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穎


《一剪梅·秋夜偕客泛舟赤壁》
——清·張維屏
依然赤壁在黃州,古有人游,今有人游。
茫茫萬頃放扁舟,人在中流,月在中流。
髯蘇二賦自千秋,佳境長留,佳句長留。
何須簫管所啁啾。詩可相酬,酒可相酬。
去咸寧之前,先要溫習一下這首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然后,要去觀看一下電影《赤壁》,看看那宏偉的畫面,聽聽那震天的戰鼓聲聲。
不去赤壁,不知道澎湃,不經三國,不知道氣場!惦念已久的三國赤壁懷古之旅,出發……
重溫赤壁英雄夢
咸寧,位于湖北東南,與湖南、江西接壤,享有“溫泉之鄉”之譽。《周易》中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咸寧,這個“浪花淘盡英雄”的地方,走上一遭,你會感受到,那里的每一縷煙塵,都曾經歷過厚重的歷史時空。
從全國各地出發,乘坐高鐵,在咸寧北站下車,你便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人文氣息。
尋訪赤壁的心情,有點迫切。
作為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置身其中,不由得會去遙想當年三國周郎赤壁,談笑間,金戈鐵馬,旌旗獵獵,千古江山,三分便得了其一。那一年,孫權26歲、諸葛亮27歲、周瑜33歲,正是人生大好時節。
在赤壁磯頭崖上有個翼江亭,登高可遠望對面烏林,據說,這里是當年孫劉聯軍觀察曹軍動向的最佳位置,雄姿英發的周瑜,就是在這里,將百萬曹軍灰飛煙滅的。站在這里,可見南岸一山飛峙,直入江心,宛如利劍出鞘,直指江北烏林,山崖上,褐色石壁上,“赤壁”二字格外霸氣,相傳這就是周瑜所書,人稱此地為“周郎赤壁”,是赤壁現存最早的文化遺跡。
咸寧溫泉浴“二喬”
自古英雄美女成佳話,有周瑜雄姿英發,必有絕世美女小喬繞指柔情。
盡管三國姐妹花“二喬”的故里究竟在何地備受爭議,但這并不影響嘉魚人對“二喬”的熱愛。
據說,喬公早年戍邊江南,寄住沙陽堡(今咸寧市嘉魚縣)一中醫世家中。喬公看到老中醫家院子里熱氣騰騰的,非常好奇地看了看,這一看不要緊,居然發現老中醫的千金正在溫泉里沐浴。老中醫生氣了,找到喬玄,自己的閨女春光乍泄,被你全都看了,你必須娶她。喬玄一看,此女貌美若仙,喜不自禁,馬上同意了,擇日成了婚,生下了大小二喬。二喬為什么這么美?據說因為這里溫泉好。
故事真假莫辨,咸寧的溫泉卻是不得不泡的。“人間瑤池,萬國咸寧”,咸寧境內溫泉眾多,享譽古今中外。 經科學鑒定,水中含有硫酸鹽、碳酸鹽、鈣、鎂、鉀、鈉等十多種礦物質,咸寧溫泉系硫酸鈣弱放射性氡泉,對慢性頸肩腰腿痛、關節炎、神經炎、風濕病及多種皮膚病有明顯療效,僅以此番仙美享受,咸寧之旅,也是中老年人首選。
“一城十二泉,處處涌沸波”。觸摸溫泉的水滑、觸摸濕潤的溫度、觸摸蒸騰的閑散,四周楠竹及桂花樹等植被茂盛,充滿濃郁的南國風情,美不勝收。
大漢皇族第一村
說到劉漢江山,我們不能不提劉家橋村。
在中國的村落中,以姓氏命名的不在少數,而這個劉家橋村,卻不一般,因為這是劉漢皇族的最終的棲息地。
劉家橋位于咸寧城南十公里,青山環繞,清泉潺流,古屋成群,樓在景中,人在畫中,這個聚族而居的古民居群落,就是漢朝王室后裔。
始建于明崇禎三年的劉家橋村,繁衍至今十八代了。相傳,漢高祖劉邦同父異母小弟彭城王劉交的第五十三代劉用謀,跟隨明太祖朱元璋起義,在他部下任職。天下平定后,敕封劉用謀鎮守岳州。洪武十一年以病告休,在其子劉元武的陪同下,返鄉江西瑞州天寶。途經咸寧不幸卒于白沙,靈柩落放當地包方村,后遷移到劉祠并下葬于此。
劉元武就在劉祠村安居創業,繁衍生息。至六十代劉伯常,偶爾發現劉家橋四面環山,中間有一大片開闊地,狀如葫蘆,土地肥沃,一條小河從中流過,是一塊風水寶地,便帶小兒子劉如鶴來這里興基創業。
劉家橋在歷史上是遠近聞名的書香門第,素有“墨莊世第”之稱。廊橋飛架白泉河上,橋上蓋有廊亭,廊亭內梁雕有龍鳳八卦圖。從古至今,一直是江西、通山通往咸寧、漢口的要道,廊橋上熱鬧非凡,正如對聯所云:“水秀山青古道縈紆墨第,峰回路轉小橋飛跨劉家”。
味道赤壁——肉糕
到咸寧,入來赤壁,品嘗當地特色美食肉糕,必不可少。
肉糕是咸寧名菜,赤壁人對它則情有獨鐘。肉糕系傳統糕類食品,由紅薯淀粉、魚肉末、豬肉末混合后蒸制而成,肉糕切成長方形,在盤里整齊有序排列,然后在肉糕表面撒上一層蔥花,蒸熟后還未端上桌面,便已清香撲鼻,黃、白、綠三色相間,色香味俱佳。嘗之,則更是清香滑膩、唇齒流芳。
提起肉糕,還有個有趣的故事。楚王嗜魚成性,但又常因魚刺卡喉嚨而惱火,許多廚師因此而成了刀下鬼。后來,有一赤壁廚師把魚骨剔除,魚肉分離出來和豬肉混合,配上作料剁成泥,蒸成塊形。楚王食之,驚喜不已。肉糕從此得名,而且名聲大震。廚師告老還鄉把技藝傳流到民間后,人們把肉糕捧為“天子宴席”圣品,所以赤壁人直到現在還保留著喜愛吃肉糕的習慣。
潤肺清心——桂鄉品桂
溫泉浴后,將清潔愜意的自己,浸身桂花海洋,醉心、潤肺,是另一番享受。桂花是咸寧市花,桂花栽培歷史悠久,咸寧“桂鄉”之美名更是享譽全國。
在桂花鎮尋訪桂花源,這里有全國最大的古桂群落,百年以上的古桂有200余株,最年長的老桂樹齡高達800年,被譽為“瑤臺桂母”。
當年楚國大夫屈原流放江南,路過此地,聞桂花香氣襲人,便在農家小住,在此地飲桂花酒,喝桂花茶,吟詩作對。后人為紀念屈原,在此建“屈原亭”,又為桂花鎮增添了幾分詩情。
金秋時節到咸寧旅游,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爛漫綻放,大街小巷浸潤在芬芳馥郁的桂香之中,桂花燦若繁星醉眼,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酒甜了你的心。桂樹叢叢如名媛相依,輕輕一移步,便生出萬種搖曳風情。風乍起,漫山遍野的花粉飄飄灑灑,如雨如霧如煙。有風香十里,無風十里香,咸寧桂花鎮,匆匆一遇,便成了一場揮之不去的芳菲心事,放不下、忘不掉,入詩、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