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景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7-000-01
摘 要 在全球化、一體化的今天,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化,如何從內部挖掘潛力,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工作機制成為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縱觀世界上各行業中的成功案例,如:麥當勞、沃爾瑪等他們成功經驗中的相似之處就是在于對標準化管理的重視,今天,我們淺談一下標準化工作管理。
關鍵詞 標準化 工作 管理 建設
一、標準化工作建設的定義
標準化建設就是“在管理、專業技術、經營管理、生產技能、通用服務”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實際的或潛在的問題、風險制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的活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標準化工作面臨適應國內外社會快速發展的嚴峻挑戰,加快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標準的步伐,建立健全統一權威的標準體系,是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需要。可以使管理層級、業務鏈條有效壓縮;可以使戰略決策、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可以使管理效率、經濟效益、服務水平全面提升。
二、如何開展標準化建設
一是加強機構和崗位設置的標準化建設,既強化統一,又突出特點。加強機構、崗位編制管理,確保全國“一盤棋”, 遵循“頂層設計,精簡高效,分級分類”的原則,明確各級、各部門在機構編制過程中的主體責任。對各單位、機構、內設機構、班組、崗位的設立、變更、撤銷實施全過程管控。二是建立健全崗位說明書制度。以標準崗位為依托,明確各崗位職責、權限,開展各項業務依據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等,將決策、管理、實施界面進一步清晰化,著力解決“做什么、誰來做”的問題。三是加強流程管控,本著頂層設計,兼顧差異的原則,梳理各行業、專業的流程制度,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避免出現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的情況。明確各類業務開展從何開始,到哪結束,著力解決“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問題。四是科學考核評價。建立科學、高效的考核評價機制,細化考核評分細則,全面考核評價各級干部,調動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引進先進企業管理經驗,實施全員績效管理,從工作流程全過程科學評價工作質量,切實解決“做到什么程度、效果如何評價”的問題。五是健全監督問責機制。通過對工作流程各個環節的監督,明確各崗位的主體責任,并為各崗位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發熱點、出血點”提早做好預案和提醒,既建好“防火墻”又設好“捕鼠籠”。
三、做好標準化建設的落腳點
一是嚴格執行編制管理,編制管理是做好標準化建設工作的基礎,只有確保編制執行不走樣,明確管理、專業技術、生產經營各類人員職責,才能確保業務流程開展過程的標準化、流水化;二是不斷提高流程、制度、標準的科學性與通用性制定。要用“整體的”而不是“局部的”、“系統的”而不是“分散的”、“統籌的”而不是“割裂的”角度和立場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三是堅持縱向貫通和橫向協同的原則。從業務過程出發梳理流程,優化流程縱向穿透和橫向鏈接關系,打通專業間、部門間、層級間的壁壘,將公司管理要求通過機制運轉快速貫徹到執行層面,提高跨部門、跨專業、跨層級運轉效率。四是要動態監控,要將業務流程和業務開展的順暢情況進行實施分析,對業務運行時長、流程阻塞點、運行結果等方面進行分析與考核評價,推進各業務、各層面緊密銜接、融合貫通,提升業務運行規范性和效率效益。
四、標準化工作建設的意義
標準化工作建設是解決部門壁壘、專業分割問題的重大創新舉措,構建了全面覆蓋、統一通用的業務流程體系,以流程為核心載體,穿透各專業、各層級,將職責、制度、標準、考核、風險控制等管理要素與流程建立匹配關系;回答了做什么、誰來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效果如何評價、風險如何防控的問題;實現了多管理體系的動態關聯;從源頭上解決橫向協同、縱向貫通問題。
五、結語
標準化是企業質量管理的基礎,貫穿于質量管理的始終,是產品生產全過程的檢驗依據,也是提高質量管理有效性的關鍵。只有加強標準化工作管理,企業標準才能完整、適宜、科學、合理,從而才能有序促進企業質量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熊文佳.企業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6(02).
[2] 孫靜.淺談如何加強企業的質量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02).
[3] 朱巖.質量管理信息化分析與實踐[J].科技展望,2016(15)。
[4] 孫偉衛.淺析如何加強制造企業質量管理工作[J].經營管理者,2016(14).
[5] 孫靜.淺談如何加強企業的質量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