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篇針對在日常的發射機維護工作中,對所遇到的典型故障,加高壓時高末級的陽壓+11KV、陽流5A左右、無柵流和簾柵流、功率表指示為0、前級起不來無法進行自動調諧的現象,進行分析和判斷,針對容易出現該故障的幾個部位進行逐一排查,并歸納總結出幾種常見處理方法,能比較快速準確地發現故障點、解決問題,及時恢復播音工作。
【關鍵詞】功率放大 調諧 細調 打火
1系統簡介
本人所維護的短波發射機為SW100-B型,其系統框圖如下所示,由頻綜產生所需的高頻激勵信號,經過寬放、高前級、高末級的三級功率放大后,達到所需幅度并輸出100KW的載波功率。該發射機的自動調諧系統設計比較完善和穩定,能夠準確地將激勵信號調整到給定的7~15MHZ范圍內工作頻率上,并且能對其頻率進行跟蹤調諧,自動進行調諧、調配,使發
自動調諧器G2,利用G1輸出的控制信號和馬達驅動裝置來控制馬達的轉動和停止,對調諧元件的初始位置進行預置粗調到位(粗調紅燈滅),并根據加高壓后取樣電路送來的誤差信號對高頻槽路的M3、M8、M15進行調諧和調配,同時調整射頻激勵的大小,完成細調后調制被釋放,以達到額定功率輸出。
圖1 SW100-B型短波發射機的簡易系統框圖
2故障現象和分析
加高壓時,高末級的陽壓+11KV,陽流5A左右,無柵流、簾柵流,功率表指示為0,前級起不來,無法進行自動調諧。
出現該故障現象,分析有以下幾種可能:
2.1頻綜
它作為射頻放大的激勵源,產生發射機實際播音7~15MHZ范圍內所需的高頻信號,以推動下一級的寬放;在播音波段內的所有頻率都可以通過手動或遙控來選擇,其輸出電平幅度可通過面板按鍵控制或遙控模擬量電壓來調整。
當其出故障時,可引起激勵不足,導致輸出功率不足推不動寬放,查看各項指標,頻率輸出是否有跳變,幅度是否在正常范圍值“10-20”,通過調節“AM”按鍵設置;查看故障指示面板的電源指示燈、5V、鎖相等“紅燈”是否亮起,否則更換備用的;
2.2寬放
它接受自動調諧組合G2的控制信號,采用變增益的方法來改變寬放的輸出大小,將頻綜送來的波段頻率高頻信號進行功率放大到150W,以推動下一級的高前級。
當其出故障時,無功率輸出無法推動下一級,先把G2的旋鈕開關S2打到細調完成“2檔”,手動旋轉旋鈕P,查看誤差電壓表頭SP3是否左右晃動,然后 SM1旋鈕開關打到“4檔”查看B3寬放電源是否有44V,“5檔”電流是否有5A,沒有則是寬放問題,更換備用的;
2.3高前級V1
高前推動級V1管,主要功能是在工作頻率范圍內,將前一級寬放輸出的150W射頻信號放大到1KW左右,以推動下一級的高末級, 它參與了射頻末級的π中和,并由鑒相器輸出M3、M8自動調諧控制信號。
當該高前級V1管出現簾柵壓+400V不正常(末級柵流很小在0.1~0.2之間)、陽壓+3KV不正常(無末級柵流),都可導致該槽路工作不正常無功率輸出,也會出現前級起不來的現象,此時應通過測量V1管的各極電壓是否正常,逐一排查供電回路的各器件工作情況,否則對V1管和故障器件進行更換。
2.4前級槽路B4
它作為高前級槽路電感,整個線圈由L1、L2、L3和短路環組成,電感線圈旁有幾個鍍銀彈片接點,對應不同的波段位,粗調時不同頻段短接對應的接點,細調時則通過改變短路環與電感線圈的相對位置來改變電感量。短路環的起始位置與水平成30度角,這時槽路電感最大;當細調開始時,通過改變短路環的位置,最大位置可與水平成90度角,這時槽路電感最小。粗調時在不加高壓無功率條件下進行,將15路電機調到預定位,細調則是通過改變內短路環與外線圈的相對角度,即通過改變線圈內磁通量而改變電感量的方法,這樣避免了線圈帶電調諧時滑動刷片或接點打火問題,使得該槽路能穩定工作。
(1)當M4由于轉軸固定瓷棒銷釘松動,使得“7”點沒接好,M3調離起始位置,導致前級調諧無法進行、前級無正常輸出,此時應調整M4轉軸的螺絲釘,將其固定旋緊使各個接頭轉動牢靠。
