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57-58頁內容。
教學重點:探索出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及關系。
突破方法:通過在課堂上出示圓,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征,掌握畫圓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過觀察、猜測、操作、討論、交流、歸納、分析和整理來理解圓的特征,感受圓的畫法。
教法與學法:教法:質疑引導,組織探究。學法:體驗感悟,知識遷移,動手實踐。
教學準備:
①教具: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圓規、直尺、釘子、繩子、鉛筆等。
②學具:圓規、圓盒、硬幣、瓶蓋、圓片、白紙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新課
(一)情境創設、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會騎自行車嗎?(有的會,有的不會)不會騎也沒關系,見過自行車嗎?老師這兒有一輛自行車,但是沒有輪子,你們會選擇哪種形狀作為它的輪子呢?誰來選一選?為什么選擇圓形呢?(課件演示一)
師:說的太棒了,老師也同意你們的看法,(課件演示二)看來圓形和其他形狀不同,圓形具有它自己獨有的特征。
(二)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進一步的來認識圓。(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評析】這樣設計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同時讓學生感知了圓與其它圖形的區別。
二、自主探索,初步體驗。
引導學生自學圓各部分的名稱。
師:我們在用圓規畫圓時,你知道針尖所在的位置和兩腳間的距離分別是圓的什么嗎?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58頁的內容:(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①、了解什么是圓心、半徑和直徑;
②、自學完成后,請你在剛才用圓規畫的圓上,找出圓心、半徑、直徑,并標上字母。
學生自學概念并畫圖,找一生黑板畫圓心、半徑、直徑。
師:同學們都自學完了,誰來找一找這些概念中的關鍵句?(課件出示)
師: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畫的對不對?如果我在這里取一點畫半徑可以嗎?這兒呢?
師:除了這三個概念外,還有一句話特別關鍵:半徑的長度就是…反過來…
師:我們來一起讀一讀這些概念。(全班齊讀概念。)
師:老師也畫出了幾條線段,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半徑、直徑嗎?
老師在黑板上畫線段,學生快速判斷。
【評析】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經歷自學,理解,鞏固,加深理解等一系列的學習過程,深刻理解圓的概念,體現了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相信學生這一“少教多學”的理念。
3、第二次自主探索用圓規畫圓。
(1)畫定圓
師:我們用圓規可以畫出一個任意大小的圓,如果讓你畫一個指定大小的圓,你們還會嗎。(會)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課本P58“做一做”第2題,學生操作畫圓,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都畫好了,誰來說一說怎樣才能畫出半徑是2cm的圓?
學生思考、匯報。
生1:我先量出圓規兩腳間的距離2cm作為半徑,然后再畫圓。
師:誰和他想法不一樣?
生2:我先畫出一條長2cm的線段作為半徑,帶有針尖的一只腳固定在一點上,另一只腳沿著另一點旋轉一周就可以了。
(2)教師小結畫圓步驟:你們的想法都很合理!我們在用圓規畫圓時一般要先量出兩腳間的距離作為半徑,再固定一點作為圓心,最后畫圓就可以了。
三、回歸生活,拓展思維
1.出示愛因斯坦的名言:“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不過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
2.追問中提升認識。
師:如果要想畫出一個更大的圓,比如像籃球場上的這個圓還能用圓規畫嗎?那怎么辦呢?(教師提供繩子)
學生:把釘子釘在圓心處,用繩子把筆和釘子連在一起,拉直繩子用筆繞一圈就能畫出操場上的大圓了。
師:你太聰明了,以后肯定能成為一名偉大的設計師。
3、圖片欣賞。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圓形的物體,都非常美。(可見播放圖片)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也能設計出更美的圖案來。
四、成語妙用,激勵總結。
師:古人告訴我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是用來畫圓的工具;矩是用來畫方的工具,而如今“規矩”一詞已成為道德規范的術語。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一個守規矩、懂禮貌的人。
五、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半徑r 無數條 相等
直徑d 無數條 相等
d=2r或r=d÷2
【總評】
一、聯系生活,體現生活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物體哪些是圓形的。課末引導學生探討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了學生對圓的認識,而且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身邊有數學,伸出手就能觸摸到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養創新精神。
1、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本節課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在觀察、實驗、討論、交流、合作學習中,理解新知識,使所有學生都能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如教學圓心、直徑、半徑,不急于傳授,通過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折圓,發現圓中心的一點,比一比、量一量、畫一畫,發現圓的一些特征;通過觀察、比較,自主看書,發現同圓中,所有半徑都相等,所有直徑也相等,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教師適時引導,使學生懂得歸納知識的一般方法,同時學會了觀察、實驗、操作、發現等學習方法,并伴隨新知識的獲得,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2、在畫圓這個教學片段中我沒有像以前一樣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圓的畫法,我發現很多學生都有畫圓的經驗了,就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在學生介紹畫圓的經驗時,我利用動態生成的資源教學,借助學生的實踐操作,我很自然地解決了“畫圓時,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圓規兩腳張開的大小是圓的半徑, 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的問題,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會了圓的畫法。
3.應用知識,體驗價值。提問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里?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教師機演示自制教具車輪,讓學生再好奇,愉悅的氛圍中明白了車輪做成圓的車就跑的既快又穩道理。這些生活化的問題,對學生既有挑戰性又體現了學習的樂趣,真正體現了數學來源生活又服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