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周玉,1912年12月24日生于湖南省平江縣龍門鎮楓樹下村。1927年,平江龍門地區農民運動中,裴周玉憑著一身武藝當了村里的兒童團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裴周玉和村里的80余名青年參加了紅軍。
裴周玉說:“我在紅三軍團當紅軍后,領到一支很破的雜牌槍和3發子彈,聽說要打長沙,我高興得幾天幾夜睡不著覺。1930年7月25日,彭德懷指揮我們紅三軍團第五、第八兩軍。戰斗打響,我們向敵發起猛烈攻擊,第三天就占領了長沙城。之后,蔣介石調集重兵,每次都是用10萬、20萬的正規軍對我們發起圍剿,1931年6月又調集30萬軍隊發動第3次圍剿。我作為7班班長,在蓮塘俘敵30余人,繳槍40余支,在打黃陂戰斗的時候我們傷亡很重,我的臀部也穿進一發子彈,被送進了茶園后方醫院治療,半年后出院任紅三軍團4師10團警衛排排長。”經過1-5次反圍剿戰斗,裴周玉從一名普通的紅軍戰士依次擔任班長、排長、師特派員。1934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工作部部長李克農和中央政治保衛局局長鄧發協商后,將裴周玉從紅三軍調往中央保衛局教導師擔任特派員,尤其是第5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央紅軍不得不做出戰略轉移的決定。10月8日,劉伯承總參謀長宣布中央命令,中央教導師7000余人從瑞金出發,整理行裝,邁出了長征的第一步。
長征,不僅要帶著防身的武器、吃飯的鍋碗瓢盆、辦公的桌椅板凳,還有印廠和醫院的大型設備,經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貴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肅、寧夏、陜西一路闖過封鎖線,走羊腸小道,遭敵人追擊、飛機轟炸、低空掃射,教導師最初7000余人,兩個月后便減員4000人。1935年,他們占領遵義,并且參加了遵義會議的保衛工作,隨后強渡大渡河,攻打婁山關,飛奪瀘定橋,翻越夾金山,走出毛兒蓋,穿過草地,跨越沼澤,當中央紅軍到達甘肅哈達鋪之際,80000人只剩下7000人,中央決定將一、三軍團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彭德懷任支隊長,毛澤東任政委。裴周玉任保衛局監察組長。在此他們得到消息,陜甘邊境不僅有蘇區,竟然還有一支紅軍隊伍,領袖名為劉志丹,他們帶著高漲的情緒,一路向東北方向進發。在六盤山,一直高燒不斷的裴周玉連人帶馬跌到十幾米的懸崖下,白馬當場跌死,他的腰椎當即摔斷,一周后被擔架隊抬到陜北吳起鎮,就此長征結束,裴周玉被送進延川縣永坪紅軍醫院進行治療。
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裴周玉經歷過無數戰火。1955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同時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文革”前夕,他從北京軍區調任新疆軍區副政委兼生產建設兵團第三政委,“文革”后回到北京工作。1983年,他從中央軍委裝甲兵顧問的崗位上離職休養。在晚年生活當中,先后撰寫完成了“劉志丹犧牲紀實”“艱難歲月”“紅旗飄飄”等200余萬字的回憶文章,出版了《綏遠方式的勝利》《百年足跡》《裴周玉回憶錄》《裴周玉畫傳》等專著。
采訪手記
經過同事楊華山先生的引薦,我認識了裴周玉將軍現在的伴侶姚盼成。今天中午,大家相約在解放軍總后勤部的大院見面。下午三點,我們在探視時間內,準時進入解放軍總醫院住院部,見到了裴周玉,老人雖然百歲有余,但他面色紅潤,臉上幾乎沒有一條皺紋。一下午的聊天結束時,姚盼成大姐送給我一本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百年足跡——開國將軍裴周玉》,20余萬字和百余張照片,對將軍的一生做了一些基本的介紹。書中不僅有他和毛澤東的合影,還有毛澤東給他的兩次任命通知書,但更多的還是他和周恩來的合影和周恩來給他的任命書。我問他周恩來的照片和任命書為什么要放那么多,他說:“因為總理救過我的命!”
隨后他向我講述了周恩來對他的解救。他說:“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之后,我被扣上‘賀龍的骨干分子‘羅瑞卿的分子‘劉少奇在兵團的代言人這三頂帽子,開始對我進行無止境的批斗和毆打,被折磨得四次胃出血,而且不準住院治療。打仗那么多年,我沒有被蔣介石、日本人、美國人打死,‘文革反倒差點被自己人打死。1969年冬天,周總理得知我的遭遇后,立刻派出專機和301醫院外科主任陸維善飛往新疆,把我接回北京,送進了301醫院進行搶救和治療,要不是周總理派飛機接我、救我,我早就被造反派打死在新疆了,根本活不到今天的103歲。所以,為了感謝總理的救命之恩,我出自傳的時候,特意多放了幾張我和周總理的合影,回憶總理、紀念總理。”
2015年5月30日
于解放軍301醫院西院住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