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星 朱維章 程傳勇 /湖北文理學院
社會化居家養老實踐現狀調研
——以襄陽市為例
劉夢星 朱維章 程傳勇 /湖北文理學院
本次社會化居家養老調研以襄陽市60周歲以上的72.23萬老年人及其部分子女與其為調查主體,并聯合襄陽“12349居家養老一鍵通”服務中心對襄陽市樊城、襄城兩大中心城區與周邊8大縣、區居民及其所在村/居委會進行抽樣、走訪調查,有效回收問卷873份;針對襄陽市老年人及其子女對于居家養老意愿及需求、養老資源供給狀況、社區養老機制、居家養老服務企業發展現狀等問題進行實地調查,就減輕社會養老壓力、降低養老成本、推動社會化養老的完善提出具有可行性建議。
居家養老;社會力量;社區服務
從目前各類養老機構發展情況看,襄陽市已形成以公益養老機構為基礎、民辦養老機構為支撐、居家養老為主體的養老服務體系雛形。來自襄陽市民政局公布的資料顯示,當前市政規劃建設部門將在對全市城鄉公辦養老機構進行新、改、擴建的基礎上,擬在東津新區建設較高標準的襄陽市社會養老服務中心,在樊城市鋪開工建設樊城區福利院,以上兩個項目完成后,城區將新增養老服務床位300張;與此同時市政部門將不斷加大力量支持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即對社會辦養老機構予以建設和運營補貼。去年政府部門已為市區14家民辦養老機構發放了年度運營補貼114.4萬元,極大地調動了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的積極性[1]。目前,襄陽市又有13家民辦養老機構經民政部門批準在籌建中,4家老年公寓在新改擴建。例如,漢江國際老年公寓是一所“養醫結合”的社會辦老年公寓,其二期工程建設完工,裝修已進入收尾階段,設置800個床位,預計今年可投入使用。襄陽道安老年公寓,屬招商引資項目,計劃投資3億元,占地95.4畝,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設置床位近2000張,去年4月已順利開工;三是積極推進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當前,全市已確定了57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6個村開展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進行試點建設。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已建成36家,農村老年互助照料中心已建成31家,向上爭取市區社區居家養老建設經費90萬。另外市政府建立并完善了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補貼制度,繼續為100歲以上老人發放“長壽津貼”
雖然目前襄陽市的居家養老社會化發展呈現出較快的發展態勢,但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各種問題的出現依舊不容忽視。
(一)老齡化現象嚴重,社會養老壓力加大
襄陽市1999年步入老齡化社會以來,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長快且日益呈現出高齡化、空巢化的趨勢,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數量劇增。根據2011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73.23萬人,占總人口的13.13%,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33個百分點,且該增速仍處在上升階段[2]。與此同時,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已婚家庭樣本中有大于等于2位老人的有81. 40%,即多數襄陽市的一個三口或四口之家至少需要承擔兩位及以上的老年人的贍養義務。
(二)養老觀念保守,政策推廣受阻
受到傳統家庭式養老觀念與對養老服務機構的認識不足等因素影響,多數子女選擇將父母接到自己家中進行奉養或是在父母老家養老,而對機構養老存在一定排斥情緒。通過圖一可知,91.09%的受調查人愿意讓自己的父母在家中養老,只有8.91%的人認為通過公益養老機構、專門企業贍養父母更為合適。同時,在對養老服務的社會化、多樣化、與市場化的理解上,養老服務模式仍然局限在政府自建自營的福利機構養老,被調查者中許多人的養老服務觀念還停留在“政府掏錢包辦一切”的階段,“花錢買服務”的觀念尚未普及。
(三)養老資源缺乏,服務配套設施不完善
據調查顯示,2014年全市區共有衛生機構床位增長到30218張,但同年,襄陽市每千名老人擁有機構養老床位僅達到28.8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0.4張,低于當前“十三五”養老規劃每千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5-40張,而農村地區則更少,養老床位缺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低等問題依舊十分嚴峻。雖然襄陽市醫療衛生機構不斷改進,但襄陽市醫療衛生設施、醫療衛生工作人員均有所欠缺,養老體系健全工作亟待提升。
(四)社區養老機制單一,服務專業性欠缺
社區作為推行社會化居家養老的核心,其地位尤為顯著,但就目前襄陽市社區養老建設狀況而言,存在許多問題。根據此次調查,依次為以下幾個方面:

表一 社區養老服務主要問題分析
以襄城區建立較早的南麗小區為例,該社區運行資金主要來自政府撥款與居民自給,來源形式比較單一;南麗社區基礎設施相對其他市區的社區是較完善的,并且針對各類老人都開設了活動室如棋牌室,乒乓球室、閱覽室,健身康復室等活動區,并于去年開設了“老齡大學”,但在此居住的老年人卻大都選擇戶外活動,室內設施很少得到利用;而作為社區委員會,其職能劃分較為清楚,但根據其中的老年居民反映,他們也只有在上繳水電等費用的時候才前來,不覺給人以“物業人員”的印象,而平時很少有老年人問津;社區居委會服務人員也多來自當地黨員,網格式管理藍圖雖然建立并公示,但對應的志愿服務隊伍卻流于形式,對于老人的服務類型較為單一,服務方式被動。
(五)銀發企業發展緩慢,覆蓋面狹小
