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積豐,上海人,1943年8月出生,計算機軟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聯合國大學國際軟件技術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英國牛津大學客座教授,牛津大學計算實驗室高級研究員,1989年和1993年兩度獲英國女王先進科技獎,被國際計算機科學界譽為面向模型軟件開發方法的奠基人。2000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現任華東師范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院長、上海嵌入式系統研究所所長。
1980年起,從事程序設計理論及其應用研究。1986年和C.A.R.Hoare提出了“程序分解算子”,并將規范語言與程序語言看成是同一類數學對象。接著又提出了采用"關系代數"作為程序和軟件規范的統一數學模型,使得關系代數可用來描寫程序的分解和組合過程,直接支持軟件的開發。在數據精化方面,給出了處理非確定性程序語言數據精化的完備方法。1995年,在總結了多類程序語言語義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與C.A.R.Hoare提出了程序設計統一理論和連接各類程序理論的數學法則。還提出了用形式化的界面理論溝通幾種程序語言,以及非確定性數據流的數學模型及代數定律。近年來,研究的軟硬件協同設計系統,為減少系統芯片設計時間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有益的方法。
院士感言:我這個人算不上聰明,惟一的訣竅就是每天都不脫離專業工作,雙休日都不例外。正如我的名字,只有經過長期的“積”累,才能期盼“豐”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