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龍
摘要 景寧木蘭為浙江省獨有,雁蕩山景寧木蘭的擴繁培育,是對景寧木蘭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保護拯救工作,通過人工繁殖和規模栽培,可使景寧木蘭得以保護和發展,擴大野生植物的種群,而且還會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以增加經濟收入。本文從播種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3個方面介紹景寧木蘭人工擴繁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景寧木蘭;人工擴繁;雁蕩山
中圖分類號 F685.9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8-0159-02
景寧木蘭(Magnolia sinostellata),木蘭科植物,為我國亞熱帶特有種。1984年,陳征海與裘寶林在浙江景寧縣草魚塘首次發現并命名,1989年定名的木蘭屬新種[1-2]。
景寧木蘭由于花期早、花形美觀、花色艷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備受花卉愛好者的喜愛。但是因其自然分布區狹窄、種群數量極其稀少、種子成熟率低及人為采挖等因素影響而瀕臨滅絕,為極小種群野生植物。2011年,列入浙江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其瀕危境遇也受到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的認可和關注。
1 雁蕩山景寧木蘭資源現狀
雁蕩山景寧木蘭現主要分布在海拔100~900 m的雁蕩山百崗尖。雁蕩山群峰崢嶸、風景秀美,自古以來是野生植物的富集地,也是浙江10多種植物的模式產地,如雁蕩馬尾松、金腺毛蕨、樂清毛蕨、雁蕩毛蕨、雁蕩鱗毛蕨、雁蕩潤楠、秀麗野海棠等。浙江農林大學申亞梅教授查閱資料,記載1960年左右雁蕩山發現景寧木蘭,后雁蕩山經過幾次大面積植被破壞,景寧木蘭在雁蕩山再難發現蹤跡。2012年3月,申亞梅教授和深圳仙湖植物園張壽洲研究員、王亞玲博士等人在雁蕩山海拔900 m以上的百崗尖再次發現了景寧木蘭蹤跡。
2015年4月,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全省植物二調小組赴樂清與樂清市農林局開展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工作,在雁蕩山海拔900 m以上的山坡上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景寧木蘭,并對其群落進行了現場調查,初步掌握該種群的立地條件、生境狀況、種群數量和分布面積等相關信息。此次發現景寧木蘭,不僅擴大了該物種的分布范圍、面積和種群數量,也使溫州地區添加了一種瀕危植物分布,豐富了雁蕩山脈的植物區系,在學術研究、經濟利用、生態文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價值。
2 景寧木蘭種群擴繁
2.1 景寧木蘭播種繁殖
2.1.1 人工輔助授粉。在景寧木蘭盛花期,收集已完全開放、花藥未開裂、花粉未散出的花朵。手工摘取花藥置于清潔光滑的白紙上,攤放在陰涼干燥處,待花藥干燥開裂,花粉自然散出,用花粉篩或手工去除花藥壁,保留花粉備用。用煙斗清潔棍(推薦)、橡皮頭、毛筆等蘸取適量花粉,涂抹在景寧木蘭的柱頭上,掛牌標記。未使用完的花粉,用硫酸紙包好,置于干燥劑(封口袋、硅袋)中、低溫條件(-20 ℃)保存。干燥、低溫條件下保存的花粉活力可以維持2年以上。
2.1.2 種子采收。聚合果從淡綠色轉為紫紅色,并有少數蓇葖先端開裂,露出紅色種子時為最佳采種期。聚合果采收后應攤放于通風良好、沒有陽光直射的地方,使蓇葖果自然開裂,種粒脫出。脫出的種粒攤放通風處,待外種皮從光滑變皺縮時進行清洗。
2.1.3 種子沙藏。選用干凈潮濕的細沙,按種子∶沙子=1∶3比例,均勻混合。沙藏期間,沙子忌過濕、過干,濕度以手握成團,一觸即散為宜。種子量大時可以麻袋作為沙藏容器,將口扎好,埋于背陰不積水處,越冬。
