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仕 圖|李偉坤(部分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
星光大道,曾經咫尺之遙
文|李仕 圖|李偉坤(部分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每一座城市,都有著不同的底色,在它阡陌縱橫的道路和明明暗暗的霓虹間,甚至還能看見許多情緒和記憶,人類的居住造就了城市的靈性,其隨著月落日出的時間變幻著的,則是由故事和大小事件衍生出的履歷。在珠海這座嬌小卻浪漫的濱海之城,發生過許多備受矚目的事件,它們就像城市河流中閃閃發光的坐標,勾勒出珠海的漂亮藍圖,其中影視劇作和電影節,則是這條城市長河中不可忽略的演藝部分。
喧囂茶樓里的一角,陳毅藝正在喝每周一的例行早茶,周圍臺面的客人換了一波又一波,唯有我們還在討論著一個不愿結束的話題。今年正逢“中國珠海電影節”誕辰二十周年,在這二十年間,珠海這座城的電影夢在滄浪中浮沉,雖有昔日盛況留存的榮光,卻也不免被許多人所忘記,執拗地保存并續寫這份記憶的人們,雖然滄海一粟,卻如黑夜寒星,是這座城的電影記憶里的不可缺失。
年輕時的陳毅藝是一名印刷廠的工人,除了日常工作外,他最大的愛好就是看電影和收集影視資訊,在信息并不發達的八十年代,港澳尚未回歸,人們對于影視作品的想象和了解都非常匱乏,國內除了《大眾電影》之外,也沒有其他新鮮而廣闊的影視資訊。然而從小在放映廳長大的陳毅藝,有一個獲得獨家影訊的渠道,在廣東茂名等地有許多出海謀生的漁民,他們捕魚運貨到香港、澳門、臺灣等多處碼頭,為了打發海上無聊的時光常會購買一些報紙和刊物,其中就有許多國內了解不到的影訊和電影作品。漁民歸家時往往將這些紙質讀物留在家中,陳毅藝便挨家挨戶上門收購,搜羅了許多國內鮮見的影視資訊,將其合并出版了刊物《中外影視》,在影視圈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就像被命運選擇一樣,此后的陳毅藝,不再是印刷廠里與油墨香味為伴的工人,而是憑借自己深厚的影視基礎和對電影的熱愛,成為珠海特區報社的文藝記者。他常年在各個電影節、頒獎禮和影視城出差,為《珠海特區報》帶來第一手的影視資訊,他采訪報道過的明星和導演數不勝數,他更曾全程參與二十年前珠海星光璀璨的那一幕,對他而言,那份栩栩如生的記憶始終定格,定格在珠海這座城曾如眾星捧月般備受矚目的昨天?!爸楹k娪肮潯睂芏嗳藖碚f或許是一個陌生的詞匯,殊不知其當年眾星云集的盛況絲毫不亞于當下的任何頒獎禮,是與“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并列的“中國四大電影節”。彼時珠海作為新崛起的經濟特區,擁有極佳的地理和經濟條件,這片土壤不僅利于影視拍攝的取景,還可以讓兩岸三地的電影人共聚一堂。
當時任珠海市委副書記兼市政協主席的李煥池說:“珠海環境優美、交通方便,如今兩岸三地往來較少,在這個節點上,我們在珠海辦一個電影節,有助于同胞之間的交流往來?!庇谑抢顭ǔ卣业疆敃r的廣電部副部長田聰明,國臺辦副主任、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兩者都表示支持,于是經過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準,由廣東省珠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永久性國家電影節正式舉辦。
為了讓兩岸三地的電影人齊聚珠海,主辦方聯系了許多明星和名導,比如連續五年出任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的吳思遠,臺灣金馬獎執委會主席李行,一些當紅的影視明星如成龍、肖芳芳等。據陳毅藝回憶,那時珠海全城像過年一樣喜慶熱鬧,“當時的珠海電影節是電影圈中的電影盛會,創下了港澳臺明星出席數量第一、海內外采訪記者第一的盛況”,此后每年來此取景拍攝的影片和電視劇更是數不勝數。
