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好不容易盼來假期,在外地上大學的孩子卻選擇了和同學出門旅游。家里冷冷清清的,我牽掛著孩子,便給他打電話。電話接通了,孩子說正在外面玩,沒事兒先掛了。放下電話,我和丈夫都備感失落。您說,孩子長大了,為什么就不喜歡家了呢?考大學一定要考外省的,而有了假期就出門旅游,也不回來看父母?
潘可
答:如果家長的全部心思都圍繞著孩子,總有一天等孩子離開后,家長感受到的就是無盡的空虛。現在很多媒體報道了“空巢”家庭的心酸,其實這種空巢是自己給自己筑起來的。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總是習慣于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陪伴孩子上學放學,關心孩子的朋友交際,自己每天累得精疲力竭,但是孩子并不領情,期盼著早日脫離父母的管束。所以,當他長大到了考大學的年齡,大多會考慮報外省院校,而這是最讓父母感到失落的。
所以,我們提倡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這樣當孩子長大離家后,父母的失落感就會少一些。而那些從小包辦孩子諸多事情的家長,在孩子離家后,其失落感會非常強烈。其中原因不難理解,如果孩子早就習慣了獨立生活,他一旦離家,父母對孩子放心,便不會過于牽掛,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生活樂趣。而那些“孩子離不開父母,父母離不開孩子”的家庭,在空巢時刻到來之際,產生的問題就會比前者多得多。
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也要提前做好人生調整。無論孩子在不在身邊,都應該把自己的時間恰當分配,在關注孩子的同時也要抽出時間來關注夫妻感情;在督促孩子學習的時候,也要找到自己的樂趣,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去充電、旅游、享受生活。這不僅是防止以后“中年空巢”產生失落感的良藥,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種必要。
記住:讓孩子覺得你優秀,讓孩子覺得家溫暖,才不至于把孩子推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