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友 陶玉翔 吳躍進
摘要 基于榨菜全過程和安全控制要求及《初級農產品安全區域化管理體系要求(GB/T26407)》,與示范區組織保障、質量安全標準化、農業化學投入品控制、質量安全追溯、質量安全檢測檢驗監管、種植過程疫病防控、預警通報與應急、質量安全誠信和多元化國際市場等體系有機融合,建立出口榨菜質量安全示范區管理體系平臺。3年的實踐運行結果顯示,出口涪陵榨菜安全水平提高,知名度提高,管理體系得到認可。分析了示范區平臺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出口涪陵榨菜;質量安全示范區;GB/T26407;管理體系
中圖分類號 TS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8-0282-03
Abstract Based on pickle process and safety control requirements,systems on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area,pickle quality and safety standardization,chemical and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control,traceability,inspection and test,plant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alert and treatment,enterprise integrity and multiple international trade market were combined by GB/T26407 Regional Management System of Prima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 Requirements. Management platform of export pickle quality and safety demonstration area was established. 3 years of practical ope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security levels of export Fuling pickle were increased,more known, management system was recognized. Problems in demonstr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suggested.
Key words export Fuling pickle;quality and safety demonstration area;GB/T26407;management systems
出口涪陵榨菜面臨較多的技術貿易壁壘[1],出口榨菜風險預警時有發生[2],產業的健康發展在涪陵區乃至重慶地區社會經發展影響深遠[3]。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控制理念為發達國家廣泛應用。我國從2003年開始探索從源頭確保出口食品安全的模式[4],2011年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在全國范圍加以推廣應用,發布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建設指導意見,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5]。推出“公司+基地+標準”的生產管理多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原料及食用安全[6-13]。但缺少區域性的系統管理研究,模式的運行存在局限性[14]?!冻跫夀r產品安全區域化管理體系要求(GB/T26407)》于2011年發布[15],為規范質量安全示范區體系提供了標準化的可能,但應用研究并不多見。2013—2015年在出口涪陵榨菜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中導入《初級農產品安全區域化管理體系要求(GB/T26407)》應用研究,為保證榨菜安全方法探索和提供長效機制。
1 研究內容
(1)涪陵榨菜產業特點及出口榨菜關鍵環節。收集分析涪陵榨菜產業和出口特點,研究提出出口榨菜關鍵環節。
(2)出口涪陵榨菜質量安全示范區平臺建設。導入《初級農產品安全區域化管理體系 要求(GB/T26407)》,建立基于出口榨菜質量安全標準化、化學品投入品控制、質量安全追溯、質量安全檢測檢驗監管、種植過程疫病防控、預警通報與應急處置、質量安全誠信、多元化國際市場等八大體系的質量安全示范區管理體系并持續有效運行。
(3)分析出口涪陵榨菜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成效,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2 結果
2.1 涪陵榨菜產業特點及關鍵環節
