地”、“ 中國十大特色魅力旅游風景名勝區”、“中國三大低碳旅游景區”、“中國野生藍莓之鄉”、“中國最美十大森林”、“中國最美十大秋色”、“中國森林氧吧”、“亞洲最美濕地”、“2015旅游業最美中國榜”等殊榮。北極村被評為 “全國首批特色景觀旅游名鎮”、“亞洲旅游業金旅獎”、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大興安嶺地區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寒溫帶首席生態旅游新興區。
(二)發展全域生態旅游業的劣勢
冬季旅游吸引物體系嚴重缺乏,沒有挖掘好冬季冰雪期長、雪量大、雪質好的資源優勢,致使旅游發展季節性太強。營銷模式陳舊,對旅游宣傳營銷的重視程度不夠,營銷資金投入不足,新媒體利用率低,基本形成了守株待兔式旅游發展格局。運營管理體制傳統僵化,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的關系沒有理順,市場融合度不強。旅游發展資本金不足,大興安嶺地區長期以木材生產為主的經濟模式全面停止,導致經濟基礎薄弱,加之利用資本市場的能力較弱,旅游產業市場化程度低,融資招商合作效果不顯著,從而制約著旅游景區景點和基礎配套設施的開發建設?;A配套功能不夠完善,部分景區景點和交通主干道手機通訊信號盲點較多,鐵路運行速度慢、車體舒適度差,公路等級低,以及娛樂產品和液態項目匱乏,實現不了旅游人天數和液態消費項目雙增加的效果,諸多因素影響和制約了旅游目的地的整體發展進程。
(三)發展全域生態旅游業的機遇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特別是近幾年霧霾天氣頻現,人們對原生態和大自然有強烈的需求,生態旅游無疑是旅游消費者的首要選擇。大興安嶺幾乎近于原始的生態環境,使其成為生態旅游目的地的成長空間潛力巨大,具有強勁的后發優勢。針對這一實際,大興安嶺地區確立了將生態旅游業作為林區轉型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定位,成立了旅游工作領導小組、旅游項目評審委會員、旅游質量安全辦公室等相關機構,出臺了《大興安嶺地區關于促進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旅游產業扶持辦法》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修編了《旅游產業總體規劃》、《養生旅游度假區發展規劃》、《大北極村旅游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旅游發展規劃。同時,積極強化配套服務功能建設,在可進入性方面,建成了加格達奇和漠河兩個機場,加之鐵路、公路的安全暢通,構建了立體化的交通網絡。在旅游接待上,全區有旅行社25家,導游235人,客運車輛7723臺,能同時載客4.1萬人,有標準間以上床位近2萬張,滿足了旅游業發展的基本需求。合力宣傳初具效應,先后成功舉辦了北極光節、冰雪汽車越野賽、藍莓節、冬至文化節等節賽活動。借助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鳳凰衛視媒體平臺,進行了深度宣傳報道和有針對性的促銷。在運用新興媒體方面,積極利用微博、微信、微視頻等平臺開展旅游宣傳,今年2月,已與南方衛視合作開展了“中華旅游名博大興安嶺行”活動,新浪微博閱讀量已近3000萬,百度收錄信息數量達57萬,有效送達超過1.5億人。在拓展市場發展方面,與重要客源地的合作,組建了東北16+1旅游聯盟,黑龍江·內蒙古4+1旅游聯盟等,通過全方位的宣傳營銷,叫響大興安嶺的生態旅游品牌。2015年,全區接待游客456萬人次。
(四)發展全域生態旅游業的威脅
同類型生態旅游競爭激烈,特別是東三省同質化競爭較為突出。針對冬季旅游,萬達集團進入長白山,遼寧和吉林多次舉辦國際和全國冰雪賽事,以及省內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亞布力、“雪鄉”等地旅游線路厘清連片,對大興安嶺的冰雪旅游構成了莫大的沖擊。夏季省內伊春等地的生態森林游,省外長白山等地的避暑養生游都極具吸引力,而且上述區域交通相對便利,大交通成本低,已形成較大的截留威脅。大興安嶺旅游業發展較晚,缺乏具有差異化的生態旅游產品,森林體驗、森林穿越、森林康養等新興差異化、休閑度假型旅游產品還沒有打造成型,進而使大興安嶺的生態旅游競爭愈顯強勁。
