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王鵬 左金淼
摘要 分析了園林專業教學平臺構建的必要性,構建了園林專業教學內容模塊化體系,探討了建立開放的教學平臺運行模式的方法,即開放園林網絡虛擬平臺,豐富實訓內容;建立開放的教學環境和開放的教學內容體系;加強和建設開放的實習實訓基地,進一步開發實訓載體。
關鍵詞 模塊化;開放式;園林專業;教學平臺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8-0325-02
1 項目背景
2004年,隨著學校專業設置和辦學規模的擴大,設立了城鎮園林規劃設計專業。根據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對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需求變化,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為了適應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修改了教學計劃,在課程安排和實踐上進行了改革,結合將來學生從事工作實際來組織教學。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以生產崗位群所必需的技能為主線,設計教學內容,側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操作[1-3]。
目前,以課程為依托的教學內容缺乏開放性,教學內容的構建較為系統、完整,可以很好地結合職業崗位能力的需求;教師在教學科研方面缺乏深層合作,各自獨立,難以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較為封閉,都是以課程為基本單位,學生沒有足夠的訓練機會,一些新的規劃理念和規劃模式并沒有涉及。因此,要對當前教育教學的現狀進行改變,需要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改革,建立起一套與當前人才培養相適應的體系,以保障教學的質量,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進一步提升[4]。
2 園林專業教學內容體系的模塊化構建
課程的內容和結構打破學科架構的系統化,追求工作過程的系統化,以工作任務為線索,修訂課程體系;進一步構建園林專業教學內容模塊化體系。
園林專業學生主要就業崗位分別為園林規劃設計員、園林工程資料員、園林預算員、園林工程施工員、園林養護技術員。就業崗位歸納為3個就業崗位群,即園林景觀設計、工程造價、園林施工與養護管理,見表1。專業培養定位于3個就業崗位群,3個就業崗位群對應3個知識和能力模塊,即園林規劃設計能力,園林工程施工組織管理與預決算能力,園林植物運用能力。其中園林植物運用能力是從事園林植物栽培及管理工作的核心能力,包括園林植物栽培技術、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花卉樹木的種苗生產技術、園林植物分類鑒別技術、插花與花藝設計技術等。園林規劃設計能力是從事園林景觀設計工作的核心能力,包括園林規劃設計能力、園林建筑設計能力、植物造景能力、園林施工圖繪制技術等。園林工程施工組織管理與預決算能力是從園林工程施工或造價工作的核心能力,具體內容見表2。
根據對就業崗位的職業素質與能力的分析,選擇了相應的課程,所有課程均是根據目標崗位倒推出的職業能力為基礎,根據學習認知規律與學科相關性進行設計的,課程設置以行業標準為依據,企業需求為導向,職業素質要求為核心,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同時根據認知規律和學科規律進行了相應時空的排序。選擇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與時空安排。大部分課程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則根據課程特點,選用與之適應的能夠提升專業素質的教學方法,在時空安排上,在第5學期下半期和第6學期開展頂崗實習。選用能夠增強職業素質,提升職業能力的教學管理手段。在考核上采用實際操作考試、課程設計考試、理論考試等相結合的方式;在頂崗實習階段實行雙導師制,由企業導師與學校導師共同指導管理頂崗實習;在畢業考核上,采用畢業設計的形式進行;另外還要求雙證書制,指學生在獲得畢業證書外,還要獲得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1份。
3 建立開放的教學平臺運行模式
3.1 開放園林網絡虛擬平臺,豐富實訓內容
結合傳統教學,園林教研室創辦景園學人網站(http://www.jyxr.net),對應相應的教學模塊分為:景觀效果圖、案例、施工養護、招投標預算等空間,利用網絡優勢把擴大知識面、加大信息量作為重點改革理論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為主;教學內容豐富,層次多樣,便于因材施教,保證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學生沖破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限,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在景園學人網站上還開設有論壇空間,各級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已經畢業的學生可以暢談工作的心得體會,對在校學生鼓勵鞭策[5-6]。
在網絡上對《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2門校級精品課程進行全方位課程建設,在實施網絡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素材以及案例分析,方式包括設計素材庫、案例等欄目,以確保學生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熟練地應用園林規劃方面的理論和技術。對教學中的大綱、習題冊等進一步完善,并向學生提供參考書籍,開通國內外相關的知名網站,開通在線答疑,采用網絡,要求學生在作業完成的基礎上查閱大量的資料,以使個人的設計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讓學生盡量提前開始工作實踐,提高其實踐能力,以便以后順利地走向工作崗位。
3.2 建立開放的教學環境和開放的教學內容體系
在對課程進行講授的過程中,結合課程自身的特點,綜合一些案例和相關的調查進行分析。以《園林規劃設計》這門課程為例,在對大學校園的規劃設計內容進行講授時,通過對一些高校的調查,寫出調查報告,對這些高校設計中的優點及缺點進行詳細地分析,并提出一些整改建議;在對居住區綠地的規劃設計內容進行講授時,通過對一些建好的小區內的綠地進行調查,并對其使用的情況及規劃進行分析。通過詳細地分析這些案例,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園林規劃設計,還教會學生更快地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授課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通過分析一些實際的案例,讓學生能夠掌握設計的基本方法,教師對每個學生方案,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交流,通過啟發,讓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達到掌握設計技巧的目的。總之,采取教師點評、學生之間討論的方式,較為靈活,在實際應用中效果較好。又如在《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課程上,根據課程特點,靈活安排教學時空,把課堂搬到企業里,搬到苗木基地上,使學生邊學邊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7]。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在學生中間傳閱設計水平相對較好的作業,或者在學期結束時將這些作業以展板的方式進行展覽,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不定期地由教研室組織,舉辦多種形式的競賽,獲獎的作品可以推薦參與全國水平的競賽,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使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得以提高。
3.3 加強和建設開放的實習實訓基地,進一步開發實訓載體
充分利用鄭州地區的資源優勢,將教學實習大量安排在鄭州市紫荊山公園、人民公園、文博廣場、綠城廣場、東風渠濱水景觀、鄭州新區、濕地公園、鄭州市植物園等公共綠地,使學生直接學習鄭州市城市園林綠地的成功案例,接觸園林綠化工程設計實踐。
與相關的園林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簽訂了校外實訓基地協議,使這些單位成為教學實習基地,為課程的實訓環節提供了有力保障,為實踐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聘請企業領導和技術人員為客座教授,為學生授課或做專題報告,實現了校企合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的合作效果。
4 結語
基于模塊化構成和開放式運行的園林專業教學平臺構建研究預期的效果是進一步轉變教學理念,修訂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使學生盡早進入工作實踐,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使全體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受益。隨著專業方向的細化,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分為設計方向和施工工程方向。經過改革與實踐,學生深受企業歡迎,畢業生能在企業完成項目設計和指導施工,能直接上崗,受到企業歡迎。
5 參考文獻
[1] 汪本勤,王家祥.基于模塊化構成和開放式運行的高職園林專業群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1,25(4):61-64.
[2] 李艷,左金淼,王鵬.高職高專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建設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1(4):28-29.
[3] 王立新,李高峰.高職園林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現代農業,2007(11):118-121.
[4] 俞仲文,劉守義.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83-97.
[5] 郭列俠.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林業教育,2008(4):54-56.
[6] 劉永碧,王海龍,段擁軍,等.《園林規劃設計》網絡教學建設探討[J].西昌學院學報,2007(1):132-133.
[7] 張濤,段大娟,楊建民,等.園林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7,9(1):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