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志紅 汕頭航標處
淺析海事系統統一保險工作
◎ 朱志紅 汕頭航標處
本文簡要介紹了海事系統統一保險工作,分析了工作中需注意的事項、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建議等,以提升海事保險工作水平,增強風險管控能力。
海事 保險 統保 風險管理 航標 船舶
2007年2月28日,交通部海事局與江泰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船舶、水上浮動標志統一保險(下簡稱“統保”)協議,拉開了海事系統統保工作的序幕。經過9年多的發展,海事系統的船舶、航標及人員均已納入了統保范圍,南方片區(含浙江、福建、廣東、深圳、海南、廣西海事局及東海、南海航海保障中心)2015-2016年度共投保船舶666艘、浮動標志1982座、固定標志1772座、VTS14座、人員9733人,標的資產超100.3億元,保費逾1496.7萬元。如此巨大的資金投入需要各資產使用、管理部門加強統保工作的責任意識,熟悉保險業務,提高統保工作水平,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目前,海事統保包含4個險種:船舶、固定標志(含VTS)、水上浮動標志保險和執行公務人員意外傷害險。在屬于保險責任的情況下,保險公司負責賠償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導致的財產損失或滅失和人員的死亡、殘疾和燒燙傷的相關費用。
2.1及時投保
由于海事統保是批量采購,投保清單都是沿用上一年度的資料,為此,各單位需認真核對投保清單。對于信息不正確或投保內容有變化的,均需第一時間聯系保險經紀進行變更批改,及時更新投保卡,投保卡中的內容需盡量詳盡,以便順利索賠。2.2及時報案
(1)發生事故時,應第一時間完成以下工作:積極施救;向保險經紀報案;向涉及的公安、消防、交警報案。
(2)事故現場人員應認真確認,提供盡可能詳細的事故情況,保險經紀會以此提供初步處理意見,并向保險公司轉報案。對暫時難以判斷的現場情況,可簡單通報而后繼續了解確認,隨時續報,勿做主觀判斷。
(3)如報案信息內容有誤,應第一時間聯系更正。涉及財產損失的事故,報案時不要遺漏可能發生的所有財產損失,包括為防止或減少保險責任范圍內損失而產生的必要合理的施救費用等。
2.3留存證據
(1)在施救和維修時務必要對事故現場、受損設備及零部件等拍照、錄像,更換配件時,拍攝更換時的照片及換下的損失標的的照片,出險照片拍攝角度盡可能全面并且能夠反映損失程度。
(2)影像資料須有拍攝日期,注意保留事故及修理的文字、單證、修理單據、臺賬記錄等,作為索賠的重要證據。
2.4現場查勘
(1)一般情況下,海事統保的財產發生滅失、可在原位置修復以及人員出險的情況不需現場查勘。
(2)保險公司認為需現場查勘的,如航標因臺風大面積受損、船舶碰撞等損失金額較大的,出險單位需注意以下事項:出險單位在現場查勘簽字時僅對損失的外觀和數量進行現場確認,對于事故和責任定性的內容不做現場確認,對于遺漏或有異議的項目保留進一步索賠的權利。
(3)受損財產須在接受完查勘檢驗后才能進行修理,修理方案、價格及船舶出險需第三方救助時均需保險公司認可后方可執行。對于執行緊急公務情況下,出險單位可對出險標的進行應急修理,但應及時通報保險公司。
3.1海事系統內部的問題
(1)對海事統保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海事統保工作由部海事局集中采購,保費不列入各下屬單位預算,各單位僅在出險后才與保險公司聯系,且賠付周期較長,容易疏漏。
(2)牽涉部門較多、分工不明確。船舶、航標、人員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各部門忙于日常的業務工作,沒有明確統保負責人,一旦出險往往忽視通過保險的途徑來挽回損失。
(3)缺乏業務指導和監督。海事統保是一項專業性要求較高的工作,對于投保資料的填報、損失照片的拍攝、索賠資料的搜集制作等都有一定的技術要求,而目前海事系統并沒有定期組織該項業務工作的培訓交流,也沒有針對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和被保險人的業務交流監督機制。
