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貴 文戰國 路剛
【摘要】隨著低碳環保概念的不斷深入,水利工程建設必須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同時需要探索建設生態型水利工程的方法,合理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保證生態環境系統良性循環,從而促進水利工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闡述了生態化水利工程建設的意義,對水利工程建設的生態問題以及加強生態化水利工程建設的措施進行了探討分析,旨在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作用。
【關鍵詞】生態化;水利工程建設;意義;生態問題;措施
水利工程建設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能夠提供大量的電能,方便了農業的灌溉,還能夠起到一定防治水患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水利工程建設中,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基于此,以下就水利工程中的生態問題與生態水利工程進行探討。
一、生態化水利工程建設的意義
1、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要求。當前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可以劃分為五個層次分別為:飲水保障、防洪安全、糧食供給、經濟發展、生態環境,這五個層次最終都體現以人為本。水利工程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已經進入到了更高的層次需求,即生態環境階段。所以水利工程建設,在功能定位上必須突出生態功能。
2、是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需要。經濟的發展以及工業化程度的提高,使得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在一步一步的惡化,這對人類自身的發展與生存構成了直接的威脅。就水利工程建設來說,其和生態環境密不可分,水利工程建設帶來的環境影響也非常的廣泛,主要包括土地淹沒、生物多樣性受影響、小氣候的形成、庫區移民等等。水利工程建設面對如此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利部門必須轉變傳統的治水思路,走生態水利的道路。
3、是生態城市建設的需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了追求高質量的生活,人們對城市的環境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態城市建設已經成為眾多城市的發展目標。而水利工程建設作為國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發展過程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態化水利工程建設應該從傳統水利向生態水利轉變。
二、水利工程建設的生態問題
水利工程建設的生態問題主要表現在:(1)對周圍地質環境影響的問題。水利工程建設會產生一些環境地質問題。如開采石料時,巖土剝離后會加速風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人工開挖基坑和高陡邊坡時,巖土體會產生臨空面和裂隙,可能造成滑動破壞。棄石亂堆亂放會引發泥石流,基坑排水會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2)對周邊生活環境影響的問題。水利過程建設過程中的施工放炮,施工單位為了趕進度,在居民集中點用藥量過大,炮聲震動使部分民宅受損,正常生活受到干擾。施工棄渣,在施工中大部分承包商是按規定將棄渣傾倒到渣場的,但也有部分承包商不按規定將施工棄渣亂堆亂倒。生產廢水未達標就直接排入河道,生活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或傾倒在營地周圍,施工機修場地附近油跡斑斑,存放機械設備的地方隨處可見油跡。部分施工營地周圍廢紙、爛塑料袋在樹叢中亂掛亂飛,衛生狀況堪憂。(3)對陸地生態影響的問題。水利工程建設會破壞部分土壤和植被,比如砂石料場開采,施工設施的布置,修擴建公路,修建臨時及永久性建筑,施工場區及生活區的布置等施工環節。此外,施工噪聲驚擾庫周陸生動物,對其生活產生一定影響。由于壩基、圍堰、截流等施工過程均向水中投入大量的砂石料,料場開采對植被的破壞使局部區域的水土流失加劇,使一部分泥沙進入河道;若棄渣場位置選擇不當,遇暴雨或大洪水沖刷時,亦可能挾帶大量泥沙入河,污染河流。
三、加強生態化水利工程建設的措施
1、因地制宜進行水利工程建設。自然界不存在兩條一樣的河流,即使對同一河流在不同的區域其特點也不同,因此在進行生態化水利工程建設時必須因地制宜,對該區域進行充分的考察,充分的尊重該河流在該區域的美學價值與自然屬性,最終形成最好的生態化水利工程建設方案。對自然河流實施控制是傳統的水利工程設計的特征。而生態化水利工程建設,要求水利工程師樹立新的理念,放棄傳統的控制自然界理念。基于人類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控制自然界,所以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才是人生存發展的最終目的。
2、加強岸坡防護。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系統沖擊最大的是岸坡防護結構。水陸交錯帶是水域中植物繁茂發育地,為動物的覓食、棲息、產卵、避難所,也是陸生、水生動植物的生活遷移區,至關重要。因此,岸坡防護工程的設計應從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建設要求出發,采用與周圍自然景觀協調的結構形式,在滿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確保生態和景觀的護岸形式多種多樣。在典型的岸坡防護結構中,可盡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濾和墊層結構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構件和自然材質制成的柔性結構,盡可能避免使用硬質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漿砌塊石等,為植物生長,及魚類、兩棲類動物和昆蟲的棲息與繁殖創造條件。
3、強化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污水棄渣進行妥善處理。基于生態化水利工程建設的特殊性,可以采取自然沉淀的方法來處理污水棄渣。與此同時,可以通過建立化糞池與簡易的廁所來接納工程施工區域的污水,從而達到防止污水對河流下游的居民造成影響。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還應該考慮棄渣的堆放,必須確保施工區域原有景觀在施工完成后能夠恢復;首先開挖耕地的表土耕作層,并將開挖出來的表土耕作層做妥善的保管,以便在工程完工后用于覆土使用。
4、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施工環境的監測。對已經或者正在建設的水利工程,應該建立相應的環境監測項目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的建立必須遵循環保的標準。在該指標體系當中對相關監測人員與單位的職責應該做明確的規定,這樣出現當出現問題就能及時的找到相關的責任人,使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
結束語
生態化水利工程建設是在遵循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從生態的角度出發,建立符合可持續利用和良性循環的水利體系,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隨著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生態化建設是其必然的選擇。
參考文獻:
[1]陳玉東. 關于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3
作者簡介:張永貴,男(1972.5~ ),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工學學士,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工程師,長期從事勘測設計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