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寧
第三十一屆夏季奧運會將于2016年8月5日至21日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本屆奧運會的主題叫做“激揚熱情”。開幕式和閉幕式都在里約熱內盧最著名的球場馬拉卡納球場舉辦。我們知道2014年巴西舉辦了第二十屆足球世界杯賽,當時有12座城市的12個體育場承辦比賽,大多數是當時新建的,其中的一些場館也將在本屆奧運會上擔當重任。鑒于篇幅,這里介紹新、老球場的兩個代表:里約熱內盧市的馬拉卡納球場(Maracana)和圣保羅的科林蒂安競技場( Arena Corinthians)以及里約和圣保羅兩地的部分傳統建筑和特色民俗小巷。
馬拉卡納——這個久負盛名的球場與巴西民族最熱衷的足球運動有著深刻的聯系。
奧運足球作為奧運會的集體項目之一也同樣受到巴西人的普遍關注,自今年6月巴西國家隊在美洲杯小組賽中詭異出局后,亟需奧運足球給經濟和政治危機中的巴西民眾以精神的撫慰。我想說:奧運加油! 巴西足球加油!
行在里約的陽光下,你可以隨意問路人,你是哪個俱樂部的球迷?那你就問對了,幾乎每個里約人,不論男女長幼都有自己鐘情的俱樂部和崇拜的球星。足球是巴西的驕傲,更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常常是孩子尚懷腹中,父親就為即將到來的新生兒買好自己鐘情俱樂部的球衣,待產時帶到醫院產科門前。是黑紅橫條兒的弗拉門戈,還是黑白豎條的瓦斯科達伽馬,全憑父親決定,這就是獨特的足球素質教育。
提到足球,就不由想到著名的馬拉卡納體育場,它承載了巴西足球的榮辱與悲歡,它締造了足球史上燦若晨星的名字:迪迪、貝利、加林查、濟科、蘇格拉底、羅馬里奧、羅納爾多和羅納爾蒂尼奧等。就在這里,貧民英雄、球王貝利踢進他足球生涯的第1000粒進球。同樣在這里,他灑淚告別了他心愛的綠茵場,告別了他魂夢相依的國家隊。至今貝利仍對馬拉卡納體育場懷著一種特殊的情感,他說“沒有馬拉卡納,就沒有今天的我。”
位于市中心,從駝峰山頂可清楚地看到這片誘人的綠地,花幾個雷亞爾就可以入場參觀。由于巴西遠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因而國際足聯決定將1950年的第四屆世界杯足球賽放在巴西舉辦。為此,在當時的首都里約熱內盧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體育場——馬拉卡納體育場。最初的座位有18萬個,加上站票則可容納22萬人觀賽。經過逐步改建和現代化設計, 如今球場內可接納84000名演出人員。新聞覆蓋可以使來自全球的45億人透過電視觀看開幕式,有來自206個國家的10500個運動員在此參加比賽。這里曾為了紀念馬拉卡納體育場50年風雨歷程,于2000年在門前加設了名人走廊,在正門兩側的地面上,以貝利為首的41位著名巴西球星在廊上留下了自己的足印。名人走廊被用繩索圍起來,每人單位面積70平方厘米,上方是兩只足印,下方直徑約30厘米的圓盤上刻有球星的姓名。貝利的足印最獨特——標注貝利的字體是唯一的手寫體,其它球員使用的則是印刷體。
體育場一樓大廳展示著巴西國腳的全家福以及那些重要進球的精彩瞬間。圖片展前言中的話令人印象深刻:“巴西的足球場俯拾皆是,在偏僻的鄉間,也許還沒有學校,但卻絕不會沒有球場。”買不起足球、買不起鞋的孩子,他們也會光著腳板在簡易的球場上踢椰子。可見足球就是生活,因為足球不僅是游戲,而且是貧苦家庭中男孩子們擺脫貧困的唯一途徑。眾所周知,巴西目前已成為世界上出口球員最多的國家,而它的國家隊卻始終不缺優秀選手,或者說進不了國家隊的球員卻可在別國的國家隊謀得位置。原因簡單,看里約夜晚的沙灘你就明白了。總有不倦的少年奔跑在球門間,澀滑的沙灘上閃過靈活的身影,優美的盤帶。海灘酒吧、露天咖啡座傳來陣陣桑巴的鼓樂,孩子們和著桑巴的節拍與球技一起成長,所以巴西足球有著桑巴的韻律和美感,而世界賽場上也永遠有桑巴人的身影。每當我走過海灘時總會暢想:這群孩子里誰會成為下一個貝利或羅納爾多呢?
