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的暑假,好朋友蘇請我和娟娟、敏敏吃麻辣燙。當蘇和男友十指相扣出現在我們眼前時,我驚訝地發現,高中時就開始穿高跟鞋的蘇,居然穿起了平跟鞋。當我們坐在煙火撩人的路邊攤吃串串喝夜啤,她看似受虐實則享受地說:“人家不準我穿高跟鞋嘛!”說完,瞟了一眼她身邊的男孩。
那男孩看上去平淡無奇。愛情就像魔法,讓蘇把他從茫茫人海中篩選出來,并賦予了他常人所看不見的光芒。蘇的眼睛,在夜色下,一直閃閃發光。
后來,娟娟戀愛了。那個冬天,特別流行一種貂毛領中長款的皮衣,娟娟把皮衣套在身上,在鏡子前轉來又轉去,踮起腳,自信地說:“換雙高跟靴,跟他走在一起,就很般配了。”娟娟 160cm,男友接近 180cm,哪怕一起出門散步或買菜,她都是高跟鞋,她付出了多少努力,只為與他般配,只有她自己知道。直到有一天,她離開了安穩的工作和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家鄉,穿著平底小靴出現在深圳,我知道,她不僅僅是換了一雙鞋,她換了另一條跑道開始新的生活。
湘君是朋友圈里的女神,她曾經的標配是小洋裝 +高跟鞋,典型的時髦女郎。可是經歷了媽媽的癌癥,嫁給了經濟適用 IT男,當了 10年全職太太之后,她的標配變成了平底鞋、T恤和牛仔褲。鮮少聯系的朋友,只是驚訝湘君從女神變路人,卻不知曉,高跟鞋一寸一寸降低直至平底,她經歷了多少努力和辛酸,變得多么踏實和堅韌。
我一直相信,對職場女性來說,鞋子高度一定程度上會體現一個人的斗志。我的老板70歲了,每天穿著 6cm的高跟鞋,咔咔咔,挺拔自信,精神飽滿。曾經的奧運武術冠軍,如今的導演和演員李菲,膝蓋的半月板曾遭受粉碎性傷害,每次穿高跟鞋都鉆心痛,可是,只要出席活動,她依然堅持穿高跟鞋。
高跟鞋有時也可以是武器。一個做珠寶銷售的女孩,有個粉絲瘋狂追她,她明確拒絕不管用,本來就身材高挑的她連續穿 12cm高跟鞋,粉絲終于望而卻步。
高跟鞋有時也是一種告誡。我曾經跟一個男孩戀愛,初始見面,我都是穿高跟鞋,鞋跟最高時達 12cm,微痛緊繃的生理感受之外,心情是欣喜和雀躍,感覺好像呼吸了不一樣的空氣,有了不一樣的視野。進入熱戀期,我改穿平底鞋;分手之后,再次見面,我又穿起了高跟鞋,當時不覺,事后想想,我其實無非用高跟鞋默誡:“我們不再是戀人,請與我保持距離。”
我的朋友羅丹說,如果你身高沒過 170cm,就沒資格超過 50公斤,也沒有資格穿平底鞋。雖然如此,讓你坦然自若穿平底鞋去見的人,一定是你信賴而且欣賞你的人。在他面前,你可以不必全副武裝,不必時刻緊繃,你成為舒適自在的自己。
童安格有首老歌,“愛與哀愁對我來說像杯烈酒美麗卻難以承受”。高跟鞋對女人來說,也像酒,雖然美麗,卻難以承受,但是,有時我們會為了愛情,為了權利,心甘情愿穿上高跟鞋。
說到底,鞋跟的高度曲線圖,折射了女人的成長和情感路徑。
然而,如果可以,最美妙的境界是:高跟和平底,隨你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