二、發展全域生態旅游的路徑選擇和對策
大興安嶺地區發展全域生態旅游優勢大于劣勢,機遇與挑戰并存。只有整合各個要素,從七個維度實現深層次突破,才能有效推進大興安嶺地區全域生態旅游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戰略板塊——樹立全域發展理念
根據大興安嶺地區實際,要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必須準確把握旅游發展規律和發展形勢,切實強化全局意識、市場意識、融合發展意識,堅持保護優先、規劃先行、錯位發展、盤活存量、揚長補短的原則,大力實施全景興安、全域旅游發展戰略,以游客需求為導向,在產品供給和產品營銷“兩大方面”狠下工夫,在服務質量和市場監管“兩大焦點”上加大力度,真正把“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變為“金山銀山”。
按照全域旅游的發展理念,首先要轉變“重建設、輕營銷”的思想觀念。目前,人流是制約大興安嶺地區旅游業發展的瓶頸,重點應從三個方面來解決人流問題,做好營銷讓人想來,增加運力讓人能來,打造冬季產品拓展旅游周期讓人常來,但最首要問題是怎么讓人想來?那就是做好旅游營銷。目前,全國旅游業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游客出游所選目的地很寬泛,誰先營銷誰就搶占先機,旅游市場的第一競爭更直接體現在營銷競爭層面上,大興安嶺作為新興旅游目的地,時間成本、貨幣成本呈現“雙高”的不利局面,旅游營銷就更突顯其重要性。我們要利用新興媒體開展全方面、多角度、立體式的營銷,提升旅游的認知度和吸引力,搶占市場份額,吸引更多的人流進入大興安嶺,進而產生良好的洼地效應,促使大量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匯聚于此,眾多的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也會源源不斷地相繼涌入,改變過去主動招商、找商、求商的局面,基礎設施、景區景點和接待場所的建設和提檔升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二)規劃板塊——合理修編保障執行
圍繞大興安嶺地區的資源特點、文化主題、差異化和旅游市場需求趨勢,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科學客觀的修編,避免同質化、杜絕碎片,堅持各縣區局錯位發展,形成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區域一體化的產業布局,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指導性的意見。要強化旅游規劃對產業發展的指導作用,對于已經審批通過的旅游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更改,堅持在規劃期內,一個規劃貫徹到底,確保旅游規劃的指導性、權威性、連續性和執行性,提升規劃的剛性和約束力。
(三)營銷板塊——運用新興媒體資源
要整合全區優勢資源,確定專項營銷費用,實行策劃式營銷,調整傳統營銷渠道和新媒體營銷的投入比例,做好線上線下營銷的有機結合,實現由“大網式”營銷向“刀鋒式”營銷的轉變。在宣傳載體上,有重點的向客源地市場的城市地鐵、機場、城市LED、分眾傳媒和框架媒體等新興媒體平臺轉變,選擇微信、微博、網絡微視頻、借助大V、OTA資源等最現代、最便捷、最有效的新營銷模式,從而搶占旅游市場份額,改變守株待兔的旅游經營和營銷模式。
(四)路徑板塊——有效增加旅游運力
依托哈爾濱作為東北最大旅游集散地的優勢,重點考慮加密哈爾濱至加格達奇、漠河航班,既能降低成本和開通難度,又能有效提高旅游運力。保障現有運力的基礎上,積極與鐵路部門協調聯系,加開哈爾濱至漠河的客運列車,重點加開空調旅游專列或擺式旅游列車,縮短鐵路運行時間。保障公路路況,提高主干線等級,完善區內公路網絡,做好公路沿線旅游服務區、加油站、公共廁所及衛生綠化,完善交通和景區標識,滿足日益增長的自駕游市場需求。
(五)開發板塊——深度打造差異產品
