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澤奎
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四川成都 611756
波特圖在MATLAB軟件中的三種繪制方法
呂澤奎
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四川成都 611756
本文總結了使用MATLAB軟件繪制波特圖的3種方法,比較了3種方法的優缺點,為相關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波特圖;MATLAB;函數
在工程分析和設計中,通常把線性定常系統的頻率特性用曲線表示,再運用圖解法進行研究[1]。常見的頻率特性曲線有幅相頻率特性曲線、對數頻率特性曲線和對數幅相頻率特性曲線等。其中對數頻率特性曲線,又稱Bode圖,是將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分別繪制在兩個半對數坐標系中,頻率坐標按對數分度,幅值和相位坐標則按線性分度。幅頻特性圖的縱坐標(線性分度)表示G(jω)的幅值,單位是分貝(dB);橫坐標(對數坐標)表示ω值,單位是弧度/秒或每秒-1(rad/s或s-1)。相頻特性圖的縱坐標(線性分度)表示G(jω)的相位,單位是度(°);橫坐標是(對數分度)表示ω值,單位是弧度/秒或秒-1(rad/s或s-1)。使用Bode圖表示頻率特性有將串聯環節幅值的乘、除化為對數幅值的加、減及可以使用近似方法作圖以簡化計算和作圖過程等的優點[2]。
MATLAB是目前國際上最流行、應用最廣泛的可視化科學與工程計算軟件,近年來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在控制系統的分析、仿真與設計方面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3]。對線性定常系統的Bode圖的繪制,MATLAB軟件提供了包括bode函數在內的多種繪制方法,為先關分析研究提供了便利。
對于波特圖的繪制,MATLAB軟件提供了一條直接求解和繪制控制系統波特圖的函數bode(),其主要調用格式見表1。若系統的開環傳遞函數為:

表1 bode函數主要調用格式
使用bode函數繪制系統的波特圖仿真程序如下:
num=10*[1 2];
den=conv([1 1],[1 4]);
sys=tf(num,den);
bode(sys);
grid on。
運行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使用bode函數繪制的波特圖
除了使用bode函數直接繪制波特圖外,還可以使用margin函數繪制波特圖。使用margin函數不僅可以繪制出波特圖,還可以從頻率響應數據中計算出幅值裕度、相角裕度以及對應的頻率。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是針對開環SISO系統而言,它指示出系統閉環時的相對穩定性。幅值裕度是在相角為-180°處使開環增益為1的增益量,如在-180°相頻處的開環增益為g,則幅值裕度為1/g;若用分貝值表示幅值裕度,則等于:-20*log10(g)。類似地,相角裕度是當開環增益為1.0時,相應的相角與180°角的和。Margin函數的主要調用格式與boed函數類似,這里不一一說明。
對前文提到的系統開環傳遞函數,使用margin函數繪制系統的波特圖仿真程序如下:
num=10*[1 2];
den=conv([1 1],[1 4]);
sys=tf(num,den);
margin(sys);
grid on;
運行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上可以看出該系統的幅值裕度Gm為無窮大,相角裕度Pm在9.35rad/s處為107°。

圖2 使用margin函數繪制的波特圖
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組件之一,他提供了一個動態建模、仿真和綜合分析的集成環境。在該環境中,無須大量書寫程序,而只需要通過簡單直觀的鼠標操作,就可以構造出復雜的系統,現已廣泛應用于控制理論和數字信號處理的復雜仿真和設計。
使用simulink繪制系統的波特圖,首先需要根據系統的數學模型搭建simulink模塊仿真圖。我們仍以前文中的傳遞函數為例,所搭建仿真圖如圖3所示,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輸入和輸出端需要選用In和Out模塊。再搭建好仿真圖后,選擇標題欄中的analysis中的control design,然后選擇linear anslysis即可進入EXACT LINEARIZATION界面。在這個界面中我們選擇analysisI/Os中的root level inports and outports,并且在plot result中選擇new Bode,最后點擊Linearize按鈕,所得波特圖亦如圖1所示。

圖3 simulink模塊仿真圖
從上述3種波特圖的繪制方法中可以看出使用bode函數的方法,直截了當,簡單方便;使用margin函數的方法可以得到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等更多信息;使用simulink仿真方法,避開了繁瑣的編程,通過簡單的鼠標操作即可完成任務。因此,在實際繪制波特圖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實際情況,根據上述介紹選擇最適宜的方法繪制需要的波特圖。
[1]楊莉,張會珍,白麗麗.MATLAB語言與控制系統仿真[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3.
[2]陳春俊.控制工程基礎[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3]李獻,駱志偉.精通MATLAB/Simulink系統仿真[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TP39
A
1674-6708(2016)167-0113-02
呂澤奎,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