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應對大數據時代對估價行業發展的要求,在分析房地產估價數據平臺建立及應用情況基礎上,探討數據平臺應用對房地產估價行業的影響。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數據平臺;應用;影響
大數據時代的價值在于通過數據共享、交叉復用后獲取最大的經濟收益,房地產估價行業是依靠數據進行價格趨勢的判斷和房地產價值的測算的,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房地產估價行業將會重新推倒洗牌,行業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擁有數據積累和分析能力的估價公司將會以完善的數據庫進一步加強和銀行、法院、征收部門的合作,同時可以逐步開展咨詢類評估服務,沒有數據庫的估價公司將會逐漸被淘汰。[1]本文基于大數據對估價行業的要求,分析當前我國房地產數據平臺建立與應用情況,探討數據平臺應用對房地產估價行業的影響。
一、大數據時代對房地產估價行業的要求
1. 委托方對估價機構的要求
(1)金融機構
房地產估價機構主要合作單位是金融機構和法院等政府機構,金融機構業務占了房地產估價機構業務的很大部分,規模越小的估價機構對金融機構業務的依賴性越強。每家銀行都有大量的數據,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必然帶來了銀行業務的調整,例如通過押品數據分析,篩選并定位優質客戶,提前規避押品風險;細化押品數據看出不同區域、價格范圍的物業,貸款審批松緊不同,從而提高審批效率。[2]估價機構,是消費者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橋梁,大數據時代,消費者觀念在變、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變,估價機構也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
(2)司法機關
2011年住建部在進行《房地產估價規范研究》課題時,司法機關就對房地產評估行業提出要求:希望能夠做到同案同估,類似于法院的同案同判。具體要求體現在:同一城市類似評估對象在同一價值日期、相同評估目的的情況下,評估參數相同;評估機構要具備基本的信息平臺,能夠保證和司法機關進行數據交換和數據對接,避免他們在接受評估報告之后還需要花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掃描和評估數據處理。
2. 行業自身對估價機構的要求
我國房地產評估機構,信息化平臺使用率較低,房地產價格影響因素的權重設置、報酬率、成新率的測算等主要依賴估價師經驗,缺乏合理的數據支持。評估機構的作業方式和管理水平,嚴重滯后于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缺乏房地產評估數據標準,評估行業無法和外部進行數據交換,評估行業的信譽面臨著嚴重質疑,評估機構的公信力也大大降低。[3]估價機構,特別是中小型估價機構,要想實現轉型升級,必須利用“大數據時代”的理念,拓展公司業務空間,為科學運用房地產估價理論和方法提供數據技術支持。
二、國內房地產估價數據平臺建立及應用情況
1. 云估價(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云估價作為具備目前國內最大最細的存量房物業數據庫的綜合性房地產信息數據服務平臺,主要產品有云查勘數據采集系統軟件、估價寶軟件和云估價數據查詢軟件。銀行、房地產企業以及其他相關單位可通過云估價獲取覆蓋全國的房地產行業、市場、項目、價格等數據信息,目前已有32個城市的評估機構加入云估價服務體系。
2. 中房評(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房評數據技術有限公司2011年開始搜集房地產數據信息,并進行處理和挖掘,建立了中房評房地產估價數據平臺。平臺目前有E采寶(房地產數據采集系統)、E勘寶(房地產移動查勘軟件)、行政管理專業咨詢系統、自動估價系統和批量估價系統,通過搜集各大城市住宅、商業及工業房地產信息,結合最新的樓盤房價和市場租金進行數據整合,為政府機構、金融機構和估價公司提供各類房地產數據服務。
3. 中估聯行(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估聯行"在聯盟成員機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動協作、集約發展等合作基礎上,通過智能評估支持系統(VISS)和估價作業支持系統(VOSS),實現聯盟內部在房地產數據庫、信息化系統建設、作業流程、技術標準和服務規范等方面的優化和統一。平臺服務主要有金融評估及顧問服務、土地規劃與評價服務、土地開發顧問服務、拆遷評估及顧問服務、房地產開發顧問服務、存量資產評估及顧問服務。
4. 云房數據(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云房數據業務主要集中于房地產數據服務與房地產估值服務,主打產品為“房估估”,即實時在線估值服務,將房產估值互聯網化,為估價行業提供房地產數據庫、業務操作系統等估價全流程服務。云房數據在線估值服務主要范圍是稅務征管在線估值、銀行押品價值監測和評估機構在線詢價;以數據庫為支撐,還開拓了房地產投資回報率、城市住宅景氣指數、房地產價格指數、市場分析和專題報告等數據挖掘產品。平臺系統產品主要是房估估和評E評,房估估主要為房產買賣投資及貸款人員提供在線估值、委托評估等服務,提供案例展示、價格走勢、市場解讀等數據信息,評E評是估價機構的估價作業平臺,使用該平臺可以實現勘查作業電子化、報告撰寫軟件化。
