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要】文章重點對水利工程雙曲混凝土拱壩灌漿施工技術措施、灌漿特殊情況處理及接縫灌漿質量檢查進行了簡要的分析研究。以供類似工程參考應用。
【關鍵詞】水利工程;雙曲混凝土;灌漿施工;特殊情況處理
一、工程簡介
該水利工程主要是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發電與農村人畜生活供水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93m,壩頂厚10m,壩底厚27m,壩頂弧長318.783m。根據橫縫設置原則和壩身泄洪等建筑物的布置要求,采用“一刀切”形式進行垂直平面分縫,共設置2l道橫縫,將大壩分為22個壩段,每條橫縫間距約為15m,各灌區高度為9-12m,單個灌漿區面積在96-123m2之間。
二、灌漿分區及灌漿系統布置
(一)灌漿分區布置
壩體接縫灌漿分區布置原則為:接縫灌漿分區高度為9-12m;單個灌區面積不大于123m2;灌漿單層累計灌漿面積不大于400m2。根據上述原則進行灌漿區布置,共分為112個灌漿區。
(二)灌漿系統組成布置
根據壩體橫縫設置灌區,每條橫縫內根據灌區高度、灌區面積設置獨立的灌區,每個灌區的灌漿系統由進漿管、回漿管、升漿管、出漿設施、排氣設施和止漿片組成。每個灌區的灌漿系統均采用預埋兩套管路灌漿系統,互為備用,以保證接縫灌漿質量。預埋的管路系統布置為:預埋兩套水平鍍鋅鋼管并在其上連接升漿鋼管,進、回漿管的進口和出口都平行布設在各個相應灌區的廊道內,其中進漿、回漿、水平灌漿管均采用3.8cm鍍鋅鋼管,與進漿管連接的升漿配件支管采用2.54cm鍍鋅鋼管。水平進、回漿管分別設置在各個灌區底部,升漿管采用Φ20mm軟塑料管并與升漿配件支管連接,各個灌區頂部設置預留水平排氣槽,達到完全排氣至漿液充滿橫縫面內。
(三)灌漿管路安裝
為保證灌漿管路系統的通暢,灌漿管路的安裝按以下程序和要求進行:(1)灌漿管路全部埋設在先澆筑塊混凝土中;(2)在先澆筑塊縫面上塑料拔管位置采用預埋半圓木條,要求上、下混凝土澆筑層間必須保證預埋的半圓木條位置準確、平直、連續;(3)拔管采用塑料軟管,要求充氣24h,經檢查無漏氣現象時,方可使用;(4)后澆筑塊安設的塑料軟管應順直地固定在先澆筑塊的半圓槽內,充氣后應與進漿管或升漿孔洞緊密連通。(5)在混凝土澆筑完24h后即可放氣拔管,拔管后對孔口進行保護,以免石渣或其他雜物掉入孔內造成管路堵塞。
三、灌漿施工技術
(一)灌漿準備工作
(1)灌漿溫度監測。設計灌漿溫度6-8℃,在實際中采用的灌漿溫度,有時因受其他因素影響略有改變。在灌漿時,灌區上部一般澆筑9m厚混凝土壓重層,其溫度亦要求達到設計灌漿溫度。(2)灌漿時間。接縫灌漿時間應在低溫季節進行。(3)灌區縫面張開度要求大于0.5mm。(4)各灌區周邊封閉良好,管路和縫面暢通。(5)灌漿壓力。灌漿過程中必須控制灌漿壓力和縫面增開度,灌漿壓力應達到設計要求,若灌漿壓力尚未達到設計要求,而縫面增開度已達到設計規定值,應以縫面增開度為準限制灌漿壓力。
(二)灌漿施工
(1)灌漿程序應按高程自下而上分層進行,水平方向同一層內的接縫灌漿宜由大壩中部灌漿區開始施灌,再依次向兩岸對稱推進。
(2)同一高程的接縫灌漿區,一個灌漿區灌漿結束3d后,其相鄰的接縫灌漿區方可開始灌漿。若相鄰壩塊灌漿區均已具備灌漿條件,可采用同時灌漿方式,也可采用按從中到邊順次逐區推進的連續灌漿方式。當采用連續灌漿時,前一灌漿區灌漿結束后8h以內,必須開始后一灌漿區的灌漿,否則仍應間隔3d后進行灌漿。