(2)當B4的粗調接點移位、打火、接觸不良時,也可導致前級細調無法進行、無輸出,此時應打開其上面的金屬罩,查看對應波段位的鍍銀彈片接點,如是松動導致接觸不良,則進行更換;如是接點有明顯的打火打麻點,則先用砂條進行打磨光滑,再用酒精擦洗干凈,使其接觸良好。
(3)當M3電機出現問題無法正常轉動,或其2個限位開關出現故障時,短路環在細調中無法改變位置,會卡在某一位置或垂直角度,導致前級細調無法進行,此時應查看電機的電源是否正常,限位開關是否失效,否則對其進行更換。
(4)當B4.1組合的V1和V2檢波二極管擊穿時,誤差電壓表打到頭,導致前級細調找不到位置,此時應對其更換;當B4組合的S409粘著斷不開,其過熱導致接點失靈,系統則對M4驅動過溫保護,也可出現該故障現象,應排查并對其進行更換。
2.5控制電路
2.5.1馬達控制電路板G2.7
該組件由3塊結構相同的電路板組成,分別用于對馬達驅動裝置M3、M8、M15進行控制,當進行自動細調時,在誤差信號的作用下,產生控制正轉或反轉的調寬脈沖信號和細調到位信號,通過邏輯控制電路,可選擇實現粗調、手動細調、自動細調功能。
當該控制板出現故障時,也可導致前級細調無法進行、無輸出,可加高壓查看前級細調M3是否正常進行轉動,其短路環的傾斜角度是否變化,否則更換G2.7.1板。
2.5.2功率控制電路板G2.8
該控制電路的主要功能,是在細調過程中手動或自動控制發射機射頻激勵的大小。輸出功率的調整由控制板上的電位器R1來完成,使電路中產生3~9V的電壓信號(變增益控制信號)輸出給變增益放大器用于控制射頻激勵的大小,實現控制對激勵的調整。
當該控制板出現故障時,無法對射頻激勵進行調整,也可導致前級細調無法進行、無輸出,可加高壓查看前級細調是否正常進行,否則對其進行更換。
2.5.3自動調諧控制組合G2
該組合套箱包括12塊的插接電路板,由于其控制板是插接固定的,平時多有出現板塊接觸不良,也可導致前級細調無法進行的現象,一般用兩手在套箱2端和中間部分用力推緊,可解決該問題。
3結語
出現該故障現象,平時處理檢查多常見為:B4的粗調接點移位、打火、接觸不良,M3電機無法正常轉動或其2個限位開關卡死導致短路環在細調中無法改變位置,自動調諧控制組合G2套箱的控制板出現接觸不良,針對這幾個部位進行逐一排查,一般都可以較準確地發現故障點,及時更換備件以恢復播音。同時,在處理故障時,要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準確掌握故障現象,如:故障顯示代碼、各表值是否變化、器件部位有無打火、過荷計數是否變化等,通過認真分析,初步判斷故障范圍,可采取經驗法(與定型故障現象一致時)、備份更換法(懷疑有可能引起該故障的電路板等)、外觀檢查法(檢查元器件有無變色、損傷、打火痕跡等)、加電觀察和測量來確定故障點,而對于比較復雜和同時出現多個故障的,則采用的判斷方法有多種,先確定大范圍再逐步縮小,把經過檢測能確定無故障的部分排除掉,再逐一排查。
以上針對該故障現象的分析和判斷,是在平時發射機的運行維護中,總結的幾種常見處理方法,基本能比較快速準確地發現故障點、解決問題、恢復播音,但不排除其它部位故障導致的,以期在日后逐步發現和總結,提高維護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學田 著.《廣播電視技術手冊》.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0.
[2] 馬友本 著.《廣播電視監測技術》.北京: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監測中心,2001.
[3] 李天德 著.《廣播電視發送與傳輸第3冊》.北京: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無線局,2000.
作者簡介:陳志銘(1982—),男,漢族,福建龍巖人,在職工程師,大學本科,工學學士,
研究方向:廣播發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