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偉
【摘要】我國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銳的今天,針對土地利用中土地結構和布局不合理,建設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備資源少,土地開發空間不足,耕地數量每年逐漸減少等問題,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重要性。本文主要闡述了如何更好地進行土地的集約節約與利用。
【關鍵詞】土地;利用;集約節約
要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然要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發展和建設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我國的人口還將繼續增加,這樣土地供需矛盾將日益尖銳。《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把節約集約用地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發展是第一要務,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問題在于發展必須是科學的、協調的、可持續的,表現在土地利用上必須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這就要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用地觀,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本著對事業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態度,積極推進節約集約用地。
1、集約利用土地的重要性
1.1有利于耕地保護。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土地資源的稀缺性是人們集約利用土地的直接動力。城市建設和保護耕地既有矛盾又互相支持,城市發展必然要占用一定數量的耕地, 耕地又是人口生存的基本保證,是確保城市化持續穩定發展的前提條件。深入研究和挖掘現有存量土地的利用潛力,可以節約用地,有效地減少城市發展過程中對耕地的占用,對于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1.2有利于加強土地管理。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門充分了解當地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從而科學地制定土地利用的指導方針和對策,正確引導城市土地的使用方向;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門制定和完善土地利用的有關法律法規,推動土地管理法制化的進程;有助于了解城市不同功能區土地利用的布局和利用強度,有利于土地管理部門加強低度利用土地的管理和規劃部門調整城市規劃,合理布局城市用地,發揮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
1.3有利用促進經濟建設與土地再生資源的潛力提升。在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必須實施全方位的總體規劃,不重復建設,是一個重要的策略因素。通過合理的布局,互為補合的整體優勢,使土地資源的拓展、用地潛力的挖掘、可持續發展的土地配置,構成一個土地利用提升的運作體系。“土地潛力的評價”正是土地作為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再生資源主要表現有:規劃科學性的體現和集約化功能的展示。
2、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1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基本思路。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一方而要反映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共性,另一方面要體現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征。指標體系的共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評價指標體系應與不同城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的各個層次的空間范圍相對應;評價指標體系與節約集約利用的內涵保持一致。
2.2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對于一個區域的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情況的綜合評價指標的構建,主要從分地類和分區域兩種方法入手。分地類節約和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又分為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兩大類,分區節約和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又分為城市和農村等類型。再往下分,農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又分為耕地評價指標體系、園地評價指標體系、林地評價指標體系三個小類。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又分為城鎮用地評價指標體系、農村居民點評價指標體系和交通運輸用地評價指標體系等類型;土地集約利用從資金集約度、技術集約度和人口集約度等層面分析和評價。區域節約和集約用地評價指標體系以整個區域綜合土地節約和集約利用作為評價對象,側重從區域整體用地布局、用地結構、土地開發利用強度以及土地利用合理性等方面,評價土地總體的使用效率和潛力。如:可通過對評價區域土地利用程度的影響因素的分析比較,確定評價因子。
3、如何更好地推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
3.1 要嚴格規劃,促進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科學合理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體現規劃的合理性、科學性、可持續性,依據規劃調整好各類用地的供地需求,政府部門依據規劃調整好用地思路,確定土地集約節約用地新理念,采取有效的宏觀調控手段和方法,明確各類用地供地的要求,對不符合規定的一律不予供地,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以規劃做好農村建設用地與耕地保護的關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時樹立土地長效的集約利用觀念,對建設用地與耕地進行合理布局,優化配置,方便經營生產,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發揮建設用地作用,促進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減少耕地的占有量,保證耕地紅線。
3.2創新機制,集約節約利用土地。隨著社會的發展,土地需求量越來越大,供地與增量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盤活存量土地彌補增量土地的現實需求,有效緩解土地供需矛盾,所以就需要對城鄉大量的閑置土地進行盤活,整理,挖掘潛力,使其再開發利用。加強控制管理,發揮其最大的利用價值。盤活城區建設用地,促使零星閑散地塊充分利用,拓展閑置土地發展空間。
同時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法規,如制定從嚴審批政策,從嚴管理政策。進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建立鼓勵土地集約節約高效利用機制,形成土地市場公平、合理、有序的作用;制定土地利用的監督檢查制度,依據相關制度對建設用地進行監督檢查,打擊投機倒把,防止批而不建,跟蹤監督土地利用環節,及時制止違法行為發生。并以地價為杠桿,實現對土地經營監管調控,不同區位不同地價,不同用途不同地價。地價管理從有利于規劃建設發展的方向調整,促進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和集約利用,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還要積極爭取國家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合理確定整理地段,充分利用國家土地整理項目資金,整理低產地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耕地質量和產量,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
結語:
我國雖然國土面積巨大,但是可利用土地并不樂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必須得到重視。石油天然氣等礦產是國家經濟不可或缺的部分,和土地一樣都是自然的產物,但同時都不能再生。石油等企業用地一直不規范是當今狀況,為了后代子孫,為了可持續發展道路,我們必須堅定貫徹合理的土地使用政策,規范企業土地管理,監管土地環境,大膽實踐土地集約措施,從政府到企業,從上到下形成系統化的科學的土地使用政策。
參考文獻:
[1]王鑫.新形勢下石油企業節約用地探討[J].國土資源,2013.
[2]張金明.基于土地流轉的土地財產權重心下移探析[J].科學經濟社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