2.1.1 產業特點。一是歷史悠久。榨菜種植加工生產歷史逾百年,出口歷史有文字記載的可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二是影響大。2012年涪陵區青菜頭種植面積4.73萬hm2,青菜頭總產量127.6萬t,加工榨菜40萬t,銷售收入17.8億元。涉及5萬種植農民根本利益,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三是產業鏈長。種植、鮮(漬)菜頭、初級加工、中級加工和深加工;包裝多(4類);輔料與添加劑多(6種以上)。四是出口國別較多。涉及歐美日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總量不大(年約1.5萬t)。五是生產企業較多。7個,但出口企業單個規模不大(約3 000 t)。六是品種較多。鮮—深加工均有,但出口品牌不多(3種)。七是風險較高。加工工藝及組份、包裝種類較多。國內與國外安全要求差異顯著,內銷和外銷加工共存。系統、全過程安全控制實例研究不多;出口榨菜源頭、包裝、加工過程、添加劑管理等安全控制規范不全。非傳統安全因素未引起重視;與檢驗監管結合研究不多。八是帶動和示范效應較好。榨菜種植與加工產業飛速發展,涪陵榨菜涉及1萬余菜農,榨菜產業鏈40億元。
2.1.2 關鍵環節。出口榨菜安全源頭控制—出口榨菜加工過程控制—出口檢驗檢疫要求3個主要環節。
2.2 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平臺建設
截至目前,榨菜種植地區不僅在重慶、四川,在湖北、湖南、浙江、寧夏、江蘇、福建等以及河北等北方地區共20余省市也呈發展趨勢。建立出口榨菜質量安全示范區具有相當的帶動和示范效應。
2.2.1 GB/T26407-2011標準導入。出口榨菜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導入《初級農產品安全區域化管理體系要求(GB/T26407-2011)》,實現長效化,規范化、可持續改進、編制了《涪陵區出口榨菜質量安全管理手冊》。
2.2.2 八大體系建設。建立涪陵區出口榨菜質量安全標準化、化學品投入品控制、質量安全追溯、質量安全檢測檢驗監管、種植過程疫病防控、預警通報與應急處置、質量安全誠信、多元化國際市場等八大體系的程序文件為管理手冊的支撐。編制了系統的出口榨菜種植和加工技術規范。建立了出口榨菜種植基地備案與評估等16個制度,內部檢查等50個記錄,構成出口榨菜質量安全示范區管理體系。
2.2.3 青菜頭種植基地建設。一是種植管理。青菜頭種植基地安全控制,建立了出口榨菜種植基地備案與評估制度。開展基地土壤,灌溉用水等抽樣送檢,獲取檢測報告,并據此評價安全水平。二是日常管理。經考核合格的基地,編入出口榨菜備案基地名錄。名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名稱、地理位置、數量、面積、植保員、榨菜加工企業、管理制度等。三是自主管理。重點關注基地安全、用藥規范、標識等,開展病蟲害防控、用藥管理,做好日常生產記錄,撰寫基地年度質量安全報告。 四是種植基地安全評估。新增出口榨菜種植基地按風險檢測要求開展檢測、評定。獲取農業、環保部門監測結果實施合格評定。關注榨菜前茬期農藥使用情況,獲取基地前茬期用藥情況。
2.2.4 出口榨菜全過程安全模式構建?;诔隹谡ゲ朔诸愺w系研究,將榨菜原料——青菜頭、不同加工度的榨菜均納入出口榨菜示范區建設管理內容。消化吸收應用在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被廣泛采用的食品安全全過程控制方法,基于“從農場到餐桌”的理念,構建了出口榨菜全過程模式,建立了“四不同”檢驗監管模式。
編制了出口榨菜質量安全技術規范:I源頭控制要求;II加工過程控制要求;III檢驗檢疫要求。
源頭控制包括了種植基地安全測試與評估、種植過程投入品管理、主要輔料安全測試與控制、榨菜包裝安全測試與控制四大內容。
加工過程控制包括HACCP體系改進與持續應用、制定GMP、SSOP和榨菜防護計劃(food defence )技術應用、建立基于編碼和記錄的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構建了加工過程安全技術體系。基于榨菜加工過程傳統和非傳統安全風險因子變化規律與特征,創建了榨菜有毒有害元素ICP-MS法,榨菜蘇丹紅HPLC前處理改進方法,土壤中菊酯和有機磷氣相色譜法等。
加工過程控制要求包括從加工控制要求(加工廠、生產設施、設備和工具、衛生要求)、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管理體系與實施、加工工藝流程、加工人員意識與能力,培訓、包裝、儲存和運輸、標識與溯源管理、不合格處理、風險分析和質量記錄等方面進行了規范。
檢驗檢疫要求包括從企業產品自我控制(出口榨菜分類、安全質量指標、監控計劃、自我控制能力、檢驗人員能力與培訓、檢驗規則、檢驗分類、判定規則)、檢疫、包裝,儲存和運輸、標識與溯源管理、召回管理、質量記錄等方面進行規范。
“四不同”檢驗監管模式,即不同榨菜生產企業,生產不同榨菜類型,出口不同國家和地區,采用不同檢驗監管放行模式。由于不同榨菜生產企業的管理水平不同,生產的榨菜類型也可能不同,不同國家對榨菜安全衛生要求不同,采取不同檢驗監管模式具針對性性,實現差別化管理。
2.2.5 建設成效。