珠海的地理環境和人文建設在全國知名度很高,是孕育大片佳作極好的土壤。陳毅藝曾在許多城市采訪,都沒有發現比珠海更適合的取景地。“幾乎任何電影題材都能在珠海找到合適的場景,這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人力和物力,對于電影拍攝來說可以節約大筆支出,并能達到綜合幾個城市和許多取景地之后的視覺效果。比如清宮戲可以安排在圓明新園,民國戲可以在斗門舊街、唐家會同村,現代戲有主城區、海泉灣、長隆海洋公園等,拍空戰有航展飛機,拍海戰有輪船,拍叢林戰有海島森林,足不出珠海,一口氣就能拍完所有的景,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國沒有幾座城市能具備?!?/p>
然而珠海電影節卻在舉辦了兩屆之后就戛然而止,其原因并非財政支出的問題,而是電影節的主辦審批權由之前的廣電部收歸至中宣部,而中宣部并未審核通過而導致停辦,這一停就如石沉大海,從此渺無音訊。但珠海的演藝土壤并未就此荒蕪,越來越整潔的城市吸引了更多的劇組,比如《檢察長》《毒戰》等,而中國首個好萊塢式的影視文化產業小鎮也正在珠海的黃楊山如火如荼地建設著,珠海南方影視文化產業基地項目等也正在全面開工。
因此我們知道珠海對于影視的重視從未落幕,電影節雖然只舉辦了兩屆,卻在二十年間對珠海的影視發展產生了深厚的底蘊影響,記得的人始終記得,而忘記了的人也終將記起。就像珠海市文化產業協會會長李江生說的那樣:“珠海為影視文化不斷努力著,有大型的南方影視基地可用于拍攝,有能作為展覽和交易平臺的麗新,還有結合室內拍攝和后期制作的珠澳影視孵化中心,這些專業的影視硬件與珠海這座城優美的風景實現互補,充分體現了珠海對影視產業的重視和經營?!?/p>
珠海是一個相對閑適的城市,這里的人更注重一些無形的東西,人們或者稱之為生活的藝術,人們喜歡呆在舒適的公園、海邊和沙灘,懂得世故,且與他人視為至關重要的東西保持距離。這座城的氣氛呈現出一種很微妙的氣場,藝術家和詩人們游走其中,體現出不拘一格、豁達而自由的精神面貌,但矛盾的是,正是這種無拘無束的行業風格,而導致珠海影視人才的流失,人們會在這座城取景,卻并不愿意將此作為長期的根據地。
謝悠是一名80后新生代導演,也是這個行業里為數不多最年輕的一代,他在珠海出生,母校是珠海一中,后考入中山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在十幾年的理工科生涯中,他突然感到困頓和迷茫,也懷疑過自己人生的意義。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參與了電影《天上人》的后期剪輯,奇妙而敏銳的直覺讓他很快地完成了高質量的工作,也讓他找到了解決自己意識思想的新出口,從大三開始轉而攻讀電影方向,1989年出生的他在畢業后成為一名新生代導演,其24歲時獨立執導的《青澀日記》與陳建斌的《一個勺子》、徐昂的《十二公民》、彭三源的《失孤》同獲得金雞獎的導演處女作提名,成為那一屆電影節最年輕的提名導演。然而他并不能長期待在珠海,所有在珠海取景的鏡頭,最終都得回到廣州和北京做后期處理和完善,他坦言無論是演員、技術制作還是專業指導,北方都擁有更先進、更集聚的資源和配套,這并不單單是珠海這座城的遺憾,更是整個珠三角大區域的遺憾。珠海從來都不缺乏影視人才,但影視人才都懷揣著電影夢漂向北京,而若珠海正在建設的影視基地能投入使用,則必然會扭轉整個南方影視人才流失的現象。
而近期舉辦的“中外大學生電影節”也使人們意識到了年輕力量的崛起,開幕式邀請到《讓子彈飛》制片主任王小柱、臺灣金馬獎前執委秘書長李天鐸、香港著名導演梁栢堅、臺灣著名導演李耀庭等嘉賓,展示了珠海這座城市對文化藝術的重視不可小覷。
珠海的電影夢,就像橫亙在這座城市咽喉里一根細小的刺,它明明白白地存在,又確確實實地需要改變,值得慶幸的是,如今新星的光芒,映照著二十年前的余輝,照亮著這座不懈追求藝術和文化的城市,我們甚至能看到未來的星光大道,延續著二十年前的輝煌,這正沿襲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道路,人們總是在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