襄陽市老年服務企業發展起步較早,但專注于居家養老服務的企業卻只是在近幾年才逐漸興起,當前襄陽市共有14家較具實力的民辦養老機構,襄陽“12349居家養老一鍵通”服務中心便是其中知名企業之一。其服務內容主要包括生活幫扶、緊急救援、健康保健、精神慰藉四類,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老年人的生活基本需求。但公司目前的業務的開展范圍僅在襄陽市的樊城區,而作為主要服務受眾的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為8.4萬人,僅占全市1.31%,公司當前所覆蓋的面非常有限;同時,從企業實際服務利用情況來看,其中的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表二 “一鍵通”實際使用情況分析
根據以上的數據,首先可以得知,實際服務與登記在冊的客戶出入較大;其次,從呼叫的頻率上進行分析,總呼叫頻率為3982次,均攤到實際在戶人數上,每人的呼叫次數不足6次,說明老人在這類服務的使用率上尚為不足;另外,通過對該公司負責人的走訪得知,用戶資金來源以政府補貼為主,自費的老人占得比例極少僅為總客戶數的2.18%。
根據襄陽市的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推行情況,可對社會化居家養老這一新興養老模式未來的發展進行一定的引導和預測,具體建議如下:
(一)完善社會化養老財政匹配體制
近年來,中央與地方政府對民生領域的投入持續加大,其中對公共養老體系的建設投入也隨之呈現迅猛增強的態勢,但這種投入依然帶有一定的主觀性與隨意性,與兼顧公平與效率的財政分配政策原則不盡一致[3]。因此,一是需要建立中央與地方各級預算保持適度增長的制度體系,從財政投資政策引導上確保國家社會化養老規劃落到實處,建議從中央預算、地方各級預算安排用于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預算支出增長幅度,逐步加大社會化養老的政府投入;二是需要明確養老財政投入重點,將資金投放到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薄弱環節,建議各級政府在公共財政投入上,將重點向農村鄉鎮傾斜,大力支持農村鄉鎮的社會福利院的籌建與升級,為農村養老機制向社區化的居家養老服務奠定基礎。
(二)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促進養老機構間的公平競爭
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養老行業也在逐步融入其中,多地已形成類似于“智能呼叫中心平臺”、“智能社區”等民辦養老產業,但不可否認的是,民辦養老機構作為“新生兒”因為自身發展的不完善與政策性因素的影響,難免受到更具優勢的傳統養老機構“排擠”,而在公辦養老機構的使用當中又存在“特權”老人爭搶“蛋糕”的潛規則。對此,政府部門應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加強對養老服務企業的監督和引導,實現由公辦、民辦養老機構差異化競爭到市場環境下公平競爭的轉變[4],同時加強地方福利政策的落實與監管和獎懲機制的建立以保障惠民政策的落實。
(三)完善養老護理服務人員專業化的業務培訓體系
養老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對此,改進建議如下:一是對進入養老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即凡進入養老服務行業的,至少需要實行在(市)縣級人社、民政部門經過一定時間的理論培訓與實習考核,取得養老服務資格證,方能允許上崗;二是人社、民政、財政要緊密切配合,對有意加入養老服務行業的城鄉居民提供必要的崗前業務培訓,同時實行政府買單的優惠政策[5];三是在培訓內容上,要加快培養老年醫學、護理學、營養學以及心理學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提高養老機構與參與社區及農村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
(四)強化健康養老服務意識,營造有益社會氛圍
居家養老的社會化進展離不開老年人這一主體本身同時更需要社會大眾的大力支持,其要點有三:一是老年人應當增強保健意識,養成健身習慣,保持良好心態,健康積極地生活;二是需要政府長期倡導、社會大眾積極弘揚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營造促進老年人健康的社會氛圍;三是在政府管理服務難以涉及區域,公益組織則可以通過自愿、主動的方式參與到其中對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服務與支持。例如,對于空巢老人的照料,社區或是其他地區的公益組織可以定期組織自愿者前去進行慰問,并與老人進行深入的交流溝通,解決其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并結合相應的激勵措施形成連續不斷的愛心接力機制,從而為推動社會化居家養老服務的落實。
(五)權衡與中間商的合作,輕裝打造企業自身特色
許多居家養老服務企業初期由于自身資金實力不足,需要與專門的家政公司聯盟合作以滿足老年人的日間服務,但若是對于二者的關系處理不當則容易導致服務項目過于寬泛、實際服務推行受限,顧客滿意度下降等不良后果。因而建議該類企業通過有序的業務規劃,明確的合作分工,完備的合作協議等途徑與中間商形成利益共當、榮辱與共的共同體以改善這一問題。而在此之前,企業需要對自身服務優勢、特點進行充分的認知和明確的定位,進行發展與創新,決不能貪多求全,以所謂“全面服務”為主打賣點,吸引顧客進行服務購買。而應當從將居家養老服務努力做到細處、實處,以溫暖廣大用戶、方便其生活為企業主要的盈利點。
[1]襄陽市政府.襄陽市推動養老服務社會化實施意見—襄政辦發[Z].2013 (03).
[2]襄陽市財政局專題組.襄陽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調查[Z].地方財政研究.2013(12).
[3]付誠,王一.政府與市場的雙向增權—社會化養老服務的合作邏輯[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9):24-29.
[4]劉志英.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湖北省為例 [J].學習與實踐.2011(7):118-124.
[5]陳秋鳳.社會化居家養老模式探究[J].牡丹師范學院學報.2015(1):46-47.
注:程傳勇為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