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敬坤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7-000-01
摘 要 隨著時代的需要,鄉鎮企業的發展更需要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的支持,鄉鎮企業要擺脫家庭式管理、粗放式管理,實現與時代接軌,就要不斷完善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本文就鄉鎮企業的人力資源方面談幾點粗鄙認識,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關鍵詞 鄉鎮企業 人力資源 存在的問題 建議對策
鄉鎮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不但對提高全國整體經濟水平有影響,而且對發展當地經濟、促進當地農民就近就業意義重大。提升鄉鎮企業的競爭力,提高鄉鎮企業的發展水平離不開人力資源方面的管理,而目前來看,鄉鎮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還存在著種種問題,通過人力資源管理來解決這些問題,促進鄉鎮企業轉型發展非常重要。
一、存在的問題和危害
(一)管理粗放,人為管理因素占比重大,很少形成專門的硬性制度
因為鄉鎮企業規模普遍比較小,再加上企業負責人管理觀念問題,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不正規、不完善,沒有企業的硬性制度。沒有制度的約束,會造成領導者的權威畸高,造成獨裁型領導者。特別是中層管理者,因為沒有制度約束,在執行管理任務時,往往優親厚友,對自己的“圈內人”比較寬松,對“圈外人”更嚴格,造成企業內部出現不公正現象,影響企業的凝聚力,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獎懲措施不明確、執行不到位
大多數鄉鎮企業工資偏低、獎懲機制不明確,或者獎懲措施不到位,這會影響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鄉鎮企業有很大一部分員工是當地人,有些老板因為怕得罪他們,即使出現工作失誤,也不敢對其進行懲罰;而即使員工工作效率高,也不會因此得到獎勵。這將造成大鍋飯現象,使工作人員沒有干勁,工作懶散,得過且過,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率。
(三)鄉鎮企業中職業培訓往往被忽視,員工的潛在勞動力難以得到開發利用
因為經營理念問題,很多鄉鎮企業老板只注重企業的短期效益,并不關心企業員工的潛在勞動力的開發問題;而且目前鄉鎮企業員工知識學歷結構偏低,年齡結構偏大,進取心普遍不強。這就造成在鄉鎮企業中,職工培訓缺少,鄉鎮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員工素質最終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四)員工流動性強,特別是難以留住“高精尖”人才
因為鄉鎮企業的薪資福利問題、個人發展空間問題、傳統身份觀念問題,鄉鎮企業在引進和挽留高端人才方面處于劣勢。有些企業需要“高精尖”人才,而這些高端人才在鄉鎮企業只是“客串”身份,只做短期的指導,不進行系統長期的管理和規劃。鄉鎮企業缺少自己的專業人才,只能出巨資再次引進,而這樣引進的“臨時工”缺少責任心,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二、對策思考
(一)引進專門的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的企業制度
有專門知識技能管理人員的引進對于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管理人員雖然不直接參與生產來創造價值,但其對整個企業生產效率的影響不應忽視。“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鄉鎮企業雖然規模小,但各自分工、制度條例也要明確。員工考勤、工作紀律、工資發放等制度,這些都帶著員工的切身利益,只有進行硬性制度規定,防止摻入人為因素的影響,才能保證企業中公平公正。
(二)明確獎懲激勵措施,加大措施執行力度
實現企業的公平公正是“激勵——保健因素理論”中的保健因素,而獎懲激勵措施就是其中的激勵因素。實現了企業的公平公正只能是讓員工不會產生不滿,而要讓員工滿意,還必須具備激勵因素——明確獎懲激勵措施。制定獎懲措施,最關鍵的是公平。只有公平獎懲,才不會引起員工的不滿,在生產效率能夠量化的企業,可以采取基本工資加記件績效的工資發放形式,讓多勞者多得,激勵員工發揮自身潛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生產效率難以量化的企業或崗位,可以采取跨時比較長的半年考核或一年考核的方式,綜合對員工的表現進行考核。
(三)加大職工技能培訓力度,開發職工的潛在生產力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加大職工技能培訓力度,開發員工的潛在生產力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鄉鎮企業相對于大型正規企業來說,更缺乏對企業員工的系統培訓。培訓對于企業來說,更能給企業發展帶來效益;對于員工個人來說,可以提升自身知識技能水平,提高自己的工資待遇。
培訓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從內容上來說,有專業技術培訓、安全知識培訓。從培訓人員上來說,有新晉人員的崗位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管理人員的培訓、財務人員的培訓等。企業負責人可以根據企業的性質和員工各自的特點,多組織相應的培訓,讓所有員工都持證上崗,提高他們工作的專業性。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最活躍的人力,企業員工潛在生產力的充分發揮必然會帶來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讓鄉鎮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更有利。
(四)以人為本、適度放權,留住企業需要的人才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企業轉型升級日益加快。“高精尖”人才成為企業共同追逐的目標,也是企業競爭力的重中之重。鄉鎮企業要想在追逐中取勝,就必須發揮自身優勢,而不能跟那些大企業“碰硬”。大企業勢力強、資金雄厚、相對更穩定,鄉鎮企業這些方面天生不足,更應該發揮自身特點,以人為本、適度放權。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模型中,高層次需要對于這些已經滿足了低層次的生理需要的人才來說,更具有吸引力。鄉鎮企業應在適度高薪基礎上,適度給自己需要的人才以一定的權力,為他們創造上升的空間。企業是人的企業,只有員工把企業當成自己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