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林 楊逃紅 吳義軍 劉蘭華

【摘要】本文以2014年9月13日御臨河流域統景河段突發強降雨為研究對象,通過現場勘查與測量,應用比降-面積法等方法推求研究河段的洪峰流量、洪峰水位與洪峰時間等。對御臨河流域典型洪水過程特性進行研究,可為以后進行洪水預報與加強防范提供有力依據,降低人民財產損失,減少人民生命傷害。
【關鍵詞】御臨河流域;洪水調查;洪痕;洪峰流量
1、概述
洪水調查是收集水文資料的方法之一,可以彌補區域面上水文資料的不足,是其它水文手段所不可替代的,尤其對于類似研究區域這種無水文資料地區而言更為必要。洪水調查目的就是補充觀察資料系列不足而進行的工作,其所得成果,可作為設計洪水的補充資料或延長實測系列的主要依據。
御臨河為長江流域的重要一級支流,位于長江左岸,統景場鎮段位于御臨河上游,場鎮段集雨面積2140km2。近年來御臨河流域雨量豐沛,常出現大雨或暴雨,每年要發生3-4次較大洪水過程,大部分暴雨集中在24小時以內。
2、現場調查與測量
現場調查包括調查河段的選擇、洪痕點的調查及布設、水準點的取用等。調查河段都是根據《水文調查規范》洪水調查河段的選擇要求通過現場踏勘進行選擇;由于洪水剛過,每個洪痕點洪痕清晰可辨,且由當地多位群眾指點確認;水準點等級為三等水準點,高程系統為85基準。
各方法的基本計算原理如下:
(1)比降-面積法
比降-面積法實際上也屬于流速-面積法的范疇。其基本計算原理是:根據測量的河道比降,由水力學公式計算得到河段平均流速V;從實測河段大斷面獲得平均斷面面積A,再由公式Q=A·V計算得到流量值。用下式計算河段平均流速V,即:
n是天然河道中的糙率,在受到嚴重回水頂托時,失去天然河道性質,變成綜合參數,要通過實際資料來率定。
由于水面曲線法計算水位時試算工作量較大,因此可以編制計算軟件進行計算,以減少工作量。
2.1 洪痕斷面成果
外業工作測量得到洪痕斷面基礎數據,導出得到各洪痕斷面圖。從而根據各調查河段的基礎數據和斷面特征值測量結果,推算洪峰流量。調查河段順直,兩岸洪痕經過當地居民仔細指認,測量洪痕成果可靠,代表性較好,因調查河段內無水文站,無法采用實測資料計算糙率,因此統景河段糙率根據河段斷面情況選定。統景河段上、中、下斷面均按照單一斷面考慮。
河床為沙質與礫石,底坡均勻,床面平整,河段順直;河段兩側岸壁為土砂、礫石、有雜草和小樹,形狀整齊,根據《四川省水文手冊》糙率表綜合考慮主河槽糙率為0.03,灘地糙率為0.075,河段平均綜合糙率為0.0545。洪水水面線依據洪痕點繪制,綜合比降i=0.0003。
2.2 洪峰流量計算成果
本次洪調各河段情況各不相同,洪峰流量主要采用了比降面積法、水面曲線法。比降面積法計算結果4440m3/s,水面曲線法計算結果4100 m3/s,選取結果取兩種方法的均值4270m3/s,洪峰時間主要出現在9月13號,調查分析成果都較可靠。
3、結論
以2014年9月13日御臨河洪水為例,研究御臨河統景河段典型洪水的特征,按照《水文調查規范》的要求,進行現場勘查、布設洪痕點和測量與收集數據,主要采用比降面積法、水面線法進行分析計算,并繪制洪痕縱、橫斷面圖,結合圖表與計算結果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洪峰時間出現在2014年9月13日18:00時左右。
(2)“9.13”洪峰水位在194.93m-195.11m之間,從上游到下游呈遞減趨勢。
(3)洪峰在歷史排位中排第2位,計算洪峰流量4270m3/s。
(4)“9.13”洪水主要受降雨、地形坡度和天氣條件的影響。
在洪水調查中,應選擇河段順直、無阻塞或變動回水、分流等現象的河段進行調查研究,所選用洪痕點清晰可靠,測量方法、成果符合規范要求。分析洪水特征時,注意各影響因素的使用條件,例如在用比降-面積法推求洪峰流量時,應選取河槽沿程變化不大的河段作為比降測驗河段;推求洪峰流量的關鍵在于確定河道糙率n值,當水力條件滿足穩定均勻流時,用曼寧公式推求的河道糙率n值才能真實代表河道的實際糙率。在實測諸如河道比降、河道斷面時,技術人員的測量技術水平、工作態度等都可能會產生一定的人為誤差;選用經驗公式進行計算時,涉及到的數據插值等情況也可能產生系統誤差,如果可以盡量消除人為誤差,減小系統誤差,可以提高計算結果的精度。
參考文獻:
[] 朱元甡. 防洪減災的研究動態[J]. 河海科技進展,1992.
[2] 周魁一. 防洪減災觀念的理論進展-災害雙重屬性概念及其科學哲學基礎[J]. 自然災害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