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
摘 要:2013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提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但這種決定作用不是在一切領域,而是有一定范圍的,且強調發揮政府作用。
關鍵詞:市場;決定性作用;政府作用
一、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一)范圍
這種決定作用不是在一切領域,而是有一定范圍的。按照《決定》的精神,市場的決定作用,是對資源配置而言的,也就是說,在資源配置方面,市場能夠而且應該起決定作用。資源配置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微觀領域的資源配置,即企業這個層次運用各種資源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一個是宏觀領域的資源配置,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宏觀調控的內容,包括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平衡、主要經濟部門的比例關系的平衡、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等。市場應該主要是對微觀領域的資源配置起決定作用,其核心的意思是說: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應該由市場來決定,政府機構不應該進行干預。
(二)絕不否定政府作用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沒有否定或忽視政府作用,在強調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也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正確理解政府的作用。由于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靠整個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來調節的。其基本含義是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配置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突出的是市場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性不僅表現為市場自主地決定資源配置的方向, 同時也表現為市場調節信號即市場價格也是自主地在市場上形成不受政府的不當干預。顯然,為了保證資源配置的效率,政府更好發揮作用的首要方面是通過自身的改革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絕不是否定政府作用。
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一)原因
由于市場存在趨利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先天缺陷,市場也會失靈。因此,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同時由于市場配置資源是否有效,前提是市場機制是否完善。現實的市場競爭不完全市場體系不完全信息不完全。這種不完全的市場配置資源難以達到效率。我國的市場經濟是由計劃經濟轉型的,市場體系和市場秩序的混亂現象更為嚴重。為了保證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需要著力建設和完善市場。否則,市場配置資源不會有效。市場秩序不是自發形成的,需要自覺建立起競爭秩序從而形成有秩序的競爭。這就是無形的手要在有形的秩序中指揮。因此,政府必須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解決市場外部性問題,保護生態環境和勞動者、消費者的安全、健康等權益。
(二)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必須轉變政府職能
政府要轉變政府職能,建立促進市場配置資源的政績導向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在推動發展方面,政府作用需要同市場機制相結合。經濟結構調整主要依靠市場來調節經濟結構。對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經濟結構的調整不能只是靠市場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需要國家的產業政策來引導,尤其是前瞻性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是需要政府的引導性投資。再就創新驅動來說市場競爭能夠提供創新的壓力,技術創新也需要市場導向。但市場配置的是已有資源的問題而創新驅動需要驅動非物質資源的創新要素,僅僅是靠市場不能完全解決創新驅動問題。需要國家推動創新驅動包括實施重大科學創新計劃,對技術創新與知識創新兩大創新系統進行集成,對孵化新技術提供引導性投資,以及建立激勵創新的體制和機制。
其次,在克服市場失靈方面,政府作用要尊重市場決定的方向。堅持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運行能夠保證結果的效率但不能保證結果的公平。由此產生的貧富分化反映市場失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既有效率目標又有公平目標,政府有責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克服這種市場失靈,以體現社會主義的要求。政府貫徹公平目標的作用主要不是進人資源配置領域,而是進入收人分配領域,依法規范企業初次分配行為更多地通過再分配和主導社會保障解決公平問題”。即使要協調區域發展,政府也是在不改變資源在市場決定下流向的前提下利用自己掌握的財政資源和公共資源按公平原則進行轉移支付或者進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吸引發達地區企業進入不發達地區企業進入創造外部條件。
三、結語
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卻反映了我國對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這是我黨對市場作用的重新定位,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同時這也是我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和發展,將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