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摘要】我國建筑工業化歷經多年的曲折發展,終于步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為了加快推進當前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有必要及時了解清楚新型建筑工業化的內涵,探討其未來的更完善發展途徑,基于此,本文結合當下的發展形勢,具體分析了新型建筑工業化推行過程中的困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對其相應對策的探討,以期能為我國新型建筑工業化高效推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推行;新型;建筑工業;困難;對策
一、新型建筑工業化內涵
結合當前的發展形勢看來,所謂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就是生產方式方面,注重于構件預制化生產,后期進行中,采用裝配式施工,確保建筑設計標準化,有效整合整個設計、生產、施工等產業鏈,注重建筑產品的節能環保,追求最大化的全生命周期價值,顯然是建筑產業轉型發展的必然路徑,是一種新型的建筑生產方式。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工業發展迅速,現代化水平越來越高,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相比較之下,建筑工業顯然發展水平較低,發展緩慢,呈現出了發展的分散性,所以,促進我國新型建筑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升級,顯然是改變現有建筑業發展現狀的必需,對于傳統模式路徑的依賴,必須早日擺脫。值此變革時期,以工程建設實現社會化大生產的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方式應運而生,其最大的特點體現在專業化、集約化和協作化方面,實現了規模化要求,并提高了建筑產業發展的精細程度,可謂一舉三得[1-2]。
二、新型建筑工業化推行過程中的困難
(一)政府政策扶持機制不盡完善
具體分析看來,就國家層面而言,對于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推行,至今仍未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除此之外,下到地方政府扶持政策的制定方面,不夠重視技術體系集成,且激勵措施不夠系統完善等等,未從長遠的角度,去系統規劃建筑工業化的長遠發展。此外,建筑工業化項目的招投標、質量檢測和竣工驗收等諸多流程方面,不具備配套的監督機制和流程,對于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方面,缺乏推進的創新機制,一體化招投標機制尚未實行,造成多個環節脫節,無法實現設計生產及施工的一體化,且加之缺失相應的推廣工業化建筑的施工許可等,無疑加大了工業化建筑建造過程的不確定性,亟待解決。
在管理方面,對于以往業主大包大攬、分塊切割的管理方式,很多的工業化建筑項目仍在沿用,尚未全面推行 EPC 管理模式,導致設計、生產等環節難以協同,對于發揮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的優勢造成了極大影響[3]。
(二)設計技術體系不具完善性
綜合分析來看,首先,工業化建筑設計技術系統集成不夠,忽視了與建筑圍護、建筑設備等相配套,僅僅注重研究裝配式結構;其次,較慢的工業化建筑設計關鍵技術發展影響較大,具體的表現方面,滯后的標準化設計的關鍵技術和方法等,制約了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推行,普遍存在施工裝配等產業環節脫
節問題;再次,工業化建筑設計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高效加工、高效裝配等的工業化建筑結構體系尚未形成,現有的通過拆分構件來實現“等同現澆”等結構,對于工業化生產的優勢無法進行體現;最后,存在差距的工業化建筑圍護設計體系制約,具體表現為,距離全新裝配式結構體系相配套的建筑圍護體系較遠,成為了裝配式建筑發展“短板”,消極影響較大。
(三)尚未解決制約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成本問題
在工業化的推廣和發展方面,相比于傳統現澆體系,現有的工業化體系平均成本普遍高,不具備價格方面的競爭性,使得建筑工業化項目成本居高不下,具體表現方面,尚未形成全新的裝配體系,當前的“等同現澆”的裝配式建筑,注重借助現澆設計、通過拆分構件實現,這樣,使得施工現場兩種建造模式并存,施工組織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不具備形成規模化的建筑工業化市場等,使得工業化項目的工程造價急劇增加,加之尚未推行EPC 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增大了項目的工期和成本消耗[4]。
三、完善新型建筑工業化推行過程的對策
(一)加快政策扶持機制的完善
具體的對策方面,首先應結合“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原則,注重于做好發展新型建筑工業化的頂層設計,國家層面注重政策引導,明確發展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產業化,對于建筑工業化的行業定位,通過立法予以確定立,對于對應的建筑工業化的制度體系,應及時健全,優先采用裝配式建筑模式,及時明確政府投資項目,在推進建筑工業化鏈條中,發揮房地產企業的關鍵性作用。此外,在政府審批方面,對于工業化建筑項目的市政配套工程,應當優先安排,及時發放工人技能提升培訓經費等,加大財政支持。最后,在科研支持方面,對于涉及建筑工業化關鍵技術攻關方面的研究,應當大力扶持,及時獎勵做出科研成果的各類研發中心等,完善工程質量追償機制,有效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
(二)加快研究新型建筑工業化設計關鍵技術的步伐
應當注重開展主要類型結構體系的集成研究,使得預應力裝配式結構體系、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等逐漸形成,在此基礎上及時連接節點設計關鍵技術。從加工、裝配和使用的角度,注重研發多樣化和模數模塊化等體系。此外,應加大力度創新裝配式結構體系設計,借助于高強混凝土預制構件等,去全面形成全新的裝配式高性能結構體系,從此方面加以完善。最后,應當對于全裝配式圍護體系設計技術加強研究,形成高適應性、全裝配高性能維護系統。
(三)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管理模式創新
具體實施中,應當注重對EPC 五化一體的組織方式的推行,有層次地推進設計標準化、現場裝配化以及全過程管理信息化等,完善實施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建立以項目現場為核心、以設計為引領的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這種模式的實施下,總承包方可以發揮在經驗信譽、資金能力等諸多方面的優勢,全過程跟進設計、施工,加之后續開展沖突檢測等方面的完善,統籌生產線安排,并實現工藝方面的合理優化,最大化利用建筑材料,完善建筑業的發展[5]。
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建筑業發展的大背景下,亟待進行建筑業的轉型升級,結合科技創新成果從設計源頭入手武裝,堅持走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之路,促使材料制造工業化、設計標準化進行等等,有機整合設計、生產、建造等過程,并最終實現對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有效推進。
參考文獻:
[1]程廣冰.建筑工業化存在的問題及推行新型建筑工業化的對策研究[J].工業c,2015,(53):132-132.
[2]葉浩文.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思考與對策[J].工程管理學報,2016,(2):38-39.
[3]任憑,牛凱征,莊建英,等.淺議新型建筑工業化[J].建材發展導向,2014,(12):11-15.
[4]戴祝泉.淺析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推進過程中的困難與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3):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