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波
2016年9月9日,中國證監會公開發布了《中國證監會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無疑,這是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這樣一個顯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引來的卻是一片討伐之聲。其中也有一些正面維護《意見》的理性討論,但被圍觀群眾不由分說歸類為洗地帖。
從反對者的論據來看,主要訴說的是股市該漲的情懷。這一情懷,壓倒了扶貧的情懷。反對者的邏輯是:592個貧困縣,每個縣上2~3家,就是1200-1800家,加上原有789家排隊的新股,股市還有希望與盼頭嗎?跌到2500~2800點都有可能。
說到底,主要是怕股市繼續跌。資本市場扶貧真的那么可怕嗎?在我看來,證監會雖然給予了專業幫扶,但并未降低貧困地區企業上市的標準,也未降低監管標準,只是通過專業幫扶,彌補落后地區資本服務的不足。
資本市場扶貧,IPO標準不降
就在扶貧政策吵得正歡的時候,一家新疆企業IPO被否。這正說明,無論是扶持中西部,還是扶持貧困縣,都不會降低企業的IPO標準。這么一個鐵的事實,正說明了證監會所說的“即報即審”并非“即報即過”,并非要降低IPO標準。
縱觀《意見》全文,特別強調了必須扎實服務區域經濟。《意見》強調:“經營滿三年、繳納所得稅滿三年的企業,或者注冊地在貧困地區、最近一年在貧困地區繳納所得稅不低于2000萬元且承諾上市后三年內不變更注冊地的企業。”
?吃瓜群眾又要腦補劇情了:“大城市的企業統統遷移到貧困縣去。”這在實際操作中是非常難的,周期也較長。再說,如果是一個科技企業遷移到貧困縣去,人才哪里找?配套服務哪里找?當然,也有人說就是把貧困縣做個殼。但要實現最近一年不低于2000萬元的所得稅納稅,且三年不變更,這個企業的經營一定是要深深扎根于這個地區了。至于并購重組,證監會對產業形態也做了非常明確的強調:“對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并購重組項目,重點支持加快審核。”
整體來看,證監會對上市與并購重組的審核條件沒有變,只是給予了專業扶持和幫助。IPO“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新三板“專人對接、專項審核”,“即報即審、審過即掛”;對注冊地在貧困地區的企業發行公司債、資產支持證券的,實行“專人對接、專項審核”,適用“即報即審”政策。
這是對貧困地區專業商業服務、資本市場服務相對落后的狀況的彌補。鑒于貧困地區商業和專業服務落后,服務資本市場的人才匱乏,在同等條件下,往往在流程的準備上嚴重滯后于發達城市的企業。因此,對貧困地區的項目給予審核流程上的優先安排,是在政策上彌補貧困地區的商業和專業服務滯后,彌補貧困地區的資本市場人才匱乏帶來的不足,并沒有降低企業上市的標準。
市場欺詐與貧困地區無相關性
反對者也擔心證監會弄些“爛藍田”來害人,有極端者甚至說落后地區都是些銀廣夏、藍田。據我所知,這兩家企業與貧困縣并無必然關聯。其實無論是不是,又有何妨?美國安然事件是全球上市公司欺詐的典型教材,難道安然也是來自貧困縣嗎?
我國的中西部地區有著大量優秀的上市公司,大家耳熟能詳的貴州茅臺、奇正藏藥、五糧液、西安旅游、涪陵榨菜、益佰制藥等,均來自西部地區,均有著良好的經營口碑。
資本市場扶貧,并非制造不公平,而是為了更公平。不會因為是貧困地區的企業,就會容忍其有欺詐行為。同樣,在現實生活中,不少鮮活的市場欺詐案,恰恰來自發達地區,而非貧困地區。
現在,有一些人批評中國股市成了“賭場”,在賭籌碼,上市公司少,好的上市公司更少。這種情況下,怎樣解救股市?服務股民?解決方案一目了然,讓好的公司盡快上來。股民虧損,恰恰是因為股市的好公司少了。問題是,如果貧困地區的企業確實是不好的企業,即便過了IPO審核,發行也是有困難的。證監會是幫助他們在上市方面走綠色通道,但沒有把刀架在股民的脖子上,要求一定買貧困地區股票。如果哪一天,證監會發文,每個股民持有貧困地區的市值,是買股票的基礎,沒有貧困地區股票市值的,不許炒股。那就是昏招了。如今,通過專業扶持,讓貧困地區的優秀企業擺脫財務、法律等專業不足,盡快規范,盡快上市,正是讓股民有更多好的投資標的。
倒殼賣殼,一直是中國股市的弊病。對貧困地區的企業給予專業幫扶,一定程度上相當于“注冊制”的先行先試,對于遏制炒殼倒殼之風大有裨益。要解救股市,服務股民,就要讓更多的好企業走上資本市場,供股民選擇。這樣的話,就不會被爛企業綁架,就不至于把炒股當成賭籌碼,把股市變成賭場。
資本市場扶貧是國家發展大戰略
小平同志說過一句話:允許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的確,在一個國家起飛之前,資源是有限的,資本也是有限的,只能用來推動少數地區先發展。但市場的力量并不能引導先富帶動后富,原因很簡單:先富起來的地區,有了較好的基礎,資本的效率更高,人才的效率更高,基礎設施更好。如果任由自由市場發揮作用,貧富的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導致社會經濟生態惡化,發達地區成本畸高,而落后地區配套落后不能承接產業轉移。
資本市場扶貧,給予貧困地區的正是其緊缺的“資本服務要素”。過去幾十年的發展,發達地區的商務專業服務形成了其獨特的競爭優勢。拿資本市場服務來說,非常集中地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這些城市及其周邊直接輻射的區域,無疑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而偏遠的貧困地區,即便企業經營的基礎很好,但缺乏專業的資本市場服務,直接影響是難以登陸資本市場,間接影響是難以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集聚資源發展區域經濟。
資本市場扶貧的措施,直接引導資本市場服務商調整其服務策略,各類服務商將一改過去忽略欠發達地區項目的做法,重新重視落后地區的項目,尤其是貧困地區的項目。“資本市場服務”這一關鍵要素被引導配置于貧困地區之后,將有利于貧困地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在資本市場的幫助下,充分動員當地優質資源,融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全國一盤棋中。
當前,不是爭論資本市場是否應該扶貧,就像當初全國人民都支持沿海地區先開放一樣,是國家發展的大戰略。我們應該在扶貧攻堅這一戰役中,研究資本市場扶貧的規則和路徑,研究如何向貧困地區輸送資本市場服務,研究如何借助資本市場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來實現區域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