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杲
【摘要】以古浪縣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實踐為基礎,總結多年水土保持一線工作的經驗,指出了進一步提升監督管理能力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
古浪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祁連山北麓,騰格里沙漠南緣,屬全省43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18個干旱縣之一,也是一個森林面積較小,水資源極度匱乏、水土流失非常嚴重的縣份。全縣現有耕地109萬畝,其中水澆地57萬畝,山旱地52萬畝;有林業用地204.4萬畝,其中喬木林地6.5萬畝,灌木林地116.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4.9%。全縣水資源總量2.24億立方米,其中調入黃河水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自產水資源量309立方米,分別占全國、全省、全市人均水平的1/7、1/3、1/2,僅為聯合國確定的重度缺水線的60%。縣域內土壤侵蝕嚴重,水土流失面積達393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77.1%。
1、古浪縣開展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的做法
1.1 抓立法,構筑水土保持法規體系。為了更好地貫徹執行新修訂《水土保持法》、《甘肅省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遏制人為水土流失的發生、發展,結合我縣實際,清理了行政執法主體和行政執法人員,梳理了水土保持行政執法職權目錄,規范了水土保持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進一步完善了古浪縣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水土保持設施驗收流程圖。認真落實項目審批服務承諾制,縮短了行政許可審批時限,保證在承諾縮短后的時間內完成辦結等一系列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在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上,建立了重大事件和年度報告制度、廉政建設制度、社會監督制度、督查制度等制度,實現監督管理制度“五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的制訂擴大了水保工作范圍,增加了工作途徑,增強了水土保持法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完善制裁和保證措施,為更好地落實水土保持法,提高水保監督執法提供法律保障。通過實施辦法、規章及制度相繼出臺,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監督執法體系,促進了《水土保持法》的有效實施。
1.2 抓宣傳,增強人民的水土保持國策意識。我們始終把宣傳工作作為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堅持長期宣傳與集中宣傳相結合、案件查處與普法宣傳相結合,做到街上有點、報上有文、電視上有像、廣播里有聲。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3.1水保法紀念日”等重大紀念日,采取展板、發放宣傳材料、現場知識講解、手機群發公益宣傳信息、新聞媒體宣傳報道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提高了干部群眾水土保持意識,增強了參與生態建設的自覺性。
1.3 抓監督,拓寬水土保持監督執法領域。認真貫徹落實《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規,以增強公眾水土保持意識,減少水土流失危害,維護生態安全為目的,加大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力度。
1.3.1 抓案件查處,促“三權”落實。開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違法案件重點查處活動,采取集中督查、委托查處、個案查處等形式,市、縣兩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通力協作,查處了一批有較大影響的水土保持違法案件,在一些行業和部門產生了很大的震動。通過努力,先后理順了公路、鐵路、電站、礦山、磚廠等行業的管理,極大地增強了生產建設單位的水土保持意識和法制觀念。水土保持“三權、一方案,三同時”制度得到很好的落實,實現了生產建設與保持水土的協調統一。
1.3.2 抓監督檢查,促執法效果。為落實“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工作方針,我們采取多種監督方式,多管齊下,在“早”和“實”上下功夫。檢查中,我們堅持檢查與宣傳相結合,把宣傳《水土保持法》和水土保持理念貫穿于檢查活動全過程;堅持檢查與服務相結合,通過送法上門、現場指導、以會代訓的方式,提供水土保持服務指導;堅持檢查與督促相結合,在檢查建設單位的同時,督促方案編制、監測等單位依法開展技術服務;認真開展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在現場檢查中,我們都在工程現場召開座談會,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負責同志進行面對面交流,共同分析工程建設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問題,提出初步的水土保持改進意見,達成一致的認識。
1.3.3 摸清底數,重點督查。加大對境內所有開發建設項目的拉網式摸底調查,對在建項目尚未編報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設施驗收項目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全面掌握,對一些建設項目,監督執法人員就占地面積和棄倒廢渣進行實地測量,對所有開挖破壞面進行了現場草圖繪制、拍照、攝像等一系列勘驗工作,做到不漏項目、不留死角,并建立健全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檔案。對尚未編報水保方案和在建過程中沒有按水保方案落實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法人員向建設項目法人依法送達了《限期編制水土保持方案通知書》和《水土保持行政責令改正通知書》,重點對即不采取防治措施,又拒絕交納水土保持補償費采取限批水土保持方案。對影響比較大,造成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生產建設單位下發了限期編報水土保持方案通知書,要求業主嚴格按照執法文書內容進行整改,落實各項措施。
1.4 抓隊伍,強化能力建設。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業務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培訓,提高執法人員整體素質,建立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忠于職守,敢于執法、善于執法的隊伍。一是堅持檢查與培訓相結合,采取“解剖麻雀”、“傳、幫、帶”的方法,提高縣區執法人員的監管能力。二是學習借鑒兄弟市水土保持執法先進經驗,不斷完善創新水土保持政策舉措,推動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成效、新進展,全面提高水土保持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三是按照執法隊伍能辦事、辦好事、辦成事的原則,補充“新鮮血液”,充實執法隊伍。同時,執法人員"打鐵要先自己硬",從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水土保持法、水法等法律法規,到水土流失分級標準等技術規范,特別是相關法律條款之間的關系,都要做到融會貫通、秉公執法,不打無把握之仗。四是強化水保監督執法管理水平,搞好文明執法,提升執法人員業務水平和思想道德修養,用扎實的理論成果裝備頭腦,用完整的執法體系健全水保預防監督管理機制,用系統的法規知識教育人們保護水土資源,培育生態、法制理念,建設生態
1.5 抓協調,共筑生態文明安全屏障。雖然水土保持是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但在古浪縣由于整個執法氛圍不濃厚等諸多因素導致執法措施落實不到位。近年來我們在堅持搞好與財政、國土、環保等部門配合的同時,加強了與發改局的配合與協作。發改部門將水保方案的編報、審批納入項目申報、備案手續的前置條件之一,取得了良好效果,迎來了水土保持監督執法的新局面。
2、進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遇到的問題
盡管我縣在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一是水土保持監督執法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健全、規范。二是全縣水土流失面積393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77.11%,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量大面廣,監督執法裝備不足、資金差額大,不能滿足辦案的需要。
三是水土保持方案申報率低、實施不到位,設施補償費征收困難。四是相關部門聯合執法能力還不夠,沒有真正形成執法合力。五是社會各界對水土保持工作的認識和支持力度不夠,還需進一步加大宣傳。
3、進一步提升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的建議
3.1 廣泛開展宣傳活動,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識。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水土保持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總結經過治理區域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并走上致富之路的典型,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水土保持意識和法治觀念,增強對法治水土流失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形成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強大輿論氛圍。
3.2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監督執法體系,把水土保持納入法治軌道。加強與國土、環保、林業等部門的溝通與聯系,共同強化水土保持監督執法管理。加強水土保持監督執法能力建設,依據《水土保持法》、《甘肅省水土保持條列》,盡快修訂完善縣級配套措施,將水土保持納入項目審批前置條件,落實水保方案申報制度。嚴格落實“五禁”規定,加強對縣境內取土、挖砂、采石等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減少人為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
3.3 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執法隊伍素質。水土保持行政執法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作,不僅要求執法人員具備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質,而且要求執法人員具有系統的業務知識和較強的業務能力。通過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業務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培訓,提高執法人員整體素質,建立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忠于職守,敢于執法、善于執法的隊伍。同時,我們還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日常工作管理,樹立文明執法形象,提高文明的執法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