(3)橫縫灌漿采用水灰比0.5:1的漿液,并加入0.25%的高效減水劑,只有在灌漿確有困難時可增大水灰比。要求漿液2h析水率2%~3%,粘度值37~39s,結石強度為36~37MPa(28d抗壓強度)。
(三)灌漿結束標準
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時,可結束灌漿。(1)排氣管排漿濃度達到或接近最濃比級漿液濃度。(2)排氣管管口壓力達到設計值或縫面增開度達到設計規定值。(3)縫面吸漿率不大于0.4L/min時,壓力持續30min,灌漿即可結束。灌漿結束時,先關閉各管口閥門并扎好各管口皮管后再停機,灌區的閉漿時間不小于8h。
四、灌漿特殊情況處理
(一)漏漿和串漿的處理
灌漿過程中出現漿液外漏,應先從外部進行堵漏,若無效再采用灌漿措施,如加濃漿液、降低壓力等進行處理,但不得采用間歇灌漿法。當出現串漿,且串漿灌區已具備灌漿條件時,應同時灌漿。否則應采取以下措施:若開灌時間不長,應使用清水沖洗灌漿區和串區,直至灌、串區的排氣管出水潔凈時停止,待串區具備灌漿條件后再同時進行灌漿;若灌漿時間已較長且串漿輕微,可在串區通低壓水循環,直至灌漿結束,串區循環回水潔凈時停止。串漏灌漿區,表現形式多種,一般為止漿片失效、壩體排水管及廊道部位漏漿等,處理措施為:上層灌漿區串漏時,采用上層灌漿區通水循環沖洗、平壓措施,若串漏量過大可采用上下層灌漿區同灌;灌漿區與壩體廊道相串時,在廊道縫面處嵌縫堵漏;灌漿區與壩體排水管相串時,若漏漿嚴重可采用木塞阻塞壩體排水管,待漿液初凝后再予以疏通。
(二)灌漿區堵塞的處理
當排氣管出漿不暢或被堵塞時,在控制變形的同時,盡量提高進漿壓力達到灌漿結束條件。若無效,則在順灌結束后,應立即從兩個排氣管中進行倒灌。倒灌時應使用最濃比級漿液,在設計規定的壓力下,縫面不再吸漿,壓力持續10min后結束灌漿。如出現管路堵塞應疏通。埋管前須對下層灌漿區通水檢查,確保每層灌漿區通暢,及時檢查處理。每個橫縫灌漿區內埋設2套灌漿系統,若一套管路堵塞,可采用另一套灌漿系統;若進漿管堵塞,可使用回漿管倒灌處理;若排氣槽堵塞,可從下游壩面或廊道鉆孔疏通排氣槽。
五、接縫灌漿質量檢查
(一)各個灌區的接縫灌漿質量主要以分析灌漿資料為主,并結合鉆孔取芯、槽檢等質檢成果。
(二)灌漿結果。該拱壩到目前為止已完成主河床壩段5條橫縫的15個灌漿區進行接縫灌漿,根據灌漿結果可知,拱壩接縫灌漿施工技術可行,單位注入量控制較好,灌漿結果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
(三)質量檢查。取芯檢查,鉆孔巖芯完整,呈短~中柱狀,縫面可見水泥結石充填,厚度0.5-3mm,最小0.2 mm,水泥結石呈灰黑色,充填飽滿。壓水檢查時,對檢查孔做單點法壓水試驗,壓力0.2MPa,透水率小于1Lu。
六、結論
(一)通過工程實踐以及相應統計資料可以看出,接縫灌漿施工采用塑料拔管法,具有施工工藝簡單,各環節施工緊湊、規范,焊接工程量少,施工速度快的優點。同時,塑料拔管具有可重復利用的特點,從而節約工程成本。
(二)混凝土壩體接縫灌漿工藝復雜、技術要求嚴格,為確保發電工期,應加強施工質量控制,特別是灌區橫縫水平止漿片部位施工必須專人專管,確保混凝土澆筑密實,避免灌漿區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