一是出口榨菜安全水平提高。①源頭無隱患:出口榨菜源頭控制包括了種植基地、種植過程、榨菜加工用主要輔料、榨菜包裝的安全控制,從源頭實現控制。示范區內備案青菜頭種植基地616.87 hm2,安全風險監控185批,發現風險2批,取消備案22 .00hm2。形成出口榨菜種植基地風險測試與安全評估報告。2013年2月對19個鄉鎮、2個品種的涪陵青菜頭,102份樣品,依NY/T761-2008檢測有機氯、有機磷、菊酯和殺菌劑等22個參數,結果均符合安全要求。禁有農藥百菌清不合格次數0。②投入無違禁:對2家青菜頭種植過程用農藥銷售商實施備案管理。示范區榨菜加工企業定點采購,不銷售、不采購、不購買禁用化學投入品。示范區采購2批農藥,符合進口國家和地區相關管理規定。③管理無盲區:建立榨菜安全全過程控制技術,編制了出口榨菜安全控制技術規范:第1部分為源頭控制要求;第2部分為加工過程控制要求;第3部分為檢驗檢疫要求。結合誠信管理,實現全過程控制。④出口無障礙:應用“四不同”出口榨菜檢驗監管模式和全過程安全控制關鍵技術等。2011年至2013年10月,涪陵區出口榨菜示范區出口1 048批,19 791.3 t至日本、美國、歐盟和東南亞等19個國家和地區。未發生榨菜安全風險預警。比2010年前通報預警(4起)明顯降低。出口量持續保持增長。2015出口榨菜重量和貨值分別增加14.6%和32.3%。
二是涪陵榨菜知名度得到提高。出口榨菜示范區系國內首次建成,出口榨菜質量安全示范區具有技術支撐特點,系統性特色,建設質量的提升始終是建設目標。重慶日報、中國質量信息網、中國國門時報、巴渝都市報等主流媒體廣泛宣傳報道。百度搜索“涪陵區出口榨菜質量安全示范區”,相關結果達12.6萬個,谷哥搜索相關結果2.2萬個,極大提升了涪陵榨菜知名度。
三是管理體系得到國家級層面認可。國內首次基于《初級農產品安全區域化管理體系要求(GB/T26407)》建立出口榨菜質量安全示范區管理體系,得到國家質檢總局現場考核組(2012年),國家質檢總局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調研組(2014年)充分肯定。示范區建設導入標準,實現規范化管理和長效機制,達到持續改進的目標。同時,推廣應用至武隆高山蔬菜、豐都縣出口牛肉、魚泉榨菜、潼南蔬菜、石柱莼菜等的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
3 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1 存在的問題
3.1.1 示范區辦公室職能發揮。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掛靠在區商務局外經外貿科,無專門機構,由區商務局和涪陵檢驗檢疫局主管科相關人員兼職辦公,負責示范區建設工作;與示范區建設相關部門建立了溝通協調機制,關系不緊密;辦公室無執法力,對發現的問題只能通過部門實施執法監督與處罰,職責發揮有巨大空間。無列入預算的專項工作經費,每年臨時專題經費報告。
3.1.2 國際國內市場發展不均衡,要求極不一致。涪陵榨菜出口量僅占生產總量的4%左右。國內、國際2個市場對榨菜安全標準要求不一樣,如對化學防腐劑、甜蜜素、微生物等要求不一致,差距大;榨菜安全監測內容和水平差距大。
3.1.3 管理信息化差距大。示范區建設涉及職能部門多,管理體系要求多、高。產業鏈長,榨菜組分復雜,加工方法各異,數據信息多,僅依紙質化臺賬,實現系統化管理難度較大,建立和應用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自信化管理技術勢在必行。
3.1.4 技術標準支撐水平不高。用于出口食品安全控制技術方法研究報告多見,但實證研究不多。出口榨菜全過程安全控制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存在差距,標準化規范與應用力度不大,種植基地安全風險存在。非傳統安全風險如增塑劑遷移、組胺、丙酸、甲醛、SO2等,榨菜貯藏過程有毒有害物質變遷規律與特征,開發敏感性高的檢測技術,開發種植基地安全檢測技術,應用風險分析技術于榨菜安全控制等研究不夠。國際認證如JAS、GLOBAL-GAP幾乎空白。
3.1.5 宣傳培訓集成度不夠。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宣傳方式、效果值得深入研究;與示范區榨菜產業鏈上的相關方的安全意識的培訓亟待加強[16]。
3.1.6 可追溯體系信息化水平不高。建立并應用基于代碼和記錄的出口榨菜可追溯體系,雖具簡單、實用、經濟等特點,實現了可追溯,但信息化技術研究尚未開展[17]。
3.1.7 青菜頭種植化學投入品監管成果共享不夠。榨菜之原料——青菜頭種植過程中化學投入品監管結果顯現不夠,共享存在障礙。對種植基地安全重視度不高,過多偏重加工過程控制,成品檢測,不利于快速通關和降低成本。
3.2 對策
3.2.1 強化政府主導,加大示范區辦公室工作力度。堅持政府主導理念,領導小組以管理服務效果為題的,定期研究示范區建設的重大問題,解決存在的問題,制定有關政策。督查建設方案實施情況。制定示范區建設質量績效考核辦法,設立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
固化出口榨菜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人員。制定更加明晰、可操作的工作職責。定期開展以內部督查的形式,發現示范區建設管理體系的不符合和改進實施[18]。
3.2.2 強化職責,加大體系運行證據共享力度。部門職責再明確,確定分管領導、主管部門,明確責任人,主動作為。發揮專家組的作用,發揮榨菜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的作用。以體系為基礎,落實體系運行,更加關注證據的收集與提供,為示范區建設提供翔實的證據。與部門職責的融合,共享示范區建設成果[19]。