1.打造本土文化核心產品。融入更豐富的北文化,做足差異化。飲食差異化:以天然山野食品等有機食材為原料,打造“山八珍、河八珍、土八珍、菌八珍”等本土系列飲食;住宿差異化:以北方特色民居為基礎,打造原始與現代相互融合的住宿環境;娛樂差異化:開展俄羅斯與鄂倫春文化為代表的娛樂活動和常態化演出,重點打造“四季+夜晚”的娛樂模式,有效增加夜態消費和旅游人天數;產品差異化:圍繞北做文章,開發找北迷宮、找北星宿館、活佛授頂等產品,滿足廣大游客找北的心理預期。圍繞原始的生態資源,開展森林穿越、雪地穿越、攝影、攀巖等戶外旅游項目;爭取與《非誠勿擾》等欄目合作,打造春天希望的婚禮、夏季火熱的婚禮、秋季收獲的婚禮、冬天圣潔的婚禮,實地拍攝婚禮VCR和特色北極婚紗照,開發“四季婚禮”旅游項目;依托夏季氣候宜人、綠色有機食藥材等優勢,開發養生養老項目,打造中國最北的養生養老基地品牌。出行差異化:利用北方馴鹿、馬匹等原始的交通工具,以及打造特色文化車廂等形式,打造具有濃郁北方特點的旅游交通工具。
2.打造森林全境自駕游產品。依托漠河品牌影響力的輻射作用,利用自駕游的靈活性和可伸展性,改變原來北極村單點支撐的旅游模式,使點對點的旅游轉化為大興安嶺區域化的旅游,依托區域內南北兩個機場,串聯各縣區局差異化的旅游節點,做好產品組合及旅游線路設計,在全國率先打造“暢游興安”森林自駕游品牌,延長大興安嶺區域旅游周期,提升游覽大興安嶺的性價比。從拓展戰略看,采取異地手車的模式可外延西線至根河市、海拉爾,東線擴展至黑河、五大連池,南線延伸到齊齊哈爾和哈爾濱等地。
3.打造冬季特色游產品。定位上避開與遼寧、吉林、哈爾濱的冰雪旅游同質競爭,成本上利用林業轉崗富余職工,通過辦培訓班、實地演練等形式,培訓本土冰雪雕隊伍,有效降低制作冰雪產品成本。傾力打造“中國最大體驗式冰雪樂園”品牌,建造冰雪體驗酒店、雪地火鍋、俄羅斯風情冰雪酒吧、巨型冰尜、巨型滑梯,舉辦全國雪雕大賽、滑雪體驗比賽、雪地耐寒大賽、圣誕婚禮等冬季項目,設計至少5項創世界紀錄的冰雪作品,解決冬季旅游產品匱乏的問題。依托呼中區最冷小鎮封凍早的優勢,與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合作,將純凈的冰塊運抵哈爾濱建造冰雪大世界,使冰雪大世界提前20天開園,既可以使冰資源貨幣化,又能實現雙方合作共贏。
4.深度開發旅游紀念品。通過舉辦設計比賽的形式,吸引專業企業、院校的工藝美術師和民間手工藝者,利用地產黃金、樹根、樹皮、石頭、藥材、食果、動物毛皮等本地原材料,開發諸如找北轉運星、送子糕、森林之子、北極光衫等美觀新穎、質優價廉、包裝精美、便于攜帶的主題旅游紀念品,滿足旅游市場多樣化需求。
(六)外延板塊——強化外埠合作意識
積極開發對俄旅游,爭取開通對俄1—2日游,打造中國最北的“出境游”品牌和界江旅游黃金帶。傾力做好招商引資,建立旅游產業項目庫,強化利用資本市場的能力,采取PPP等模式,尋求諸如首旅、中青旅、中景信等有實力的大型旅游產業集團或產業基金合作,刺激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向旅游產業集中。有效開展對外合作,加強與周邊地市的合作開發力度,重點與呼倫貝爾、黑河、五大連池、齊齊哈爾、大慶等地市開展深度旅游合作。提高旅游市場化程度,通過出臺對旅行社的激勵機制,大力吸引國內外知名旅行社入駐大興安嶺地區。通過“目的地直采”模式,與途牛、攜程、驢媽媽、綠野等大型旅游伙伴合作,有效減少中間環節成本,提升旅游性價比。
(七)服務板塊——注重優化發展環境
汲取“天價蝦”和“天價魚”的教訓,要高度重視旅游市場秩序管理。重點強化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大力實施“區域內全員培訓”法,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文明素質。充分發揮旅游質量安全辦公室的職能作用,形成常態化齊抓共管的態勢。組建綜合執法大隊,對旅行社實行事先申報制,導游證實行服務分值制,物價實行線上線下價格公開制,涉旅主體推行誠信體系曝光制。實行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全鏈條監管,提升服務質量,打造安全、放心、誠信的旅游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