(4)業務工作不熟練。因缺乏業務培訓交流導致相關工作開展不順,如投保資料未及時更新,報案、提交索賠資料不及時,索賠資料的制作不規范、不齊全等,嚴重影響賠案的處理進度。
(5)報案索賠的積極性不高。由于保險索賠過程繁瑣、需提交的資料多、賠付周期長、賠付比例較低,導致部分可自行承擔的損失未予報案索賠。
3.2保險公司的問題
(1)賠付比例低,定損不合理、不透明。以某航標處2010年10月8日某燈浮標燈架被撞受損一案為例,索賠金額17000元 ,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搜集、制作、提交的各類索賠資料不少于15種,最終保險公司僅賠付46.95元。
(2)賠付效率低,結案時間長。以某航標處2013年“天兔”臺損事故為例,雖經現場查勘、多次協商,該處固定標志200余萬元的損失賠付工作至今仍進展緩慢。
(3)賠付標準有待提高。以浮動標志為例,目前的賠付還是以2007年剛引入保險機制時雙方商定的浮標器材構成費用表為標準,現已過去近10年,物價及人工均已大幅上漲,且隨著助航技術的創新發展,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不斷在航標上開發應用,該賠付標準亟需修訂。
(4)索賠程序有待人性化。以某航標處2011年3-4月11座燈浮標22只蓄電池被盜一案為例,保險公司要求按11座航標逐個制作案卷,很多資料均為重復提供,總共需蓋章200多份,較為繁瑣,建議此類損失相同、資料類似的可以簡化流程。
(5)施救費用索賠困難。統保保單列明“在屬于保險責任的情況下,保險公司負責賠償為防止或減少保險責任范圍內損失而產生的必要合理的施救費用。”如燈浮標移位,雖然沒有設備損壞,但移位會誤導船舶航行,應屬于航標保險意外事故,復位涉及的租用船舶、人工、器材等相關費用應由保險公司賠付。再如燈浮標出險后,動用船舶、人力尋找、拖回、重設工作的費用以及對提供出險航標線索人員的獎勵費用,均應納入保險賠付范圍。但在實際操作中,因事故認定、費用標準、發票等諸多問題,這些費用都很難索賠。
3.3工作建議
(1)成立統保工作組。各級海事單位應成立由船舶、航標、人事、財務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的統保工作組,明確職責分工,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統籌協調統保相關工作。各資產使用、管理部門應指定統保工作負責人,具體負責本部門統保工作事宜。
(2)加強培訓交流。海事系統應加強內部統保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使其能熟練掌握統保工作流程及相關單證資料的處理,提高統保人員業務技能。保險公司及保險經紀應定期組織片區海事單位開展培訓交流,答疑解惑,促進統保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3)加強賠案的跟蹤處理。目前賠案久拖未決的情況比較嚴重,建議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集中辦公,由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出險單位面對面商討未決賠案的處理事宜,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確保當年賠案均能及時、順利結案。
(4)引入第三者責任險。鑒于燈浮標分布的水域實際情況,部分燈浮標漂失極易引發次生事故(如碰撞船舶、漁排、漁網或其它水上、水下構筑物等)。以某航標處燈浮標漂失碰撞漁排一案為例,與養殖戶的經濟糾紛談判相當困難,不得不尋求當地政府協助。為此,建議對易產生次生事故的燈浮標引入第三者責任險,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事故預防、災害處置、利益保障等作用,利用市場機制規避自身風險。
保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海事系統自2007年引入保險機制以來,在分散風險、經濟補償、防災防損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仍需加強與保險公司、保險經紀的溝通協調,持續改進、完善海事統保工作,不斷提升海事系統風險管控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