3.2.3 強化過程控制,加大技術支撐和可追溯力度。建立示范區建設過程圖,實現示范區建設全過程的有效控制。重點加強源頭安全控制方法的推廣應用,種植過程及前茬期化學投入品量及種類監控;加工過程安全控制方法的推廣應用;集成出口榨菜安全控制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應用;開展出口榨菜風險預警技術應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于可追溯體系建設等。以建成重慶市榨菜安全重點實驗室為平臺,開展榨菜安全控制方法、檢測方法、自主知識產權的榨菜安全標準的制定,建成全國一流的榨菜安全重點實驗室。
3.2.4 強化體系改進,加大管理信息化技術支撐力度。定期開展內部督查,發現不符合項和問題點,分析原因,提出并驗證整改措施和效果。定期開展管理服務效果評價,注重示范區建設效果,質量方針和目標實現與改進空間,完善管理體系,制定示范區管理標準。研發出口榨菜示范區管理信息化技術,提升管理效能和水平。
3.2.5 強化培訓宣傳,加大全社會參與力度。通過多種形式培訓,確保榨菜鏈上相關組織的人員示范區建設意識,能力,提升示范區建設質量水平。
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會議、報刊等多種有效形式,讓全社會知曉示范區建設意義、內容、方法、作用和效果等。形成全社會參與、監督、反饋機制,把示范區建設的作用落到實處,營造“涪陵人關注出口榨菜質量安全”的社會輿論氛圍。
4 致謝
課題承蒙重慶檢驗疫局局長孫文康、副局長陳開茂、吳德榮及重慶局植檢處、認證處及涪陵區委常委、副區長劉康中,副區長黃華熱忱指導,在此一并致謝。
5 參考文獻
[1] 楊文友,周成軍,吳德榮.涪陵榨菜安全衛生標準問題研究及對策[J].中國標準化,2007(9):191-193.
[2] 楊文友,陶玉翔,秦智勇,等.出口榨菜全過程安全控制方法研究與示范應用II歐美日韓輸入榨菜及相似產品預警分析[EB/OL].(2011-11-01)[2016-03-09].http://www.paper.edu.cn/html/releasepaper/2011/11/7.
[3] 楊文友.擴大涪陵榨菜出口的實踐與思考[J].長江蔬菜,2010(7):1-5.
[4] 姜宗亮.食品安全區域化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檢驗檢疫,2008(5):24-26.
[5] 才利民.建設質量安全示范區:提升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有效舉措[N].人民日報,2011-12-27(7).
[6] 劉艷平.淺談食品安全的區域化管理[J].學問·科教探索,2008,24(18):176.
[7] 李小軍,金蓮.積極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長效機制安丘市推進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建設的調研與思考[J].社科縱橫,2008(23):79-81.
[8] 吳淩會.關于對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建設“安丘模式”的調查與思考[J].科技信息,2009(19):786-788.
[9] 王永慧,張景巖,潘運國,等.臨沂市河東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管理體系建設[J].山東農業科學,2010(2):99-102.
[10] 郭國富,戴延延.建立八大體系打造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J].河南畜牧獸醫,2010(6):3-4.
[11] 莫照惠,程江鋒.建設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園藝文摘,2011(8):42-44.
[12] 趙潔.萊蕪市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
[13] 傅蘇友,蘇保樂.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的實踐與思考[C]//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成立50周年暨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2:446-450.
[14] 顔步春.連云港市出口蔬菜質量安全建設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4):288-289,291.
[15] 初級農產品安全區域化管理體系要求:GB/T26407:2011[S/OL].(2012-01-10)[2016-03-09].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3/28682.html.
[16] 楊文友.加快實現質量提升促進涪陵榨菜對外貿易發展[J].中國檢驗檢疫,2010(10):20-21.
[17] 王均.涪陵區龍頭企業增勢迅猛[J].當代農村,2005(2):22.
[18] 鐘禮行.浙渝榨菜原產地拼爭:余姚動了涪陵的“奶酪”?[J].中國質量萬里行,2004(1):68-71.
[19] 王騰.小鮮大門道[J].首席財務官,2016(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