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弓曉靜 王飛
【摘要】針對如何貫徹中發[2011]1號文件,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深化水利改革提出部分見解,促進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
【關鍵詞】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水利改革
近年來我國頻繁發生的嚴重水旱災害,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暴露出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十分薄弱。201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明確指出水利改革發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水利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注重科學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大力發展民生水利,不斷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道路。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成為水利改革發展的關鍵舉措。現就如何貫徹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提出幾點看法。
1、認真學習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相關文件
目前國家已下發多個文件對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進行強調。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了水資源管理的“三條紅線”和“四項制度”,要求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提高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的系統性、精細性和嚴格性。各級行政區人民政府也陸續出臺實施意見、考核文件等,逐步開展考核工作。2013年1月,國務院出臺《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規定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責任主體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考核內容為用水總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率、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4項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目標完成情況,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等制度建設及相應措施落實情況,并明確將考核結果納入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實施獎懲。
2、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
各江河、流域、水庫等均應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抓緊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加強相關規劃和項目建設布局水資源論證工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重大建設項目的布局,要與當地水資源條件和防洪要求相適應。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對擅自開工建設或投產的一律責令停止。嚴格取水許可審批管理,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水;對取用水總量接近控制指標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嚴格地下水管理和保護,盡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圍,逐步削減地下水超采量,實現采補平衡。
3、落實節水優先,著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在觀念、意識、措施等各方面都把節水放在優先位置,切實把節約用水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活生產全過程。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突出節水降耗,大力推廣工業水循環利用,普及節水工藝和技術,重點實施高耗水工業行業節水技術改造;突出節水控需,加強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改造,加快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生活用水器具,大力發展低耗水、低排放現代服務業,推進高耗水服務業節水技術改造,全面開展節水型單位和居民小區建設;突出節獎超罰,統籌考慮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環境保護要求、社會可承受能力等因素,加快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全面實行非居民用水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全面推行城鎮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制度,充分發揮水價在節水中的杠桿作用。
4、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
各水域應確立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從嚴核定水域納污容量,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各級政府要把限制排污總量作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減排工作的重要依據,明確責任,落實措施。對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區限制排污總量的地區,限制審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建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評價體系,完善監測預警監督管理制度。加強水源地保護,依法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強化飲用水水源應急管理。建立水生態補償機制。
5、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確立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堅決遏制用水浪費,把節水工作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全過程。加快制定區域、行業和用水產品的用水效率指標體系,加強用水定額和計劃管理。對取用水達到一定規模的用水戶實行重點監控。嚴格限制水資源不足地區建設高耗水型工業項目。落實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制度。加快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全面加強企業節水管理,建設節水示范工程,普及農業高效節水技術。抓緊制定節水強制性標準,盡快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工藝、設備和產品。
6、加強領導大力推進依法治水
地方政府應建立健全水法規體系,抓緊完善水資源配置、節約保護、防汛抗旱、農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領域的地方法規。全面推進水利綜合執法,嚴格執行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水工程建設規劃同意書、洪水影響評價、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加強河湖管理,嚴禁建設項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加強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設。健全預防為主、預防與調處相結合的水事糾紛調處機制,完善應急預案。深化水行政許可審批制度改革。科學編制水利規劃,完善全省流域、區域水利規劃體系,加快重點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強化水利規劃對涉水活動的管理和約束作用。
7、加強水利隊伍建設
適應水利改革發展和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隊伍素質,切實增強水利勘測設計、建設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支持大專院校、中等職業學校水利類專業建設。大力加強水利科研勘測設計、水文水資源和水利教育及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引進、培養、選拔各類水利人才,完善人才評價、流動、激勵機制。加強水利教育培訓工作,定期對水利干部職工進行綜合培訓和專業培訓,培育一支高素質水利行政管理和技術干部隊伍,確保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
[2]《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國發〔201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