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大新
【摘要】土地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但是卻是人類生存的根本,為此需要做好耕地保護與節約用地。在文中從京山縣的實際情況出發,對京山縣推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工作進行了,并就“生態+”的京山發展模式進行闡述,為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供借鑒。
【關鍵詞】國土資源;節約;節約利用;京山縣
近年來,京山縣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聚焦高端裝備制造、農產品精深加工、健康養老三大產業板塊,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連續11年保持湖北省縣域經濟發展20強地位。面對農村土地粗放利用、城鎮規模盲目擴張、礦產資源無序開采、環境承載壓力加大的狀況,京山縣高舉“生態京山”旗幟,全力推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催生“生態+”的京山發展模式。
一、生態京山,創新為先,積極推行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
面對農村土地粗放利用、城鎮規模盲目擴張、礦產資源無序開采、環境承載壓力不斷加大的狀況,京山縣高舉“生態京山”的旗幟,積極推行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明確京山“生態+創新”的發展路徑,豐富生態京山建設內涵。
(一)堅持集中興園、集約發展,促進生態工業提質
圍繞產業集約集群發展,劃定園區面積,設定入園條件,投資強度達到200萬元/畝、投資額度億元以上,年稅收收入100萬元以上的企業方可落戶園區,在已建成的20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已入駐企業330家,總產值380億元,利稅40億元,初步實現了產業集約發展。京山經濟開發區的轉型升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十佳開發區”稱號。
(二)堅持規模經營、節約發展,引導生態農業轉型
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堅守耕地保護紅線。改造58.9萬畝中低產田,開發1.7萬畝荒山荒坡。推廣農業節地模式,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烏龜原種場盛老漢家庭農場,推行稻、龜、蝦立體種養高效模式,畝產純收入達2.6萬元以上。統籌推進增減掛鉤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村民戶均宅基地由3畝降至0.5畝,節約土地4083畝。支持能人回鄉創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三)堅持優化布局、立體發展,推動生態城居升級
按照“多規合一”理念,科學制定城鄉規劃,提升城市承載功能。構建以中心城區為核心,2個重點鎮為支撐,10個特色鎮為節點,100個農村新社區為基礎的“1211”四位一體全域城鄉統籌空間發展體系。京山的城市更宜居,鄉村更美麗,2011年被評為國家園林縣城。
(四)堅持保護資源、綠色發展,拓展生態旅游空間
開展綜合整治,建設綠色礦山。壓減礦權150家,減少采礦點196個,形成4個集中開采區,騰出建設用地2800畝。圍繞“一廊三區”,引進億利資源集團落戶京山,開展萬畝礦區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打造移步換景的百里生態畫廊,讓京山人民和更多的游客樂在畫中。
二、政府主導,統籌兼顧,全力加強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
(一)運用政策杠桿盤活存量土地
鼓勵“退二進三”、舊城改造。京山輕機、偉嘉紡織等30多家企業搬遷至工業園區,老廠區開發為富水花園、金茂銀河灣等商住小區。
(二)運用經濟杠桿控制增量土地
以項目定土地,以投資定面積,以價值定取向,土地指標向主導產業投放,南海之星、臺順智能機器人等產品達到全國乃至全球技術水平。
(三)運用科技杠桿激活工礦用地
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帶動礦產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開采回采率、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京蘭水泥、潭龍石材打造為百億礦業經濟的主力軍。
(四)運用考核杠桿鼓勵節約用地
將耕地保護、增減掛鉤、GDP地耗調控、違法用地管制、征地補償等五項工作納入黨政干部政績考核體系,作為離任審計和干部選拔的依據,增強了領導干部節約集約意識。
三、四個創新,成效顯著,譜寫生態京山節約集約新篇章
(一)增強了發展后勁
2015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8億元,增長9.0%;固定資產投資335億元,增長19%;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7億元,增長16.0%;GDP地耗下降率9.8%,超出下達控制目標2%。
(二)提升了雙保能力
控增量、盤存量、活流量,全縣建設用地總量39.1萬畝,為“十三五”預留了發展空間;耕地160.9萬畝,基本農田124.4萬畝,超額完成省、市下達的保有量、保護面積任務。
(三)提高了利用效率
有效保護862.3平方公里環境功能區土地,國家4A級綠林山風景區、國家濕地公園惠亭湖、國家森林公園虎爪山成為旅游目的地。分步整理160.9萬畝耕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地位更加牢固,城鎮化率達到55%。
(四)擦亮了京山名片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城鎮低效用地再次開發、礦區環境有效治理,森林覆蓋率達到45.3%,京山的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天更藍了。每年承辦4個國際網球賽事,連續8年舉辦中國(京山)觀鳥節,獲得2016年亞洲賞鳥博覽會舉辦權,“中國網球之鄉”、“中國觀鳥之鄉”的京山名片不斷放大。
土地是萬物生存之本。加強國土資源管理,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是嚴格國土資源管理的重要環節,是保障發展用地需求的根本途徑,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們要十分珍惜、合理、節約集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并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計劃的調控作用,充分利用閑置土地,建立土地收購儲備制度,做好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加強監督檢查,全面落實節約集約用地責任。
參考文獻:
[1]陳宏. 在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上下足功夫[J]. 地球,2016,(07):109.
[2]謝雙喜. “兩型社會”土地利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