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珮莙
過期藥“下鄉”
全國大城市每年淘汰的一萬五千噸過期藥品,有些就悄悄流進了偏遠農村的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口中,變成了藥販子口袋里沉甸甸的真金白銀。
在這個鮮為人知的灰色地帶,不法分子從垃圾中“回收”的過期藥品,有的被直接賣給農村私人診所,有的則在見不得光的廠子里“搖身一變”,換上新包裝、印上新批次,光鮮亮麗地出現在了農村小藥店貨架上。
黑手伸向過期藥,圖的無非是一本萬利。但為豐厚利潤付出代價的,不僅僅是農村人土里刨來的積蓄,更是弱勢群體的健康安全。許多消費藥品較多的老人,根本沒有意識和能力去分辨過期藥。有人認為,掙這份昧良心的錢,“跟謀財害命沒什么區別”。
要想解決過期藥“下鄉”的問題,還得對這個巨大的“一條龍”產業鏈“兩頭堵”。城市應嚴格管理過期藥品回收,堵住罪惡源頭;農村則需約束售藥機構,確保藥品來源正當。
然而,利益當頭,解決方案往往知易行難,現行的《藥品管理法》中對于過期藥處理也沒有明確規定。城市居民家里的過期藥隨意丟棄就有“下鄉”風險,又無法永久保留,簡直成了甩都甩不掉的燙手山芋。
山寨“亞馬遜”
網購有風險,“剁手”需謹慎。李萍知道在網上買到山寨產品不稀奇,卻沒想到自己會遇到山寨版的“亞馬遜”,被釣魚網站騙走銀行卡中的一萬五千元余額。在全國各地,像她一樣的受害者被騙金額累計超過三百萬元。
前幾天,李萍登錄亞馬遜官網時發現訂單消失,個人主頁提示“訂單已流失,要求客戶將資金退回”。在陌生來電的指導下,她點開了“查看更多”的鏈接,卻被導向了盜刷銀行卡的山寨亞馬遜網站。對此,亞馬遜官方客服只是輕描淡寫地解釋稱,可能有第三方盜取用戶信息。
在網絡、電信詐騙幾近泛濫的今天,人們對待可疑鏈接的態度越來越謹慎,尤其是經常網上購物的資深“剁手黨”。可奇怪的是,李萍打開的明明是再正規不過的官方網站,為何會跳出配合騙子行騙的“系統信息”?又為何出現導向釣魚網站的鏈接?而被人異地登錄,官網卻沒有給出任何信息。種種蹊蹺,恐怕并非“第三方盜取信息”幾個字就能全部解釋得通。
更何況,遭遇類似詐騙的不是李萍一個人。從今年3月最早的一起案例,到詐騙格外集中的七八月,僅聚在一起試圖討個說法的就有一百多人。可迄今為止,亞馬遜還沒有正面給出回應。
網絡詐騙的新手法層出不窮,騙子固然可惡,用戶也理應提高警惕。可備受信賴的官方網站,是否也應及時堵住后臺漏洞,以防被不法分子趁虛而入?
【原載2016年8月31日《中國青年報·新聞眼》】
插圖 / 藥品回收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