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摘要 2014年和2015年前陽鎮水稻連續獲得大豐收,單產水平達到了9 900~10 650 kg/hm2,創歷史最高水平,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使種糧大戶發揮了能動作用,實現了增產增收的目的,同時稻田地灌排渠道硬化,達到了灌排暢通。其次,農業的新品種和栽培新技術為增產提供了保障。第三,有利的氣候條件為水稻產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支撐。總之,2年來前陽鎮水稻單產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在有記載以來,水稻單產達到了最高的水平。
關鍵詞 水稻;大豐收;政策保障;技術力量支撐;氣候因素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8-0070-01
2014年東港市前陽鎮水稻單產水平達到了10 650 kg/hm2,2015年全鎮又獲得了10 050 kg/hm2的單產水平。連續2年獲得了歷史上最大的豐收年,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幾個方面。
1 富民政策實施的結果
1.1 土地流轉政策
該政策實施后水稻田流轉到了種糧大戶和水稻產業合作社手中。由于流轉過程中地租較高,因此經營者必須采取一切措施實現目標產量。再是土地流轉后比較規整,便于經營和機械化生產,同時經營者都有較高的技術管理水平,都為高產奠定了基礎[1-2]。
1.2 渠道硬化,灌排暢通
最近幾年水利系統得到國家惠民項目支援,使本鎮重點水田灌溉設施得到硬化,主要是上水渠道和排水渠的標準化建設,實現了灌水及時,雨季排水順利,確保水稻正常生產,實現了高產[3]。
2 氣象條件適宜的結果
2.1 溫度有利于水稻高產
統計表明,前陽鎮歷年水稻生長季4—9月的有效積溫3 180 ℃,而2014—2015年4—9月的有效積溫3 388 ℃,比歷年高202 ℃,是爭取有效高產有利條件之一。
2.2 光照更有利水稻高產
前陽鎮歷年4—9月日照時數為1 182.3 h,而2014—2015年4—9月的日照時數則達到了1 320 h,比歷年高137.7 h,為高產提供大量的光照。
2.3 降雨量的減少也為高產創造了條件
歷年資料證實前陽鎮4—9月的總降雨量為740 mm,而2014—2015年4—9月的降雨量為542 mm;比歷年減少198 mm,為光照的增加、病蟲害的減少提供了保障。
3 科學技術發展到現在的必然結果
3.1 引進推廣了高產抗病優質新品種
主要有雜交水稻港優1號和港優3號,常規稻港育6號。
3.1.1 雜交稻港優1號。生育期162 d,屬晚熟品種,株高103.8 cm,半緊穗型品種,分蘗力強,穗粒數135.4粒,結實率90%,千粒重25.3 g,高抗稻瘟病和稻曲病,米質優,具有明顯的雜交優勢。2014年、2015年平均單產10 650 kg/hm2,高產地塊單產達到12 750 kg/hm2。
3.1.2 港育6號。屬于常規品種,生育期162 d,屬晚熟品種,株高110 cm,株型緊湊,分蘗力強,緊穗型,穗粒數140粒,結實率可達到96%,千粒重25.5 g,米質優,抗病抗倒,2014年和2015年在前陽鎮種植平均產量9 750 kg/hm2,最高單產12 150 kg/hm2。
3.1.3 港優3號。屬于雜交稻,具有明顯的雜交優勢,生育期165 d,屬于晚熟品種,株高110 cm,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半散穗型,穗粒數160粒左右,結實率可達到90%以上,千粒重26 g,具有抗病抗倒、米質特優、高產穩產的特點。2014年、2015年,在前陽鎮平均產量9 975 kg/hm2,高產地塊達到12 900 kg/hm2。
4 采用無紡布旱育苗培育壯苗
目前前陽鎮基本上采用雙膜旱育苗方式。在原有的隔離層育苗的基礎上,底層覆蓋無紡布,上層用塑料布或較厚的地膜覆蓋,實現雙層覆蓋,待水稻秧苗放綠時,撤掉上層膜,留下層無紡布,缺水時可直接澆,有條件的用噴灌的方式補水,直到插秧前5~7 d揭布,可培育整齊、健壯、無病害的標準秧苗,可為增產奠定基礎。
5 科學施肥與灌水
5.1 施肥
測土結果表明,前陽鎮水稻田的養分含量為速效氮90 mg/kg、速效磷18 mg/kg、速效鉀85 mg/kg、有機質2.2%,屬于中上等肥力。根據各種因素和目標產量,全鎮確定的施肥總量為有機肥7 500 kg/hm2,純N 390 kg/hm2,P2O5 67.5 kg/hm2,K2O 52.5 kg/hm2。全生育期按3次施用,底肥N 45%,P 100%,K 50%,蘗肥N 35%,穗肥N 20%。
5.2 水分管理
全生育期采取淺、濕、干的管理模式,不能大水漫灌。有3個時期不能斷水:一是藥劑除草。主要指插前封閉的除草方式,不能斷水,至少要建立水層5~7 d;二是分蘗期。以淺水方式,保持有水到有效分蘗終止期;三是抽穗揚花至灌漿期。9月25日前不能斷水[4-5]。
6 主動預防病蟲害,確保豐產豐收
6.1 病害防治
6.1.1 水稻紋枯病的防治。該病害是危害前陽鎮水稻的最大的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俗稱“啞巴災”。減產最重年份達30%以上。防治方法:控制前期氮肥的施用量,
防止水稻封壟過早,因為水稻處于郁閉狀態,有利于菌核的大量繁殖。最主要的防治方法是藥劑防治,近2年前陽鎮主要采用愛苗225 mL/hm2對水225 kg/hm2,7月15日前后進行噴霧效果很好。
6.1.2 稻瘟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在前陽鎮重點是防治穗頸瘟,除后期注意氮肥的施用量外,主要以藥劑防治為主。在水稻破口前3~5 d用稻艷(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375 g/hm2對水噴霧[6]。
6.2 主要蟲害的防治
前陽鎮水稻蟲害主要有2種:一是二化螟,包括一代二化螟和二代二化螟;二是稻飛虱。
6.2.1 二化螟的防治。二化螟分別發生在6月25日左右和7月末8月初。一代二化螟的防治方法是插秧前1周在苗床上用藥,康寬3 mL/m2對水噴灑。二代二化螟可在7月20日左右再用康寬10 mL/m2噴霧,也可結合防治穗頸瘟和稻曲病等一同用藥。
6.2.2 稻飛虱的防治。稻飛虱全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前期主要傳毒,侵食葉片可傳水稻條紋葉枯病,后期可直接危害稻粒和稻穗,在前陽鎮每百穴超過500頭時就要防治,防治的方法主要是藥劑防治,可用毒敵進行噴霧防除。
7 參考文獻
[1] 梅兵. 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探討[J].科研,2015(22):209.
[2] 鄒應斌,李克勤 任澤民. 水稻的直播與免耕直播栽培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03(1):52-59.
[3] 楊淑玉. 水稻栽培新突破:無盤旱育拋秧栽培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03(5):7.
[4] 李仕斌,陳海祥. 水稻種植中的抗病技術研究[J].自然科學(文摘版),2016(1):62.
[5] 袁隆平. 水稻強化栽培體系[J].雜交水稻,2001(4): 1-3.
[6] 楊守仁,張龍步. 水稻超高產育種的理論和方法[J].中國水稻科學,1996(2): 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