5. 智地數據(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智地數據是一款房地產信息及價格查詢工具軟件,具備住宅、商業及辦公用途的房地產基礎信息及價格查詢、圖片信息展示、住宅價格預評、房地產資訊查閱等功能。其特色主要是提供普通住宅(不含別墅)的價格預評、工業廠房的價格預評、房地產專業咨詢周刊閱讀、政府土地出讓的信息公告。智地平臺主要有智地數據庫、外業查勘查系統、自動生成報告系統、OA管理系統、價格模型測算系統和押品貸后復評及開發風險管理系統。
三、數據平臺應用對房地產估價行業的影響
估價行業信息化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各類型數據平臺的應用,實現數據采集系統化、查勘工作信息化、估價工作自動化和估價業務互聯網化,整個工作以數據采集和數據分析為關鍵,以往估價工作中的實地查勘、資料搜集、價格測算和報告撰寫工作都將由系統和軟件替代,這一根本內涵的改變使得估價機構和估價師需要做出巨大的調整。
1. 工作流程變更
(1)傳統業務流程
傳統估價業務可以分解成10個工作步驟:受托估價業務、確定估價基本事項、簽訂估價合同、制定估價作業方案、搜集整理估價資料、實地查勘估價對象、選取估價方法、確定估價結果、撰寫估價報告和估價資料存檔。例如抵押估價等普通估價業務實際操作中一般需要一周左右時間。
(2)平臺應用后業務流程
數據平臺應用后的估價業務流程可以分解成9個工作步驟:詢價、發起項目、手機查勘、測算、報告輸出、審批、財務、歸檔和管理。例如抵押估價等普通估價業務實際操作中一般需要1天時間。
每個估價平臺基本都具備數據采集、管理和處理系統,估價平臺應用可以實現線上自動估價,強大的數據庫使得估價工作變得簡單高效。從平臺使用前后對比可以看出,傳統估價工作中的確定估價基本事項、制定估價作業方案、搜集整理估價資料、選取估價方法、確定估價結果、撰寫估價報告等工作均可由估價系統替代,委托方與估價機構的交流也從面對面變成線上完成,流程內容改變、工作效率提高。
2. 工作重點變化
自動估價平臺簡化了估價流程,也替代了很多人工估價內容,估價師工作重心因此發生改變。
(1)傳統業務內容
以用市場比較法抵押估價為例,傳統估價模式中,估價師的重點工作是實地查勘估價對象、搜集可比實例信息、比較因素選取與修正、價格測算和報告撰寫。
(2)平臺應用后業務內容
自動估價平臺應用后同樣是運用市場比較法進行抵押估價,委托人可自行在平臺上輸入估價對象信息,估價師將現場勘查的信息輸入手機APP中,聯網平臺,平臺即可測算出價格并生成報告。
對比可知,同樣估價目的、同樣估價方法的估價業務,傳統估價模式中估價師的工作已經被平臺所替代,影響著估價結果質量的可比實例信息在獲取委托業務之前就已經存在數據管理系統當中,所以估價師的工作重心不再是選取方法、搜集資料、價格測算和撰寫報告,而是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和數據管理。
3. 新型業務產生
實時更新的數據庫建立后,數據挖掘和規律分析將帶來一系列的新型業務,估價機構不再單純進行房產估值,而是真正向評估咨詢類的綜合性服務機構轉變。
(1)政府業務
海量存量房價格數據的存儲和更新可以進行房地產價格水平監測,通過與歷年同期價格對比建立房地產價格指數體系,對政府房地產市場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另外,數據庫的建立將簡化涉稅房產評估流程,例如房產稅、增值稅等稅種涉及到的應稅房產量大范圍廣,平臺自動估價在批量評估業務上有著絕對的優勢。
(2)金融機構業務
通過調研得知,押品價值監測和貸后批量復評是金融機構對估價機構最大的兩個需求,為了給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提供直觀、準確、全面的數據信息支持,在進行押品數據標準化處理后,通過系統存儲和管理,實現押品價值動態監測,并按要求進行統計分析,提供建議。貸后復評是估價機構批量評估的最主要業務,該業務并非新業務,但在應用了平臺中動態價格信息后,該業務工作量將得到極大的降低。
(3)咨詢類業務
當前很多估價機構名稱上已經顯示有咨詢業務,但不論是業務量還是業務處理能力都不值一提,當平臺應用數據替代人工估價后,估價機構在強大數據背景下,將迎來一系列的咨詢類業務,例如為政府提供土地規劃和評價服務、為政府及開發企業提供土地開發顧問服務、為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開發前期可行性研究、為企業和個人投資者提供房地產投資價值咨詢、為擁有較多物業的大業主進行房地產經營管理咨詢。
參考文獻:
[1]付玉泉,大數據時代下房地產估價行業的挑戰,2013全國房地產估價師和經紀人協會年會;
[2]范小玲,李欣,大數據時代帶來的估價行業的變革,2013全國房地產估價師和經紀人協會年會;
[3]崔太平,傳統房地產評估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9):70-71。
作者簡介:
鄭曉俐(1983-),女,江西上饒,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房地產估價與經紀。
項目來源:
浙江省教育廳2015年訪問工程師項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