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軍輝 肖思思 張麗娜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啟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一年來,發現超八成新藥臨床數據涉假,背后監管環節層層失守,藥企、中介、醫生等相關主體違規問題突出。
食藥部門一位工作人員說,核查中發現很多藥物的臨床試驗數據不完整,分析數據沒有級差軌跡,有的數據沒辦法溯源。還有的企業故意瞞報、漏報不良反應記錄,對達不到預期的試驗數據進行修改。
“在這一輪自查核查風暴之前,臨床數據造假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蔽鞑恳患胰揍t院院長說,醫藥企業用舊藥隨便組合,找幾個醫院做臨床實驗,當然,都是按照預期結果出報告,最后國家食藥監總局就按照新藥審批了?!斑@種大燴菜式的藥物研發模式,怎么能保證藥品質量和安全?”
部分藥企受利益驅動,大肆上馬仿制藥,臨床試驗這一重要必需環節被“忽略”。江蘇一家大型藥企負責人說,他曾參與一家藥企搞新藥研發,其實就是把國外新研制的創新藥材料拷貝回來。這家藥企花了一個星期搞材料,根本沒有進行六個月的臨床試驗,竟然很快就拿到了“獨家創新藥”的批文。造成的后果是,國內仿制藥五片效果都不明顯,國外原研藥一片就有效但進不來,是一種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一家CRO(合同研究組織)負責人透露,CRO本應作為第三方檢查機構,對藥物研發、臨床、報批等起到質量管控作用,但大量不良企業惡性競爭,很多CRO在利益驅使下成為數據造假的幫兇?!耙恍┧幤竺髦狢RO作假,但考慮到CRO分攤了違法成本和風險,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有甚者,有藥企明確說,試驗不通過驗收就不付錢,逼著CRO造假?!?/p>
食藥監部門一位執法人員說,檢查中發現,臨床試驗的主體本應是醫生,但一些CRO聘請了大量助理研究員代替醫生做臨床觀察、數據統計和質量核查,是數據不規范、不真實的重要原因。
臨床醫生職業操守失范,為數據造假打開方便之門。廣東一家三甲醫院主任醫師說,曾在另外一家醫院牽頭下,共同參與過某產科用藥的三期臨床試驗,“實際操作很不嚴格”。很多有利于這種藥上市的記錄被保存,不利的臨床案例或者實驗數據都被抹掉了。特別是與同類藥物的比較性試驗,造假情況比較突出。
【原載2016年9月9日《經濟參考報·健康》】
插圖 / 臨床數據造假 / 羅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