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燕
【摘 要】教育電視片可以加深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習質量,解說詞是教育電視片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的教學過程是借助解說來組織和進行的。本文初步探討了解說詞在教育電視中的功能、分析了在解說詞應用過程中寫作和配音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希望對更好地發揮教育電視片中解說詞的應用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教育電視片 解說詞 功能 應用
教育電視片是聲畫結合的藝術,它通過視聽等多種元素的相互配合,來達到教育宣傳的作用。一個完整的教育電視專題片不僅包括畫面等直觀形象,還涉及到音樂等聽覺藝術。其中解說詞對于營造意境和提升其思想性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我們要對它給予足夠的關注。
1 教育電視解說詞的功能
1.1 敘述功能
一些微觀或宏觀方面的事實等,有許多是很難用畫面來交代的,這時就可以利用解說詞直接敘事,但要注意不發表或少發表個人主觀意見。例如在拍攝科普教育片的時候就需要用解說詞敘述一些無法拍攝到的客觀景象。
1.2 補充畫面功能
對有些畫面表現不了或表現不好的場景,需要使用解說詞來補充,例如歷史教育電視片的拍攝涉及沒有拍攝到或及時保存下來的歷史事件;普法教育片剖析某些復雜的犯罪心理。
1.3 說明強調功能
電視圖像會有說明強調方面的局限,不能體現某些背景或重要細節,例如要強調某些特定環境、特定物品、特定人物身份,這就需要用解說詞來進行補充說明或提醒,但我們要注意嚴格的聲畫對位。
1.4 抒情達意功能
解說詞可以表達畫面沒有表示清楚的創作情感,使學習者能夠清楚地感受到創作者的喜好或憤怒、悲傷或恐懼、感嘆或惋惜、痛恨或無奈等。例如,在拍攝散文教學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空靈的語言表達一種寧靜安詳的感覺。
1.5 論證教育功能
解說詞可以用來點明主題、進行論證。例如在學習歷史戰爭片的時候,單憑畫面的戰斗場景很難判斷事件的因果,這就可以運用解說詞來表達事情的來龍去脈,便于學習者做出正確的判斷結論。
2 解說詞的寫作
2.1 直接簡要
解說詞最好做到口語化設計,直接簡要地說明畫面所表現的事物,過于使用書面語言,就可能導致學習者含混學習內容,減弱教育功能。例如可以把過長的句子變成短句,把書面語改成口語,“亦即”可以改成“也就是說”;把音同字不同的單詞改換掉。但是這里的口語也不是隨意的,不能把原本簡練的詞搞得很松散。
2.2 善于引用
利用歷史典故、傳說來加強電視片的知識性,更易被觀眾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通過“引語”來增強知識性。例如,直接引用某位名人或某方面代表人物的原話,也可以引用一些普遍接受的民間諺語等,這樣可以增強畫面的真實感、說服力,更好地幫助畫面增強其文學色彩和美感。
2.3 輔助畫面
為了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畫面位置,解說詞可以使用一定量的指代性詞語,例如這里、這個、那里、那些、你、我、如圖所示等。在需要引導學習者注意力的時候,也不一定需要直接說出,可以使用潛臺詞,便于學習者更好地主動領會學習內容。
2.4 真實的表達
在面對真實的學習者的時候,如果一直用大而空的語言表達就很難贏得他們的好感和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從學習者的情感思維出發編寫解說詞,運用他們能接受的方式傳達教育內容,這樣才能引起最真實的感情共識。
3 解說詞的配音
3.1 解說員的素質
解說員在錄制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關鍵,好的解說員需要有良好的專業素養和培訓經歷。但是由于大多數解說員并沒有參與到錄制過程中,所以某些情況下會因為缺乏對教育內容的了解而導致配音問題,例如不能很好地處理聲畫配合、專業術語語句不連貫等問題。如果有條件,解說員可以通過參與后期剪輯的方式來理解專題片的表述內容,從而更好地掌握立意,完成配音。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同的教育電視節目需要使用的解說聲音就是不同的。例如,為大學生錄制教學片的解說員需要寬厚成熟的音色,而對于小孩子的影片最好選擇和兒童說話音質相似的解說員,這樣便于學生接受,有利于達到教學的目的。
解說員應具備必要的基礎素質,不應只憑經驗進行文字的表面朗讀,在解說的準備過程中應勤查字典,盡量避免讀錯。例如,在英語教學片中,解說員應該口語流利,讀音準確清晰。
解說員要充分理解所說知識,這樣才能做到解說過程的流暢順利。如果解說員自己也不知所云,說出的內容必然生澀而缺乏說服力,很難達到引起學習者學習的目的。
解說員要有相對較好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了解教學文字所表達的具體知識,進而才能恰當地進行解說。解說員還應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表現力,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風格,提高教育的整體質量。
3.2 解說技巧
解說員在日積月累的解說過程中會形成獨特的風格,下面例舉幾點切實可行的解說技巧:
做到情感流露的真實自然,解說員需要親切耐心、熱情開放地表達,從而使學習者產生共鳴而提高學習興趣。例如,要用真實的嗓音誦讀,這可以給人親切的感覺。
莊重平穩的語調有利于營造一種嚴肅和諧的教學氣氛。解說語調應富于變化,不能始終用一種高音或低音解說。還需要注意邏輯重音的處理,邏輯重音對篇章意思的理解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甚至有時重音一變,整個句子的意思也就跟著變了。
注意語速的變化,處理好每個語句的銜接關系,要注意邏輯頓歇,有的停頓可以把句子的表意層次分割清楚,有的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在誦讀時,除了安排生理換氣以外,還要注意聲斷意不斷,不要把語句處理成斷句。每個句子中每個詞之間的間隔應當是不一樣的,某些松緊差異實際上是對關鍵詞的強調。
要充分考慮材料的內容、表達方式和施教對象的不同特點。例如,理科生需要的是邏輯說服力,文科生更需要激情澎湃;對小學生的解說應多使用對話,而對具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學者而言就應使用有深意的講解。
4 結語
解說詞不是講解者一廂情愿地宣讀主觀愿望,它的作用是在水到渠成后由學習者口中得出的。它應介紹那些和畫面有一定聯系的無形信息,教授畫面之外更多的知識。我們要盡量使它更為精練、恰切,更好地發揮其在教育電視片聲畫系統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雎凌.解說在教育電視專題片中的應用研究[J].資源建設,2008,(1):77-78.
[2]王列.電視紀錄片創作教程[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3]宗立文.解說員是教學過程的主持者[J].醫學視聽教育,1993,(9):161-164.