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昌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人們出現腎虛的情況逐漸增多,醫院門診經常遇到來看腎虛的患者朋友,我們發現很多患者對腎虛的認識存在一些誤區,總結如下:
一、腎虛的七大認識誤區
1.性功能減退就是腎虛 在腎病專科經常會碰到一些自認為是腎虛所致,但本應去看男科的性功能減退患者。實際上,北京中醫藥大學一項針對700多名性功能障礙患者的調查顯示,只有32.9%的性功能減退是腎虛引起。如果患者隨意在藥店購買補腎藥補腎,往往效果不佳,甚至會加劇病情發展。建議這部分患者應及時到男科就診,得到規范有效的專科治療。
2.有點癥狀就認為是腎虛 很多人一遇到多汗、尿頻、腰膝酸軟、性欲下降、耳鳴等癥狀,就懷疑自己腎虛了。實際上,中醫講的腎虛是一個癥候群概念,它有包括上述在內的很多種癥狀,但并不是說只要出現這些癥狀就是腎虛。判斷是否腎虛需要經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全面分析之后才能診斷有沒有腎虛。拿耳鳴來說,雖然說腎開竅于耳,二者聯系密切,但不分緣由就從腎論治,往往效果不好。如果只把眼睛盯在腎虛上而忽視了其他,就可能貽誤病情。
3.黑眼圈就是腎虛 看見黑眼圈就說是腎虛是不妥當的。單純黑眼圈不是病態。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眼瞼及其周圍組織很薄,如果勞累、失眠,使眼瞼長時間收縮,就會引起血流不暢、微循環障礙,導致眼圈發黑。黑眼圈不用害怕,只要精神愉快,多活動鍛煉身體,充足睡眠,一般1至3個月也就消失了。
4.腎虛是男人的專利 其實,腎虛不是男人的專利,女性也會遭遇。女性受生理、病理因素影響也容易發生腎虛,且女性腎虛的比例相當高,并不低于男性。腎虛的女性會過早出現黃褐斑、月經不調、閉經、不孕、性欲低下、腰酸背痛、骨質疏松、煩躁、焦慮、多疑等更年期癥狀。
5.腎虛就是腎臟出了問題 很多人一聽說是腎虛,就十分緊張,以為自己得了大病,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中醫的腎虛與西醫的腎病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腎虛并不等于腎病。腎虛幾乎是每個人必然會經歷的階段,是人衰老過程中一個必然現象。腎病通過簡單的尿液檢查就可以診斷。當然它們有時有點聯系,有些交叉性,就是說有所謂腎虛癥狀的人不見得有腎炎,而無腎虛癥狀的人不見得沒有腎炎。
6.補腎不分腎陰虛與腎陽虛腎虛主要分為腎陽虛與腎陰虛,還有腎氣虛及腎陰陽兩虛,它們的表現與治療的原則不同。市場上的保健品多數針對腎陽虛,對于腎陰虛的人來講,吃這些保健品不僅沒有作用,甚至還會出現一些副作用,或加重病情。有一句老話: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追求健康、調理腎虛癥狀,要在營養、調節生活規律和體育鍛煉上多下功夫,不要迷信“保健品”。
7.吃啥補啥,所以吃腎補腎人們常常認為吃啥補啥所以吃(豬腰)補腎,其實并不盡然。動物內臟的脂肪和膽固醇、重金屬含量高,而且動物內臟容易被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污染,會增加人們感染傳染疾病的機率。另外,腎病患者最好不吃動物腎臟,因為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是需要限制營養攝入的,否則將會加重腎臟負擔,使腎功能進一步惡化。
二、腎虛的分類
腎陽虛(俗稱命門火衰):畏寒、肢冷、小便清長、面色恍白、性欲減退、舌淡苔白、脈沉遲。
腎陰虛(俗稱腎水不足):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干舌燥、尿黃便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腎氣虛:氣短自汗、倦怠無力、面色恍白、小便頻多、舌苔淡白、脈細弱。
腎陰陽兩虛:五心煩熱、盜汗或自汗、四肢發涼、失眠、多夢、舌紅無苔、脈細數或舌淡苔白、脈沉遲。
三、日常保健及補腎的方法
1.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學會合理減壓。
2.積極參加戶外運動,放松心情。適當運動可延緩衰老,但強度不宜太大,應選力所能及的運動項目,以促進血液循環,可改善血淤、氣損等情況。散步、慢跑、快步走都會促進血液循環,對腎虛有輔助治療作用。
3.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盡量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也是恢復精氣神的重要保障,工作再緊張,家里的煩心事再多,到了該睡覺的時候也要按時休息。
4.做自我保健按摩。按摩腎腧: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后,分別放至腰部兩側,手掌向皮膚,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止。早晚各1次,每次約300下。這個方法不僅能緩解疲勞,還能在短時間內補充精力,補足腎氣,強身健體。按摩涌泉:兩手對掌搓熱后,以左手擦右腳心,以右手擦左腳心,早晚各1次,每次搓300下。中醫認為,腳心的涌泉穴是濁氣下降的地方,經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補腎、強身健體、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進睡眠、增進食欲。
5.一些對補腎有幫助的食材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例如桑葚、淮山、枸杞、芡實、栗子、干姜、芝麻等。
6.性生活要適度,不勉強,不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