走廊盡頭設有一個體育用品商店,出售黃綠調子的巴西國家隊隊服,以及與足球相關的各類紀念品。乘小電梯到達頂層,電梯門開處,眼前赫然是世界聞名的馬拉卡納體育場看臺最高點。環顧四周,環形的體育場讓人想起古羅馬競技場的雄壯。同樣,這里也正實踐著古老的體育精神。彩色的座椅將30個區塊的看臺做了清楚的劃分。根據國際足聯的要求,巴西足聯改建了馬拉卡納體育場,早前的水泥階梯式座位被改為了座椅,使得可容納的人數減少至9萬。后來該球場為2014年世界杯再做改造,可容納7萬6千人。從階梯高處走下來,摩挲著塑料的椅背,靜靜地坐下來,仿佛聽到球迷的歡呼,“進球,進球,進……”長久地回音,在耳邊激蕩。今年的8月5日,奧運的激情將從這里迸發,開幕式的歡樂之海將在這里澎湃,我憧憬,我期待。
佩德羅波利斯(Petropolis),位于里約州弗羅米嫩塞山區,距里約大約120公里。是殖民地時期國王佩德羅二世的夏宮,具有新古典主義風格。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水晶宮。水晶宮建于1884年,建筑靈感來自倫敦的水晶宮,宮殿的玻璃材料是在法國著名的作坊訂制的。原作為伊莎貝拉公主展示花卉、果樹和鳥類的展廳,現在這座碧綠澄澈的宮殿則作為佩德羅波利斯皇家博物館對外開放。
科林蒂安競技場——新傳奇的誕生地
巴西的圣保羅有一座傳統的莫倫比球場,巴西豪門圣保羅隊的主場,但就在2010年這座球場被世界杯組委會剔出了承辦大名單,于是戲劇性的成就了科林蒂安競技場的前身-圣保羅競技場。圣保羅競技場是一座為世界杯專門設計并修建的體育場,因圣保羅的三大足球俱樂部之一的科林蒂安是唯一一個沒有像樣主體育場的俱樂部,因此,籌辦世界杯中發生的偶然因素使得該俱樂部終于得償所愿,擁有了現代化的主場并由此球場在2014年世界杯上擔當開篇角色。該球場由建筑設計師考迪鈕·迪埃格斯·科爾戴羅(Coutinho Diegues Cordeiro)設計, 容納6萬5千個座位,其中1萬9千個為活動加座。占地20萬平方米,位于城市東區的伊達蓋拉,定址于此有促進圣保羅貧困東區發展的意圖。競技場設計采用現代主義的建筑理念,據稱競技場東側上方20米高處橫架一塊170米寬的橫幅顯示屏,為球迷提供現場信息。據科林蒂安俱樂部表述,這將是世界建筑中體育競技場里最大的顯示屏。因球場的商業冠名要在世界杯后才能完成,因此世界杯前由國際足聯暫定名為圣保羅競技場,世界杯后正式冠名為科林蒂安競技場。2014年的世界杯開幕式及開場賽都在此舉行。這里交通方便,距離地鐵站700米,有3號紅線和11號線的火車聯通科林蒂安—伊達蓋拉和有連接機場的大巴車等。
圣保羅的著名古建與民俗小巷
圣保羅博物館,原巴西皇宮。是該地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由意大利設計師托馬索·貝斯于1885年設計建造,于1890年建成,1895年開始作為博物館矗立至今。位于獨立公園內,是巴西著名的歷史博物館。館藏以南美地區的考古、民俗資料齊全而著名。大廳內展示了一個世界最大殞石。它的園林設計與巴黎的凡爾賽宮相仿。樓梯四周上方,懸掛許多頭像,均為巴西名人。廳內布置多個玻璃圓球,盛滿水,每個球代表一條大河,裝的便是那河的水,足見巴西人對河流的重視。
圣保羅大教堂,始建于1913年,直到1954年才建成,并在在慶祝建市四百周年的活動中對外開放。前身是殖民時代的大教堂,整個工程由馬克西米利亞諾建筑師設計建造,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教堂的地下墓室安放著包括原印第安酋長在內的名人靈柩。每扇玻璃窗都繪有圣經不同的宗教主題。特別擁有多達一萬個聲管的意大利管風琴及包含65 個小鐘的大套鐘。教堂前面的廣場從16世紀開始,一直是盛大宗教游行的出發點,正中央的“零起點”是測量圣保羅和其他城市距離的起點。
蝙蝠俠胡同,一段幾百米的小巷,墻壁全部被涂鴉蓋滿。彩色的噴涂讓你置身一個自由創作的畫廊,瀏覽之余你不禁慨嘆高手在民間。的確,各國的藝術家在成名前都是混跡于尋常巷陌的,這讓我想到巴黎的小丘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