2.1.4 育苗。①整地作床。育苗地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或壤土。播種前將圃地深犁細耙,施足底肥。同時,施用4%~5%甲敵份15 kg/hm2,或呋喃丹75 kg/hm2,防治地下害蟲。②播種。開5~10 cm淺溝條播,每粒種子間距1~2 cm,播種后,以腐殖土或鋸末等疏松基質覆蓋,厚度2~3 cm;4月氣溫回升后芽苗出土;2~4片真葉時,用條形鏟,將密集處的芽苗移植至苗稀處。也可芽苗定植,株距保持在10~20 cm。③幼苗移栽。2~3年苗高40~50 cm后,即可上山定植。移栽時盡量少傷根系,大苗栽植要帶上土球,移栽時間以晚秋至春節新葉萌動前最好。
2.2 景寧木蘭扦插繁殖
2.2.1 全光噴霧。全光霧插是在露地全光照情況下通過噴霧使插穗表面保持有一層水膜,確保插穗在生根前相當時間內不致于因失水而干枯,增加生根幾率。通過插穗表面水分的蒸發可以有效降低插穗及周圍環境溫度,夏季扦插幼嫩插穗也不致灼傷,相反強光照提高環境溫度,對插穗的生根成苗有益。插穗保留少量葉片,通過光合作用,有效補充插穗生根、萌發新葉前的營養需求。
2.2.2 插床的建立及設備安裝。插床應設在地勢平坦、通風良好、日照充足、排水方便及靠近水源、電源的地方。按半徑6 m、高80 cm做成中間高、四周低的圓形插床。在底部每隔1.5 m留一排排水口,插床中心安裝全光照自動間歇噴霧裝置。該裝置由葉面水分控制儀和對稱式雙長臂圓周掃描噴霧機械系統組成。插床底下鋪5~8 m的粗石,上鋪15 cm厚的珍珠巖,扦插前利用0.2%高錳酸鉀或0.01%多菌靈溶液對插床進行噴灑消毒[3]。
2.2.3 插穗的采集和處理。選取健壯、無病蟲害的當年生半木質化的枝條為扦插材料;穗條長10 cm左右,每穗條上至少有1個腋芽。要將將采集好的插穗綁扎整齊,立即將插穗基部浸入水中,防止插穗內水分蒸發。要將采集的穗條浸入0.05 g/kg ABT3 生根粉溶液中3 h,或者速蘸3 g/L吲哚乙酸(IBA)。
2.2.4 注意事項。①殺菌。高溫高濕環境下,嫩枝易感染病菌,故扦插結束后應定期噴施多菌靈(每周1次),注意每次雨后也需噴施殺菌劑。②清潔。定期清理插床上的枯葉,保存插床清潔。③施肥。定期噴施2‰~5‰磷酸二氫鉀、尿素,提供插穗生長所需養分,促進插穗生根。④母株。盡量以幼樹作為采穗植株,樹齡以5年以內為宜。⑤插穗。愈傷組織主要作為吸收水分,不定根在愈傷組織上部的位置發生,根由氣孔中長出。
2.3 景寧木蘭嫁接繁殖
2.3.1 嫁接材料準備。①接穗。選取健壯的景寧木蘭植株,剪取當年生健壯枝條做接穗,及時剪除接穗的葉,保留葉柄,用石蠟保鮮膜封接穗基部。②砧木。砧木與接穗親和性好,苗木壽命長;根系發育良好,吸收水肥能力強,抗逆性強;栽培管理簡單,生長勢強;便宜易得,可在短時間內得到大量植株;粗細合適,便于嫁接操作。嫁接景寧木蘭可選的砧木主要有望春木蘭(Magnolia biondii)、黃山木蘭(Magnolia cylindrica)、玉蘭(Magnolia denudata)、紫玉蘭(Magnolia liliflora)等。
2.3.2 嫁接。嫁接時間分為春季和秋季嫁接。可在每年8月下旬到9月上旬進行芽接,也可在春季3月上中旬進行枝接。景寧木蘭的嫁接可根據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嫁接時間。接穗剪下來不及嫁接時,可用保鮮膜嚴密包扎,置于4 ℃恒溫箱中保存。可保存1~2個月[4]。
2.3.3 嫁接辦法。景寧木蘭主要可采用劈接、單芽切接和嵌芽接等。①劈接法(春季)。劈砧木,用劈接刀在砧木中央向下劈一切口,深3~4 cm。削接穗,接穗留2~3個芽,下端削成楔形,削面長2~3 cm。插接穗,把接穗插入砧木,對好形成層。包扎,用塑料繩綁縛扎緊。②單芽切接(秋季)。削砧木,砧木斷面1/4處下切1刀,并在切面下2 cm左右處斜切,拿掉切除部分。削接穗,接穗從芽的背面下刀,深到木質部,再在基部反面斜切1刀,芽上部剪斷。插接穗,至少一邊對準砧木的形成層。包扎,用塑料繩綁縛扎緊。防止空氣和雨水進入。③嵌芽接(秋季)。削砧木,砧木上削1刀,深達木質部,長度2~3 cm,下面斜削1刀,去掉削皮。削接穗,用同樣的方法削取接穗。包扎,用塑料繩綁縛扎緊。防止空氣和雨水進入[5]。
3 參考文獻
[1] 裘寶林,陳征海.浙江木蘭屬新種[J].植物分類學報,1989,27(1):79-80.
[2] 斯金平,蔡通愛.珍稀瀕危植物景寧木蘭[J].浙江林業科技,1998,18(1):68-71.
[3] 余澤智,盧璐,劉雪燕,等.景寧木蘭穴盤扦插繁殖技術研究[J].種子,2013(4):118-119.
[4] 周秀蘭,季必浩,金民忠,等.景寧木蘭原生地植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現狀評價[J].福建農業科技,2015(12):66-67.
[5] 斯金平,徐端妙,鐘炳武,等.景寧木蘭生物生態特性的初步研究[J].浙江林業科技,20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